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闻秀珍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 心绞痛
摘要:将2011年1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替比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方法以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替比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结果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TBIL、D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彭为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2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从临床医师对药品的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着手,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出现300例,2010年101例,2011年87例,2011年56例,2012年45例,2013年至6月份11例,呈逐年递减趋势,通过对以往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抑酸药物使用剂量过大(31.07%)、抗生素使用过久(20.25%)、重复用药(14.55)、药物拮抗(13.87%)、不合理联合用药(12.21%)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7.42%)等。结论研究表明医师用药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相符,其中在消化内科普遍存在,门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全力配合,减小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沈永祥;何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9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结石临床中采用中药排石汤治疗,疗效显著,且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关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与护理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余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CRISE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在小儿骨折术后的镇痛疗效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急救护理程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医疗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程序处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止血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虞锦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分析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所出现的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报告共计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以上病例报告中所显示的不合理用药类型。120份不合理用药病例报告中,共70份属于因药物联用所导致的疗效降低问题,所占比例为58.33%,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有待改善与提升,需要提高门诊人员的技能水平,杜绝药物滥用,同时提高用药针对性,促进用药合理。

    作者:黄巧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周期素D1、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周期素D1、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尖锐湿疣(CA)组织及25例正常包皮组织中转录激活因子3(Stat 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Stat 3试验组阳性35例,阳性率87.5%,对照组显色10例25.0%,χ2=17.23,P<0.05。Cyclin D1试验组阳性34例,阳性率85.0%,对照组阳性9例,为36.0%,χ2=21.01,P<0.05。 PCNA阳性35例,阳性率87.5%,对照组阳性14例,56.0%,χ2=11.67,P<0.05。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录激活因子3、细胞周期素D1、增殖细胞核抗原可能促进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细胞的增殖参与尖锐湿疣其发病机制。

    作者:胡友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将2011年1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闻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欣母沛治疗与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82例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卡孕栓,观察组加用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术后2、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欣母沛在预防及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上,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春;田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疗效比较

    选取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25例)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25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过程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苏醒各时段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在T3、T4、T5时刻,S组MAP及HR高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PONV发生率P组低于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麻醉剂都均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就PONV发生率而言,利用异丙酚来进行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呕吐的几率要低。

    作者:万伟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检测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1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α羟丁酸脱氢酶以及乳酸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的表达水平较高,上述指标可以用于该病的特异性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德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小板平均体积对脑梗塞患者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血小板平均体积对于老年人脑出血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纳入标准的150例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的老年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50例正常老年人(对比组),观察两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和患者病情的情况。结果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患者血小板有一定的规律,脑梗塞面积和血小板下降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脑梗塞会引发体内血小板数目减少,同时体积会增大,但两者不是直接的关系,是继发性改变。

    作者:于有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肛门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对316例肛门慢性湿疹的患者采用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配合治疗湿疹的乳膏外涂,观察其治疗效果。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肛门慢性湿疹有效率为100%。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肛门慢性湿疹效果好,简便易行,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程彩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向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的Prolo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在固定牢固和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可靠选择。

    作者:卢陈勇;杨毅;李珏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塞应用戊乙奎醚辅以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评价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奎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血清TNFα为19.8±1.8ng/ml,对照组为26.5±2.2ng/ml,与治疗前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NDS评分结果也具有类似规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戊乙奎醚辅以依达拉奉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现的产后出血经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及按摩子宫等保守治疗处理无效的80例患者。分别给予3种手术止血方法,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30例、排式缝合术组30例、宫腔纱条填塞法(对照组)20例,分别记录3组产后24h内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观察3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及排式缝合术组产后24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式缝合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组(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的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减少了产后出血后遗症和输血机会,是值得广大基层推广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映锋;祝娟;吴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服用辛伐他汀不良反应100例分析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老年患者中,出现辛伐他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方面的具体数据与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服用辛伐他汀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病例报告中,共32例(32.00%)表现为全身性损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项目比例。老年人群服用辛伐他汀不良反应类型众多且相对危重,需要在正确认识各类常见不良反应的基础之上,通过提高业务技能与服务水平、个体化用药、以及严禁滥用药物等措施加以预防,以确保用药的合理与安全。

    作者:陈焕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接收的18例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康复时间(26±6.3)d,对照组康复时间(90±10.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与康复时间上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诚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