学术投稿

几丁糖与丹参注射液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再粘连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黄健怡

关键词:几丁糖, 丹参注射液,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预防, 术后再粘连, 应用, 分析
摘要:按照治疗不同方案将14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为几丁糖组48例、丹参注射液组47例和联合组5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几丁糖组患者术后给予几丁糖注射液治疗,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术后给予几丁糖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情况、12个月妊娠情况、手术并发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几丁糖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几丁糖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再粘连发生,提高妊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研究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4例。观察并记录目标镇静起效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减少显著,停药后苏醒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但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右美托咪定用于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可缩短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镇静效果理想,但用药期需监测心率。

    作者:陈映雪;谢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取石(PCNL)和开放性手术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取石,观察组行PCNL术取石,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结石排净率81.40%、结石复发率为13.95%,与对照组相比,结石排尽率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安全性高,可减少手术损伤,取石效果与开放性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芝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海藻玉壶饮治疗140例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乳增宁治疗,观察组采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7%)(P<0.05);(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海藻玉壶汤对于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要优于乳增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孔佩英;梁炳垣;梁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4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20例行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上颌前突矫正的患者。通过统计他们安氏Ⅱ类骨性上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的SNA角和UI-SN角,来判断其矫正效果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的安氏Ⅱ类骨性上颌前突都有所改善,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也比较好,但是由于患者的前突程度不同,所以矫正程度也有所差异。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上颌前突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潇;毛俊木;周洁;罗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BNP水平诊断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及其价值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查体者60例做对照组,在肺心病的急性加重期以及缓解期测量器血清BNP水平及其同PaO2、PaCO2和RVPEP/AT之间的关系。结果BNP水平同PaO2呈负相关(P<O.01),BNP同PaCO2水平呈正相关(P<O.01),BNP同RVPEP/AT呈正相关(P<O.01)。血清BNP水平可以作为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判定的参考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袁志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作用比较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60例于我院行胃癌切除术的病例,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试验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于术前、术后3d及7d的Cr、BUN及ALT、AST水平。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3d及7d两组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7d对照组BUN水平明显上升,且于术后3d及7dCr水平也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CR、BUN水平均于术前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ALT及AST、CR、BU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胃癌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严重影响,均属于安全系数较高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荣华;芮海涛;李文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益生菌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生菌1260 mg/d(420mg,po tid)。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甘油三酯(TG)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益生菌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黄滔;李臣;刘莉;郭明;郭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选取收治的T2DM患者17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 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 ̄C)、三酰甘油、尿白蛋白定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因素。结果三组体重指数、病程、VLDL ̄C、LDL ̄C、HDL ̄C、空腹血糖、胰岛素、HbAl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病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T2DM合并DN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庆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0例临床观察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包括有母乳性黄疸22例(31.43%);感染15例(21.42%);ABO溶血13例(18.57%);围生期因素12例(17.14%);其他因素8例(11.43%)。另外,治愈61例(87.14%);好转7例(10%);无效2例(2.86%),总体有效率为97.14%。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诊断要予以增强,做到及时预防、及时诊治,尽量减少其后遗症的出现,使新生儿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谭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对比分析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MR 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患者经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10例位于颅底。19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8例呈跨叶生长。CT平扫结果:14例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例呈等密度,9例颅骨破坏,1例瘤内钙化;增强扫描结果:13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MR平扫结果:19例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17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结果:17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15例呈明显坏死囊变,8例呈明显出血,14例窄基底与脑膜连接,13例颅骨破坏,15例瘤周明显水肿。19例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呈分叶状,14例窄基底与硬脑膜连接。镜检结果表明19例呈肿瘤坏死囊变,10例出血,瘤细胞呈弥散性分布,间质存在许多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Ki ̄67水平升高。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基本呈分叶状,供血丰富,易出血、坏死、囊变导致密度不均,信号显著增强,大部分通过窄基底与硬膜连接,相邻颅骨出现溶骨性破坏,瘤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作者:关天明;丛喜达;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CT组经CT 检查后诊断为颅内出血,联合组均实施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要出血类型有脑室管膜下出血(SEH)、脑室内出血(IV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实质出血(IPH)、硬脑膜下出血(SDH)、IPH 合并SAH和SDH合并SAH。结果表明,联合组真阳性89例,真阴性31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14例;CT组真阳性71例,真阴性30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33例在联合组新生儿中经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89.5%,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100%;在CT组新生儿中经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75.4%,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联合组准确性明显高于CT组(P<0.05),联合组敏感性明显高于CT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性高,敏感性好,均优于CT诊断单独诊断。

    作者:刘一武;沈胜元;王金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IMA及Lp ̄PLA2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6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IMA、Lp ̄PLA2检测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IMA、Lp ̄PLA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IMA及Lp ̄PLA2均密切相关;及时检测IMA及Lp ̄PLA2能够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明海;黄耀忠;曾祥富;梁惠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术前超声评估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行超声、MRI、钼靶检查评估及超声分别联合MRI、钼靶评估,对以上影像学单独评估及联合评估检查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影像学在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顺位依次是MRI、超声和钼靶,分别为90.28%、83.33%、63.89%;其中超声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与钼靶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声联合MRI检出率为95.83%,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联合钼靶(P<0.05)。超声术前评估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MRI评估可提供正确率。

    作者:张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监测孕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的研究

    将我院收治的1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产检的205例健康孕妇作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两组孕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比值(S/D),及比较母婴结局。结果(1)观察组子宫动脉RI 0.38±0.09高于对照组0.27±0.04,PI 0.55±0.28高于对照组0.29±0.05,S/D 1.87±0.09也高于对照组1.54±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有36例孕妇剖宫产,发生率为24.66%,与对照组的10.24%(21/2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5.52%(8/145)、宫内窘迫率8.28%(12/1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5%(4/205)及2.44%(5/2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对所收集的孕晚期妊娠妇女的各临床因素应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显示基础血压、BMI、妊娠高血压家族史、RI、PI、S/D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有关联的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发现BMI基础舒张压及PI、RI、S/D是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的预测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的预测因子,其对围产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作者:梁先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保留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1例硅油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在保留原硅油的状态下,再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12例患者仅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穿刺放液,19例患者在两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下行剥增殖膜,内引流视网膜下液及视网膜光凝治疗,15例需要补充少量硅油。31例患者术后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例患者再发视网膜脱离,3例患者取出硅油后再发视网膜脱离,27例治愈,治愈率87.1%。保留原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产后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产妇产后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287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母乳组115例、混合组102例和人工组70例,对三组产妇的体成分、运动功能和婴儿体重、身长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产后6w,母乳组FD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3个月母乳组FD、BF%、MS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人工组与混合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母乳组婴儿体重、身长与人工组、混合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与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王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0例疗效观察

    10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康复新液口服和外用加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等综合处理。治疗组显效率(54%)与对照组(2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68%)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冬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围术期心理护理对癌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观察恶性肿瘤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癌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选择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癌痛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癌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艺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是导致早产患儿早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其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目前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机制正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可能为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

    作者:陈汝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经内镜确诊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为临床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继续给予胃力康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内镜下食管黏膜的愈合情况对比,同时总结两组的复发率。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检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明显疗效,复发率低,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志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