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珊;张爱鹏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燕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15例需要接种疫苗的儿童,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5例。对观察组儿童的家长给予健康教育,使观察组家长了解儿童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对观察组儿童及家长提供护理环境的支持;对对照组则采取普通的疫苗接种方法。通过对比两组疫苗接种的效果,来对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观察组的儿童疫苗接种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关玉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阶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为试验组,其中根据不同患者年龄不同将试验组的50例患者分成A、B、C、D四组,每组患者平均年龄相差10岁。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心间各节段室壁厚度和心电图中胸导联、肢体导联的T、R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差异。结果对于四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尖端及心电图的检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患各项检测参数比较结果显示,P>0.05,显示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AT、Lad这两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Vd、IVSd、LVPWd、LVEF这几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P>0.05,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先进行胫骨截骨,观察组先进行股骨截骨。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且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6、12w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度和膝关节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活动度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6、12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先进行股骨截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晋;颜斌;施向春;王坤;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治疗急腹症疗的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4例)和剖腹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剖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3.2±12.1比67.9±15.2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剖腹组(77.2±11.8比112.1±24.1ml,14.2±2.6比23.2±3.4h,5.8±1.2比7.3±1.7d,P<0.05。腹腔镜组误诊、漏诊发生率和剖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0%比0.00%,3.13%比0.00%,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剖腹组(4.69%比26.32%,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术用于急腹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诊断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仍存在一定漏诊,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军辉;赵永灵;尹作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对急腹症患者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43例急腹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121例,采用开腹探查并治疗)和腔镜组(122例,采用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无死亡病例。腔镜组中转开腹手术者3例,确诊率98.54%,漏诊率2.46%,开腹组确诊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腔镜检查和治疗具有确诊率高、治愈率高、伤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相比开腹治疗更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松兴;陈志伟;张远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骨折内固定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可作为股骨颈骨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沈翔;张淑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对5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退热消失时间为3.56±2.13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为2.31±1.11d、惊厥控制时间为2.41±1.26d、意识恢复时间为3.25±1.81d、颈抵抗消失时间为4.81±0.54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与对照组患者的4.96±1.25、5.62±2.71、4.23±1.41、6.68±2.03、5.13±0.78d和68.97%相比,P<0.05。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疾病临床上更昔洛韦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廖晓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检测CRP和血常规,分析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试验组CRP中80例升高,升高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升高,升高率为2.5%)(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验中,37例Ι级、39例Ⅱ级,显著高于对照组(1例Ι级、4例Ⅱ级)(P<0.05)。儿科疾病检验过程中在常规血常规检验基础上联合CRP检验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儿临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为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大黄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4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淀粉酶、TNF-α、CRP等指标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所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生大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有效率,能快速降低炎性指标及疾病体征,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婉;郭感恩;莫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高血压肾病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 C2组(对照组56例):临床选择前列地尔治疗;C1组(观察组56例):临床选择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水平,C1组明显低于C2组患者(P<0.05)。血清、尿液血管紧张素Ⅱ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C1组明显低于C2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选择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患者的肾间质纤维化有效延缓,将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有效降低,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5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硝酸甘油的使用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护理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罗良华;郭君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59例肝硬化患者及14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采用SPSS对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A、B、C级PA存在明显差异(P<0.01),以C级PA结果低,肝硬化男、女性,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阴性、阳性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分析PA佳界值点0.155g/L。PA辅助肝硬化分级均具有较好敏感度,A级特异度差,B、C级均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以C及好,曲线下面积0.967,敏感度99.3%,特异度93.7%。 A、B、C各级间具有等级负相关性。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的分级诊断、预防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文波;向秀华;张兴锋;叶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观察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酸碱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患者来讲,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酸碱度等指标,而且还能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育南;黄德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将我院90例眼科患者抽签随机共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应用细节护理理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环境、感染、用药、饮食的细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5.03±5.86、42.83±6.03分,与对照组50.11±4.39、52.76±5.34分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对护理整体评价优良度91.11%,与对照组77.78%比较显著较高(P<0.05)。细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凤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选取2014年3~12月我院收治1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7例。常规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影响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高于常规组8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C、TG、LDL-C、IMT水平低于常规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组,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发展。
作者:杨生平;杨文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3月本院阴道分娩共2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缩宫素治疗,100例观察组产妇接受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宫颈成熟度评分(7.5±1.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4±1.2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顺产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爱婴一次性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润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93例,根据术后采取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术后不采取任何处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即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随访1年、18个月、2年时,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组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安全性好。
作者:曹文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较对照组的66.7%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结肠镜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分期治疗方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充血、糜烂、水肿以及溃疡等症状,更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林瑞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