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路结石钬激光碎石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淦芳华

关键词: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护理
摘要:对58例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58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石排净率100%.开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不仅要求手术医生有精湛的技术,同样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充分了解钬激光性能,掌握技术参数和注意事项,在手术中以默契配合以及泌外科护士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7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78%)和并发症发生率(4.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5.63%(P<0.05).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和护理,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文仙;蔡艳芳;陈洁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研究

    以124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23%,第1次残余尿量>60ml者占4.84%,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20.97%,第1次残余尿量>60ml者占22.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妇科肿瘤手术中采取个体化护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尿潴留,减轻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程美华;陈晓玲;董亦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体会

    对72例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的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术前环境、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手术及术后对患者加强气管管理等为护理工作重点. 72例患者气管导管置入顺利,手术时间为3~12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 术后切口渗血5例,切口无感染,气道无狭窄,发生皮下气肿3例,无气胸、切口溢痰等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 对危重病人抢救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护理人员术前做好环境、用物、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与操作医生密切配合,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做好气道管理,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可有效降低抢救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林春英;李宝嘉;石秋连;黎记弟;王芷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药物流产结果的影响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自行要求使用药物流产,且早孕天数≤49d的120例病患按就诊顺序分为三组:对照组A、B及常规组各40例. 常规组,口服米非司酮25㎎,2次/d,连服3d,总量共150㎎;对照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25㎎,2次/d,连服3d,在第六次服药12h后加服50㎎,总量共200㎎;对照组B组,口服米非司酮25㎎,2次/d,连服3d,在第六次服药12h后加服75㎎,总量共225㎎. 三组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相同. 结果常规组的完全流产率和失败率为87.5%、12.5%;对照组A组的完全流产率和失败率为92.5%、7.5%;对照组B组的完全流产率和失败率为97.5%、2.5%. 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13.22±5.45、9.8±4.1、7.3±3.2d. 对照组和常规组比较,对照组流产成功率高,流产后出血时间短,对照组和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服用米非司酮24h后加服一定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作者:陈果林;蓝雪容;欧伟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将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应用于结肠癌化疗,观察统计化疗过程中静脉炎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便携性等指标,与传统输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安全性、稳定性、便携性及优越性,以期为临床化疗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输液方式,进而减少病患的痛苦,提高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也进一步推广此种化疗方式的大规模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住院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留置针组)和试验组(PICC 置管组),每组各50例. 比较分析整个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进行大剂量的静脉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马婵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从我院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状况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10%,同对照组患者的58.62%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和收缩压,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疾病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郭晓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效果研究

    随机选取60例普外科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针对普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组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极大改善(P<0.05). 在普外科护理中,能够针对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避免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干预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鄢文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保儿安颗粒辅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保儿安颗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儿安颗粒辅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占亚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1000例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时间及脱管的类型,并总结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根本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1000例置管外科患者共置管2500次,其中非计划性拔管次数60次,占2.4%(60/2500).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5%,深静脉导管和空肠营养管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 导管拔脱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5). 固定方式采取传统的胶布和敷贴方式,很容易出现拔脱,占78%. 拔脱方式中滑脱和被动牵拉脱出发生率较高,占70%.非计划拔管在夜间的发生率为80%.主要发生于夜班0:30~8:00.60次非计划拔管中,高危导管拔脱有25例,占41.6%. 夜间没有做到4小时1次评估的占80%. 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中胃肠减压管及深静脉置管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和患者的特征有关系,同时也和护理措施有直接关联. 外科患者更要结合易拔脱管道的类型和实际导管的固定情况,将管道的管理加强,做好人员管理,注重护理培训.

