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刘静梅;李雪莲;王春燕
目的:探讨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治疗成功的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4例行腹式患侧宫角楔形切除修补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下宫角切开取胚术+氨甲喋呤(30mg)患侧宫角局部注射,8例腹腔镜监护下行负压吸宫术,14例在B超监护下行负压吸宫术。结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是宫角妊娠治疗的前提,停经时间、子宫角部肌层厚度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的重要指标。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尽量减少创伤、提高临床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张玲;王鹓;陈祥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角色体验法融PDCA对手术室轮转护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手术室轮转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PDCA带教,观察组在PDCA基础上融入角色体验法,带教培训完成后,评估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完成培训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体验法融入PDCA的培训方式,有助于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技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常见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 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发生逆转者。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为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是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如果判断不正确,抢救不及时,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复苏失败。下面是笔者在院前急救中成功抢救的两例心脏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玲;王志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62例),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HbA1c (6.25±1.51)、FBS(6.23±1.17)、高血压病程(5.55±2.78)、糖尿病病程(6.86±4.15)、低糖发生率(48.34%)、SBP(152.21±17.62)、hs-CRP(6.05±2.16)与对照组比较[(7.65±2.45)、(7.27±1.62)、(3.71±1.96)、(5.11±3.74)、23.06%、(142.11±10.23)、(6.2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MoCA评分总分及其视空间结构、注意和延迟记忆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oCA评分总分与HbA1c、FBS、SBP、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hs-CRP、低血糖发生事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会使认知功受损,因此在临床中应注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合理的干预治疗来延缓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
作者:谢积斌;邓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脉压差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677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研究组(存在冠心病患者)350例和对照组(未合并冠心病患者)327例,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等一般情况。将研究组根据不同脉压差(≥60mmHg和<60mmHg)进行分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长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冠状动脉双支及以上病变增多、病变长度增加、LVEF<50%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对冠状动脉的病变有指示意义,且差值越大,病变越严重,心功能越差,这在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陈新胜;柯植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结构、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分析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I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IMT异常55例,占61.8%,斑块形成45例,占50.6%,狭窄25例,占28.1%;对照组IMT异常155例,占15.0%,斑块形成6例,占6.0%,狭窄7例,占7.0%。糖尿病组患者IMT异常发生率、斑块形成发生率及管腔狭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提示患者存在大动脉损害情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为临床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苑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在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疑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R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探讨PCR技术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16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共计98例,其中,衣原体阳性患者62例,占63.27%;支原体阳性患者47例,占47.96%;衣原体+支原体皆呈阳性者11例,占11.22%;PCR检测的总符合率为78.7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61.33%。结论 PCR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等特点,积极开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早期诊断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兰;白帆;何穗芬;石紫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异常胎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技术关键。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116例,根据手转胎位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研究结束时候比较两组的分娩时长、妊娠结局、新生儿状况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成功组产妇分娩时长短于失败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均优失败组(P<0.05);而产妇不配合或者配合度欠佳、宫缩乏力、超重胎儿等均多见于失败组(P<0.05)。结论手转胎头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帮助头位难产产妇顺利经阴道分娩,但需要取得产妇配合,选择佳时机,评估好头盆关系及宫缩状态良好时施行。
作者:吴祥华;陆丽嫦;刘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一次性使用咬嘴对鼻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62例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CG组:81例)与观察组( OG组:81例),对照组鼻腔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改量一次性使用咬嘴,并观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一次性使用咬嘴能对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潘延林;曹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的分析,了解苦碟子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更好地规范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心血管内科使用苦碟子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统计和调查分析。结果在我院665例应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病例中,平均年龄65.25岁。符合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用药的占全部病例的92.48%。在用法用量和用药数与规定疗程方面需要严格规范,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次统计结果未统计到不良反应,药物相对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数据参考。
作者:张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早期测定胎膜早破新生儿的Toll样受体,探讨新生儿外周血Toll受体与胎膜早破致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60例胎膜早破>12h的新生儿,根据PCT、CRP、血常规、血培养及临床表现,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于出生6h、24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LR-2和TLR-4 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仪行外周血检测TLR-2 mRNA和 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感染组,外周血TLR-2 mRNA和 TLR-4 mRNA 6h及24h分别为(5.45±0.59)、(5.78±0.63)和(6.32±0.61)、(7.04±0.38),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膜早破所致新生儿宫内感染时,新生儿外周血TLR-2 mRNA和 TLR-4mRNA早期即可显著升高,提示TLR-2和 TLR-4信号传导途径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早期即已参与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早期判断新生儿宫内感染提供数据依据。
作者:颜思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以及传统开放手术( Open discectomy, 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29例为MED组,行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33例为O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出血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切口疼痛JOA以及术前、术后3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MED组相比O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以及1月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的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提示两组手术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崔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抑制小儿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先把基因表达进行归一化,然后对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的检测条件进行调整,分析蛋白基因扩增的稳定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建立一个体系方法对内参基因、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准确的测定,分析流感病毒NS蛋白和IFITM12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对IFITM123的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549细胞株经过干扰素的诱导后,IFITM1、IF-ITM2、IFITM3的DNA拷贝数都明显增加。结论 IFITM1、IFITM2、IFITM3对于流感病毒NS蛋白具有抑制的作用。
作者:郑健斌;张剑珲;陶建平;司徒勋;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11% vs.86.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证候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5.8±1.1)分vs.(9.8±2.0)分,P<0.05)。结果中医药综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吴春玲;陈如贤;高晓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232例患者中,194例出现咽喉症状,其中95例(40.95%)表现为咽喉症状合并其他临床症状;99例(42.67%)表现出咽喉症状未合并其他临床症状,只有38例(16.38%)未出现咽喉症状。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出现咽喉不适症状,若患者出现久治不愈的咽喉症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
作者:吕志国;阳新洪;何勤女;胡燕萍;陆宏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甲亢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双环醇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ALT、AST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G、TC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未见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为63.3%,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方案,可有效调节甲亢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吕兰兰;梁淑娟;彭德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护患冲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护患冲突授课,结合问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估两种授课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88% vs.21%)、主动性(100% vs.11%)、参与度(92% vs.9%)、学习材料的掌握度(94% vs.12%)、人际沟通(97% vs.5%)、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87% vs.6%)、深入探究的兴趣(88% vs.14%)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论模拟情境教学模式对护患冲突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淑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74例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根据指南建议采用标准医学治疗,同时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本研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原始放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神经行为评分( NBNA)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雪慧;刘宇;孙健;李焕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建立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四川绵阳四○四医院肾脏病门诊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第3期以上CK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肾脏病门诊管理小组进行系统的教育和管理,对照组由门诊医生进行诊治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实验组16.39±4.54月,对照组11.16±3.0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慢性肾脏病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延缓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时间,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陈慧;刘静梅;李雪莲;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究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938(C/A)位点的多态性和潮汕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表型、易感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10例潮汕食管鳞癌患者(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癌组织标本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和110例健康人群的正常食管黏膜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中BCL-2基因-938(C/A)位点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食管鳞癌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对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数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联,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蛋白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将食管鳞癌的一些临床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将试验组按不同临床特征分层后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提示,TNM分期为I期+II期者,其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Ⅲ期+Ⅳ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含AA基因型的患者病情轻于不含此基因型的患者。结论 BCL-2的表达高低与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且BCL-2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姚铠涛;许惠娟;陈春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