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80例临床效果分析

马利

关键词:加味黄芪建中汤, 西药治疗, 胃溃疡
摘要:选取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观察组6个月的复发率为7.5%,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治疗方法对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牙周炎的疗效,并分析牙周炎的病因。将76例成人牙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加用中药含漱剂,分时间段记录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松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比较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含漱剂治疗牙周炎,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治疗45例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4w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在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在直肠癌开腹手术后腹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直肠癌开腹手术术后腹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6例行直肠癌开腹手术术后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48,P=0.0150)。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直肠癌开腹手术术后腹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肖思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Meta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作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有益。方法在MEDLINE、CNKI、WILLEY数据库上检索1990年1月~2013年5月发表的所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d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终有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1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预防性抗生素组356例,对照组362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并不能显著改善生存率(RR 0.78,95%CI 0.53~1.15,P=0.20),也不能降低胰腺感染(RR 0.77,95%CI 0.58~1.02,P=0.07)、胰外感染(RR 0.72,95%CI 0.49~1.06,P=0.09)及手术干预(RR 0.90,95%CI 0.67~1.19,P=0.45)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对SAP患者无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赵亚楠;姜政;邓倩曦;刘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祖卡木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4例临床研究

    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祖卡木颗粒治疗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探讨祖卡木颗粒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选择诊治的11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采用祖卡木颗粒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板蓝根进行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祖卡木颗粒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培忠;张庆光;李朝阳;熊远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顺铂、亚叶酸钙、5-Fu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FP、CEA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海石;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抑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氟西汀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治疗后抗抑郁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抑郁治疗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痛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序贯疗法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选取外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按照骨折的早、中、晚三期序贯给予治疗组中药三石散Ⅰ、Ⅱ、Ⅲ号,对照组60例全程服用骨折挫伤散。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在骨痂形成情况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骨折时期行不同方法的中医序贯治疗,符合骨折愈合机理,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因而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罗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绝经后妇女无痛取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对绝经后妇女无痛取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67例绝经后采取无痛取环术妇女为研究对象,并对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在护理干预以后,都顺利将宫内节育器取出,没有发生并发症。加强对绝经后妇女无痛取环围手术期的护理,能使手术成功的概率得到提高,使并发症得到减少。

    作者:肖春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选取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次数少。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疾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甲状腺疾病围术期具有显著效果,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将2148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4例,观察组采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能有效保证产程观察以及分娩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房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指标筛选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液a1微球蛋白(a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量白蛋白(M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以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定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人体的尿液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五项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五项检测指标在研究组患者中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a1MG、RBP、MA、NAG以及血清CysC等五项指标,对于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洪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渴络欣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渴络欣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渴络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数据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渴络欣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溢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明确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8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4例。结果 A组患者采用定钢板外置+封闭式负压引流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封闭式负压引流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 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伤口愈合更快,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伤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建军;白胜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后循环脑供血不足效果观察

    选取后循环脑供血不足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曲克芦丁,胞二磷胆碱,水解脑蛋白物等)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0.5%,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对老年后循环供血不足有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张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选取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脑钠素浓度。对观察组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组内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未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脑钠素浓度。结果观察组脑钠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脑钠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脑钠素浓度明显高于未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脑钠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存在正相关性,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封红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13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7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分为观察组,余下6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显露喉返神经)中,并发喉返神经损伤7例,永久性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中,并发喉返神经损伤4例,为暂时性损伤,无喉上神经损伤或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71%(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而又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谢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回顾性分析100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41、31及28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d,1w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含量及眼底动脉。治疗后患者MA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患者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显著不适感,治疗后眼底动脉出现显著扩张40例(80.00%);治疗前29例眼底水肿患者治疗后显著好转20例(68.97%)。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周勤仙;罗秋莲;罗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防剖腹产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止痛、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产妇的急慢性疼痛情况及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在术后1、2、3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术后3个月的疼痛发生率为5.8%(7/120),对照组为17.5%(2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6个月的疼痛发生率为0.8%(1/120),对照组为1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的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术期产妇应用TESA,具有超前镇痛、预防中枢敏化、延长镇痛时效、改善局部炎症、调节自主神经等作用,有助于降低CPSP发生率,且短期和远期预防疼痛的效果都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丽;罗顺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