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56.67%、27.5%、84.17%,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种类相似,且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硝苯地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且不改变其心率变化,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较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潘俊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包皮环切术后的患儿,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及消毒纱布的包扎,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一次性纸杯去底保护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及水肿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一次性纸杯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护理,能明显减少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切口愈合率,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骆国英;马娜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机选择收治的60例产后产妇,将所有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规范性护理,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研究组30例产妇通过精心护理之后,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30例死亡5例,出现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给予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大大提高存活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苏智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选择门诊治疗的98例慢性咽炎患者,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组42例,西医组30例,中医组26例,比较不同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1%(37/42);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76.7%(23/30);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69.2%(18/26)。中西医结合组的有效率高于西医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慢心律治疗60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心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稳心颗粒联合慢心律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不需要对其行特殊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结论在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稳心颗粒联合慢心律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李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腔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诱导前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7μg/kg静脉泵注10min,术中以0.2μ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用等量0.9%氯化钠静脉泵注10min。然后两组均用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插管,术中以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2.5~4μg/ml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0.2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术中均视(BIS 60)为限调整输出血浆靶浓度并记录其用量。监测给药前后Ramsay镇静评分;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10min(T2)、建立气腔(T3)、切除肿物(T4)、手术结束(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给药后10min内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诱导、苏醒时间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总用药量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的HR、MAP低于T1时的HR、MAP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时的HR、MAP升高与观察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可有效抑制术时心血管反应,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是一种良好的麻醉辅助用药。
作者:王开俊;任俏;胡先平;黄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跟骨牵引加夹板、外固定支架、带锁髓内钉急诊治疗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经常规清除异物、切除失活组织、修复血管和神经,保留具有软组织项链的碎骨,清除已分离的小碎骨后安装手术方式分为跟骨牵引加夹板组38例、外固定支架组40例、带锁髓内钉组18例,术后随访。结果三组患者愈合时间基本相同;治疗后三组患者中,跟骨牵引加夹板组膝、踝关节恢复好(P<0.01);离床下地活动时间:外固定支架组长(P<0.05),带锁髓内钉组短;骨折愈合时间:跟骨牵引加夹板组长,带锁髓内钉组短(P<0.05);外固定支架组、带锁髓内钉组均未发生骨不连,唯跟骨牵引加夹板组3例;伤口感染跟骨牵引加夹板组多(P<0.05);跟骨牵引加夹板组延迟愈合患者例数少(P<0.05)。结论跟骨牵引加夹板法可保持骨折部位良好对位及稳定,有利于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不影响关节功能锻炼,为治疗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办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技连;杨正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应用纳洛酮的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非早期使用组(致伤24h以后)31例、早期使用组(致伤24h内)31例、空白对照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死亡率、5d后GCS评分、10d后GCS评分、意识恢复的时间、纠正呼衰的时间等)。结果治疗后,死亡率、5d后GCS评分比较,早期使用组、非早期使用组、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d后GCS评分比较,三组有显著差异,早期使用组>非早期使用组>空白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纠正呼衰的时间比较早期使用组<非早期使用组<空白对照组(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便运用纳洛酮治疗虽然在死亡率方面无明显改善,但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应当受到重视和应用。
作者:郑东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抗糖尿病治疗,降血压治疗和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那普利。均治疗12w,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27.2±6.5mmHg、81.2±4.5mmHg及0.11±0.02;对照组分别为139.8±7.2mmHg,89.8±5.2mmHg及0.19±0.03。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5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就诊时均给予山莨菪碱(654-2)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多100mg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30min内的疼痛缓解率,同时观察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8%和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为24%和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急性结石性肾绞痛起效迅速,止痛作用明显,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急性肾绞痛的常规用药。
作者:廖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及苏醒过程中的镇静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8月入我院行全麻下的手术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右旋美托咪啶经注射泵输入体内,对照组则使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后5min、插管后2、5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血压、心动过缓、暂时性高血压)。结果研究组的镇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麻醉后5min和插管后2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插管后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暂时性高血压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表明,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较好,患者的镇静时间较长久,拔管时间短,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燕;陈杰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择期行肝胆手术的患者128例,双盲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64例,均予外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TS,给予早期精心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提前,且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缩短,VAS评分更低(P均<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常规组的29.7%(P<0.05)。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能促进肝胆外科患者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疼痛度。
作者:张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剖腹产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剖腹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硬膜外镇痛,地佐辛组使用地佐辛+罗哌卡因+氟哌利多,芬太尼组使用芬太尼+罗哌卡因+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术后6、12、24和48h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则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志勇;庄灿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痊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1%,P<0.05;两组患儿的湿性啰音、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可有效缩短临床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宜雄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治愈4例(20.00%),有效5例(25.00%),无效11例(55.00%),总有效率为45.00%;观察组治愈12例(60.00%),有效7例(35.00%),无效1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炎中西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药物单独治疗效果,治愈率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病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瑞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将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各项测定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中HBV转阴率、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能够有效减缓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化指标。
作者:夏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出现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唐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再加服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治疗8w,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34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中,显效18例,有效4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肥胖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胰岛素检测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者在 BMI、WC、SBP、TC、FBG、FIN、HOMA-IR、baPWV均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baPWV与BMI、SBP和HOMA-IR呈正相关;年龄、BMI、SBP是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潘力行;冼洪光;陈圣炬;冯松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护理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74.85±8.35、60.85±6.73)、治愈好转率(91.84%)、满意度(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作者:柒清香;况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