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标;叶晓东;王丽萍
目的:研究建立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四川绵阳四○四医院肾脏病门诊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第3期以上CK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肾脏病门诊管理小组进行系统的教育和管理,对照组由门诊医生进行诊治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实验组16.39±4.54月,对照组11.16±3.0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慢性肾脏病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延缓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陈慧;刘静梅;李雪莲;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珍宝丸结合丙戊酸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7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将患者分为联用药物组和单一药物组。单一药物组应用西药物丙戊酸钠治疗,联用药物组则应用西药物丙戊酸钠和中药物珍宝丸治疗。评价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和疗效水平。结果经治疗,联用药物组IgM、IgA、C3、C4较单一药物组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水平上,联用药物组跟单一药物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珍宝丸结合丙戊酸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苏秀坚;张意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常规行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纳的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的结果及临床资料,探讨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及B超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在显影上表现为充盈缺损,B超显示为强回声团。其中13例(33.33%)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由于受到肿瘤大小位置和膀胱充盈程度的影响,并未在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中发现肿瘤存在。3例(7.69%)B 超不能分辨出肿瘤。 B超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显影度明显高于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检出率为92.31%,远超过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泌尿造影对于肿瘤的显影度受到肿瘤直径、膀胱充盈度与肾脏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常规行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低于B超,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静脉泌尿系造影可以很好的显示整个泌尿系统,对于双侧肾功能也具有诊断价值,可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乐勇;杨忠;于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0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2.7%,护理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可有效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春梅;柯伟群;冯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232例患者中,194例出现咽喉症状,其中95例(40.95%)表现为咽喉症状合并其他临床症状;99例(42.67%)表现出咽喉症状未合并其他临床症状,只有38例(16.38%)未出现咽喉症状。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出现咽喉不适症状,若患者出现久治不愈的咽喉症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
作者:吕志国;阳新洪;何勤女;胡燕萍;陆宏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脉压差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677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研究组(存在冠心病患者)350例和对照组(未合并冠心病患者)327例,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等一般情况。将研究组根据不同脉压差(≥60mmHg和<60mmHg)进行分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长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冠状动脉双支及以上病变增多、病变长度增加、LVEF<50%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对冠状动脉的病变有指示意义,且差值越大,病变越严重,心功能越差,这在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陈新胜;柯植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钢板螺钉和斯式针内固定术在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均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接受钢板螺钉治疗,联合组接受钢板螺钉和斯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足部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足部功能恢复联合组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钢板螺钉和斯式针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术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洁谊;林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按标准纳入67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噻托溴铵吸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氧合、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h后, PaCO2下降,PaO2升高,心率、呼吸频率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72h后,预后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病愈出院率较高,而插管率、病死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是一种理想的手段,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有效。
作者:王丽萍;罗焕荣;张祥标;吴佳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联用与单纯用常规成人输尿管镜研究其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60例患有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成人输尿管镜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联用治疗,记录入镜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出血量、发热情况、术中并发症都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将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入镜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且恢复快。结论将小儿输尿管镜和封堵取石导管联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不仅能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还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罗发彩;陈其武;刘展东;程朝晖;郝金华;谭文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74例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根据指南建议采用标准医学治疗,同时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本研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行为评分( NBNA)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雪慧;刘宇;孙健;李焕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成传统撤机组( n=45人),3~4分撤机组( n=30人),5~6分撤机组( n=15人),撤机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动态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撤机成功率、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等。结果与传统撤机组相比,3~4分撤机组的撤机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VAP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撤机组相比,5~6分撤机组的撤机成功率较低,再插管率较高,但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VAP和肺部气压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4分撤机组相比,5~6分撤机组撤机成功率较低,再插管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时,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时指导撤机较为安全可靠。
作者:张祥标;叶晓东;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颅脑外伤患者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凝血指标界限值,为指导临床早期识别迟发性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入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共267例,将其分为初发脑出血组( A组,n=102例)、迟发性脑出血组(B组,n=86例)和无脑出血组(C组,n=79例),分别检测入院2h、4h、6h和12h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 Fg)和D-二聚体( D-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PT、Fg和D-D水平和峰值均比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峰值时间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Fg和D-D的水平和峰值时间可以早期预测颅脑外伤患者继发迟发性脑出血,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火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9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且两组患者疗效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减少治疗痛苦,术后并发症少,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紫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再植术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8例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患儿,平均年龄5.6岁。对所有患儿进行断臂再植术后创面行VSD治疗,7~10d后,打开创面,对清洁的创面行二期植皮及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通过对患儿术后6~24个月随访发现,8例患儿VSD护理管理有效,断臂再植肢体成活。结论做好小儿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再植术后VSD治疗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再植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立超;刘鑫;李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治疗成功的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4例行腹式患侧宫角楔形切除修补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下宫角切开取胚术+氨甲喋呤(30mg)患侧宫角局部注射,8例腹腔镜监护下行负压吸宫术,14例在B超监护下行负压吸宫术。结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是宫角妊娠治疗的前提,停经时间、子宫角部肌层厚度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的重要指标。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尽量减少创伤、提高临床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张玲;王鹓;陈祥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护患冲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护患冲突授课,结合问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估两种授课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88% vs.21%)、主动性(100% vs.11%)、参与度(92% vs.9%)、学习材料的掌握度(94% vs.12%)、人际沟通(97% vs.5%)、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87% vs.6%)、深入探究的兴趣(88% vs.14%)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模拟情境教学模式对护患冲突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淑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以及传统开放手术( Open discectomy, 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29例为MED组,行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33例为O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出血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切口疼痛JOA以及术前、术后3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MED组相比O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以及1月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的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提示两组手术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崔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一次性使用咬嘴对鼻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62例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CG组:81例)与观察组( OG组:81例),对照组鼻腔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改量一次性使用咬嘴,并观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一次性使用咬嘴能对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潘延林;曹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的6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者选取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剖宫产,观察组选择阴道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7.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些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不但可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母婴均有好处。
作者:钟锦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抑制小儿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先把基因表达进行归一化,然后对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的检测条件进行调整,分析蛋白基因扩增的稳定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建立一个体系方法对内参基因、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准确的测定,分析流感病毒NS蛋白和IFITM12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对IFITM123的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549细胞株经过干扰素的诱导后,IFITM1、IF-ITM2、IFITM3的DNA拷贝数都明显增加。结论 IFITM1、IFITM2、IFITM3对于流感病毒NS蛋白具有抑制的作用。
作者:郑健斌;张剑珲;陶建平;司徒勋;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