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瑞中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临床效果
摘要: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借助卢丁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添加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好转率95.0%、不良反应总率5%和对照组好转率75.0%、不良反应总率2.5%相比,好转率差异性明显(P<0.05),不良反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临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期间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改善患者临床视力现状,提高疾病好转率,意义重大,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在心绞痛斑块性质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脉斑块性质的评估及心绞痛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明确冠脉狭窄≥50%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CTA成像,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比较两组患者CTA影像的斑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总斑块数检出中,UA组患者主要以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为主,SA组患者则以钙化斑块为主,数量与UA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总软斑块数(OR=1.10795%CI 1.018~1.154)、病变血管软斑块(OR=0.95295%CI 0.922~1.301)可作为UA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A对冠脉斑块的检出及性质判断敏感度较高,临床可应用CTA明确斑块性质,初步进行心绞痛类型的鉴别以及心绞痛发作的预警。

    作者:殷志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QOL测评表结果及患者肺功能情况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6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或其监护人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试验组除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外,还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生存质量(QOL量表)评分并比较。结果试验组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且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蓝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

    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6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围术期接受全期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者2例,发生Ⅱ期压疮者1例,无Ⅲ期和Ⅳ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者6例,发生Ⅱ期压疮者4例,发生Ⅲ期压疮者1例,无Ⅳ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17.46%。可见实施全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全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李梅英;肖菊香;彭桂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选取43例(49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眼压低于术前(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性并发症。闭角型青光眼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云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C、TG等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马子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选取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医护人员对40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观察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40例肿瘤化疗患者在植入静脉输液港后,出现导管堵塞2例(5.00%)、局部红肿1例(2.5%)、注射座周围皮肤肿胀1例(2.5%)、皮下血肿1例(2.5%)、导管夹闭综合征1例(2.5%),共6例(15%)。40例患者经过护理满意度调查,总满意度为92.50%(37例)。对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仅安全便捷、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减少患者少受穿刺的痛苦,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生态疗法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儿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再应用微生态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可取的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芳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诊科运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选择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4组,每组32例,Ⅰ、Ⅱ、Ⅲ、Ⅳ组分别接受ATP、异搏定、去乙酰毛花苷和普罗帕酮治疗。用药结束后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Ⅰ、Ⅱ、Ⅲ、Ⅳ组有效率分别为90.63%、84.38%、75.00%、65.62%,各组有效率差异明显,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分别为10.54±3.34、16.23±4.23、17.89±3.12、26.33±4.54min,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效率ATP优于普罗帕酮,去乙酰毛花苷优于异搏定,转复时间普罗帕酮>去乙酰毛花苷>异搏定>ATP。

    作者:薛细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忠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观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检测CRP和血常规,分析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试验组CRP中80例升高,升高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升高,升高率为2.5%)(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验中,37例Ι级、39例Ⅱ级,显著高于对照组(1例Ι级、4例Ⅱ级)(P<0.05)。儿科疾病检验过程中在常规血常规检验基础上联合CRP检验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儿临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共有2817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其中被确诊为过冠心病的共有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0~80(48.35±12.76)岁,根据患者的病情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70例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然后,随机抽取120例正常的非冠心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18~72(47.22±11.42)岁。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对照组健康人员的一倍或更高,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心绞痛程度与HCY、HS-CRP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CY、HS-CR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以及冠心病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作者:张华珊;张爱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

    将收治并确诊的68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而试验组37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试验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近端胃癌根治效果显著,患者出血量少、恢复快,患者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增加其术后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廖毅平;刘兴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理结果不同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各50例。对患者均测量平扫CT值、增强20s、60sCT值、增强20s、60sCT相对强化值(REV)。分析平扫及增强时CT变化情况。结果良性组平扫CT值、增强20s、60s 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增强20s、60sCT相对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波;叶贵生;方良毅;陈伯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腔镜与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临床检查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24例,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进行诊断。与临床常用闭式引流取胸腔积液行细胞病理、影像学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诊断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胸腔镜组确诊率为100%(24/24),闭式引流组确诊率为79.2%(19/24),胸腔镜组确诊率明显高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24例患者中胸腔镜下多部位取材的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率为100%(24/24)。总计确诊病例24例,阳性15例(结核12例、肿瘤3例),慢性炎症9例。闭式引流组24例患者确诊率为66.7%(16/24)。总计确诊16例,阳性10例(结核8例、肿瘤2例),慢性炎症6例,原因不明8例。内科胸腔镜是一种诊断率高、简便、安全、创口小的诊疗手段,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琨;文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从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13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按体检编号随机选取65例设为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前质量控制,将另外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对比两组常规尿检查效果。观察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能提高尿检人员满意度,减少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可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莫尚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患有肠梗阻的患者,共72例。对患者分别使用腹部X线、超声以及螺旋CT的方式进行诊断,并对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实验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7.25%,梗阻位置准确率为87.5%,病因准确率为88.9%;使用腹部X线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1.7%,梗阻位置准确率为81.9%,病因准确率为75.0%;使用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8.6%,梗阻位置准确率为90.2%,病因准确率为75.0%。其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超声次之,腹部X线差。在肠梗阻的诊断过程中,使用以上三种诊断方法,都能实现良好诊断。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的简单性以及使用的经济性等因素后,发现超声诊断方法的优势明显,适宜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志明;涂越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肌酶、心率等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的变化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姚江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我院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9780例输血患者归为观察组,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9800例输血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不规则抗体产生因素及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3次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患者,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明显低于对照组0.46%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龙宏;李伟其;祁妙华;缪海婷;黎敏华;李凤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疗效的观察

    选择25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所有病例皆行鼻内镜手术。25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7例。术后两组皆予激素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予鼻腔冲洗。两组皆治疗14w,分别于术后7、14、28d观察术腔清洁情况。观察治疗结后黏膜愈合情况。四周结束时术腔清洁率、治愈率、有效率、治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进行鼻腔冲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林曼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将80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24、14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2例患者中17例临床治愈,治愈率为40.47%,显著高于对照组13.1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观察组发生颅内少量渗血3例,经治疗未出现进一步加重;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静脉用尿激酶溶栓在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小林;廖士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