    作者:刘良英;梁珍;张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期静脉营养中对早产儿重要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探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期静脉营养中对早产儿重要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出生后24h内入院,出生体重1000~2000g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早期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低剂量组(EL)1g/kg·d),每天增加1.0g/kg,大达3.5g/(kg·d);中剂量组(EM)2g/(kg·d),每天增加1g/kg,大达3.7g/(kg·d),高剂量组(EH)3g/(kg·d),大达4g/(kg· d),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三组早产儿一般情况相似,重要血生化指标的比较,三组BUN在生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一过性BUN升高明显多见;肌酐、pH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静脉应用氨基酸,3g/(kg·d),峰值达4g/(kg·d)有一过性BUN升高,这种升高在可耐受范围内.

    作者:刘志娟;陈咏鸽;张慧丽;巫雪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探讨不同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药物治疗剂量的参考依据.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根据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目标剂量分为A组(低剂量组)和B例(高剂量组),A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95mg/d,B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95mg/d.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治疗后3个月及1年,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B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值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琥珀酸美托洛尔逐日加量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海华;杨培俊;徐赞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08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微创手术,进而对患者进行颅脑CT影像的定位工作.同时在患者发病入院后1、3d进行常规复查的颅脑CT工作,患者进行一次性颅内穿刺血肿清除手术后血压值产生了不同于入院时的变化,因而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34例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来研究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与患者颅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从34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患者的颅脑CT结果可看出,出现血肿形态规则的患者有18例(52.94%),不规则的有16例(47.06%);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有13例(38.24%);血肿扩大的患者有33例(97.06%).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通过复查患者的颅脑CT,进行临床观察,出现一些患者存在再出血现象. 基于影像学角度提出采取适当的微创治疗措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手术必须在积极控制血压的条件下进行,以此为进一步控制患者脑出血症状提供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恩;谢锡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对照组通过传统肌注镇痛药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给予2组患者积极细致的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VAS≤4分者32例,4分8分,要相比对照组的16、14和6例更具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更高,不适症状发生例数更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腹部外科术后镇痛中应用镇痛泵进行持续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不适症状较多,需配合积极的措施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肖琪;曹炎;黄惠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本院儿科自2014年6月起在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对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此前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014年6月前后患儿不良现象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 并对护理人员统计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责任意识评分结果的变化. 2014年6月以后患儿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2014年6月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5年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2014年6月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责任意识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减少不良现象发生率,且大大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庆云;任铜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

    将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PD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片20mg,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25mg. 结果在对抑郁状态进行治疗时,治疗4、8w时研究组总有效率为50%及75%,而对照组分别为10.7%与25%;经对比,在治疗4、8w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8w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每日服用左旋多巴的用量差异显著. 帕罗西汀治疗PD伴抑郁患者疗效确切,同时可减少左旋多巴用量, 安全性良好.

    作者:曾培灿;孙光裕;曾宪杰;陈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开喉剑喷雾剂和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78例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已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联合应用开喉剑喷雾剂和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5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和观察组在接受治疗5d后有效率分别为67.6%和87.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如退热时间、口痛消失时间及疱疹溃疡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均无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开喉剑喷雾剂和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疗效较好,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迅速缓解病情,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曾娟萍;卢金海;袁锦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异丙酚、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 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两种药物联合对对照组实施麻醉镇痛;采用米索前列醇、异丙酚、芬太尼三种药物联合对观察组实施麻醉镇痛.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手术时间和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人流综合征人数和出血量大于30mL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宫口松弛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应用米索前列醇、异丙酚、芬太尼三种药物联合对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初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情况. 选择参加无偿献血的5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为对照组采血时提供常规采血护理服务,包括告知献血者在采血前后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给予巡回护理等,在为观察组献血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采用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46%,对照组为95.37%,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进行采血护理干预时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应推广使用.

    作者:杨美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选取就诊的62例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宫颈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着重观察两组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并发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 但是抗病毒治疗可以影响脂肪酸结合蛋白、破坏脂质代谢、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而血脂代谢异常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对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法治疗后并发血脂代谢异常的艾滋病患者应进行积极干预. 本文综述了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应干预措施,阐述了有效改善此类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方法.

    作者:李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