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朱志东;杨艳;李卫斌

关键词:剖宫产, 硬膜外镇痛, 口服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4年2~8月共计96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8例。口服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后给予羟考酮片+曲马多片。硬膜外镇痛组手术结束后予镇痛药物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结果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h 和48h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7.5±1.3、4.3±0.5、1.8±0.2和8.8±2.9、5.7±1.2、2.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h和48hVAS杜冷丁使用剂量分别为58.6±13.2、64.6±19.2、70.4±24.3和97.5±24.3、123.8±25.6、140.3±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镇痛组术后发生头痛1例,恶心1例,呕吐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48),硬膜外镇痛组术后发生头痛2例,恶心3例,呕吐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羟考酮+曲马多联合镇痛较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对两组的影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除血清淀粉酶外,其他临床指标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情况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减轻痛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陆青峰;孙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功血采用宫血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的临床体会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功血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宫血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宫血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功血患者可达到快速止血,延长月经周期,降低出血量目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项丽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妊娠晚期血糖水平对胎心监护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明确妊娠晚期血糖水平对胎心监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147例,按照空腹血糖(GLU)水平分为 A 组(GLU4.5~5mmol/L,40例)、B 组(GLU4~4.5mmol/L,45例)和 C 组(GLU<4mmol/L,62例),比较分析三组的胎心率波动情况。结果 A组无NST<4分,B组22.2%,C组46.8%,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组NST评分随餐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血糖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血糖水平对于胎心监护评分具有显著影响,血糖水平越低则胎心监护评分越低,母婴不良结局风险越大。

    作者:杨玲;陈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VATS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1±13.6min,与对照组132.6±12.4min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156.1±9.1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6.3±8.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4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0.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3.3%、远处转移发生率5.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8.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优越性,术后远期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的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将在临床上得到更为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徐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分析

    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不同分型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组和混合性痴呆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VD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三组ADL评分无明显改变,P均>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且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改善AD和混合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雷于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功能保全性喉癌手术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功能保全性喉癌手术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喉癌手术患者48例,其中喉部分切除术26例(喉部分切除术组),全喉切除术22例(全喉切除术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头颈癌生活质量测定特异量表(QLQ ̄H&N65)中文版进行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喉部分切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全喉切除术组。结论喉部分切除术是功能保全性喉癌根治的有效术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闭经的临床研究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功能性闭经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50.7%(38/75)、90.7%(68/75)均明显比对照组29.3%(22/75)、61.3%(46/75)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LH、FSH、E2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PRO、T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卓晓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与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与PM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83例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比较各基因型PMI的发生率。结果慢代谢型患者PMI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CYP2C19慢代谢型与PMI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患者更易发生PMI,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预防。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外用对腰肌劳损的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中药外敷治疗,给予观察组在中药外敷的基础上进行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中药治疗后,观察组中服用10剂药之内的患者有24例,11剂以上的有8例;对照组中服用10剂之内的有17例,11剂以上的有15例。另外,观察组治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治愈的有10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的腰背肌耐力明显提高,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中药内服外用比单纯外敷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元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ER、PR、C ̄erbB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C ̄erbB ̄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95例(观察组)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95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R、PR和C ̄erbB ̄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C ̄erbB ̄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P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 ̄erbB ̄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ER、PR和C ̄erbB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张自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接受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抗炎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静脉大剂量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可收到满意效果,有助于早期快速控制患儿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4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35%,对照组近期有效率30%,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在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吴秀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孕妇患者。根据分娩方式分成椎管内阻滞镇痛组(A组)71例和非镇痛分娩组(B组)50例。 B组采用自然阴道非无痛分娩方案,A组则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方案。比对两组产妇分娩前及分娩时疼痛评分(VAS)情况、分析分娩时及分娩后各指标差异,记录母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分娩时,A组VAS评分为3.62±1.26分,明显低于B组的8.11±1.7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2)两组产妇就各产程用时、分娩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等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3)A组产妇分娩时使用宫缩素25例(35.21%),产钳8例(11.27%),与B组的18例(36.00%)和6例(12.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分娩后,A组11例(15.49%)产妇出现轻微瘙痒症状,1例(1.41%)轻微运动阻滞,但均于3~5d内自行缓解,B组则无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初产孕妇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椎管内阻滞镇痛方案,镇痛分娩效果显著,不增加助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德蓉;程金花;李元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3.6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饶明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地左辛复合氯诺昔康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应用

    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地左辛复合氯诺昔康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地左辛5㎎、氯诺昔康8㎎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50u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HR、SPO2、MAP、VAS评分及不良反应。两组在手术结束时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在术后1、2h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地左辛复合氯诺昔康能较好地缓解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

    作者:张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患者78例,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漏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观察组无患者发生继发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漏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安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保护评价

    随机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乳腺癌14例及软组织肉瘤4例,一起共计36例患者,随机对半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以蒽环类化疗药为组成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上加用右丙亚胺,对照组单用蒽环类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前均使用右丙亚胺。所有患者在化疗前,第2周期、第4周期结束后、整个化疗结束后3月检查心电图,心肌钙蛋白T及超声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心脏功能和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钙蛋白T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对心脏有毒副作用的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中,加用右丙亚胺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胡迎宾;况晶茹;游勇飞;熊华杰;徐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HBeAg定量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FasFasL表达水平及肝损伤的预示价值研究

    目的:探析慢性乙肝患者肝损伤程度与HBeAg指标以及血清FasFasL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展开分析,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比较HBeAg定量检测结果以及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群的HBeAg定量检测结果为0.56±0.05PEIU/mL,处于正常范围内,中度肝损害以及重度肝损害患者的HBeAg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0.82±0.06PEIU/mL和0.99±0.08PEIU/mL,两两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的Fas检测结果为1.0±0.62%,低于中度以及重度肝损害患者水平(P<0.05);FasL检测结果为17.1±3.4%,高于中度以及重度肝损害患者水平(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HBeAg指标以及FAS、FasL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均会发生较大改变,并且其变化情况与其肝损害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以此预示患者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对病情进行评估。

    作者:周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36例疗效观察

    将72例(72只眼)随机分两组,分别用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程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中西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宋海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8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并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并记录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72/80),其中室性早搏者的转复率高,其次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同其他类型心律失常转复率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何俊峰;郑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