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刘习庚

关键词:手术时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摘要:目的 探讨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各型胰腺炎患者分别行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轻症胰腺炎患者均治愈出院;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延期手术死亡率为25.0%;重症非梗阻型胰腺炎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死亡率为9.09%,延期手术治疗后死亡率为25.0%;暴发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死亡率为50.0%,延期手术死亡率为100.0%.重症及爆发型患者中延期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大于早期手术治疗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药物冲洗技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人类口腔常见病,也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牙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手段等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很多先进的治疗技术也正在逐步被引入到牙周炎的治疗中,现代牙周治疗理念逐渐形成.以洁、刮治及根面平整为主的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首选有效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在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后进行局部龈下冲洗,而现代超声药物冲洗系统可在洁、刮治术的同时进行药物冲洗,超声的空穴作用及药物的冲洗作用可以协同,增加冲洗效果,增强了牙周炎治疗的疗效.现就超声药物冲洗技术对牙周炎的治疗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2年来于我院行无痛胃镜术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观察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胃镜术.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则追加适量丙泊酚0.5mg/kg至反应消失.治疗组患者先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30ug/kg,而后给予对照组同样的操作.结果 治疗组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术中的MAP、HR、RR和Sp0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白酚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术中效果有确切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燕;刘敏;高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86例,按照血糖、HbA1c情况分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 HbA1c未达标组和达标组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6.95%、6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糖控制未达标组和达标组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7.5%、57.8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并且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组较达标组有更高的发生率.

    作者:王迎新;梁云;李爱;马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超在流产后宫内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药物流产方面诊断的机制和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观察子宫的大小,宫内回声以及出血情况.将检查结果与刮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1070例药物流产患者中,有950例宫腔内探及异常回声团.混合型回声团609例,低回声团341例.892例患者为胎盘绒毛膜以及蜕膜和陈旧血块,含有胎物的成分,58例为陈旧血块,无胎物成分.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药物流产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宫内残留的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显微镜检查血尿来源102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经临床确诊的102例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新鲜中段尿作仪测尿红细胞形态相关信息、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51例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2%和94.1%;51例非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和92.2%.如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鉴别肾性血尿的标准,显微镜法和仪器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92.2%和90.2%、88.2%;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1%、94.1%.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吴惠玲;朱江贤;杨美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98例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并发症类型及临床结局,为脑血管急性期的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组)及急性出血性脑血病(脑出血组)分为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脏衰竭,高血糖,再次出血或再梗塞,脑疝)及结局.结果 各种并发症中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高;脑出血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组的再梗塞发生率(P<o.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以肺部感染、脑疝和消化道感染的死亡病例为多,其中又以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多,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为常见,治疗过程中要警惕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发生.

    作者:凤武云;曾永寿;王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流感儿童80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愈时间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儿有53.8%,淋巴细胞数减少的患儿有38.8%,56.3%患儿C反应蛋白常升高.轻型患儿治愈时间为5.8±1.6d,重型患儿治愈时间为8.4±2.1d.结论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结果分析,可以更有效的帮助临床医生在诊治甲型H1N1流感中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治疗结果.

    作者:卫凤桂;吴丽萍;吴泽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振动排痰,观察组患者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日痰量、痰液性质、咳嗽性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痰方式,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毅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哮喘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观察

    总结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82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变化以及评分差值变化,以此评价各组疗法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1±0.65,治疗后平均分数1.54±0.43,差值0.47±0.51;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6±0.62,治疗后平均分数0.92±0.36,差值1.01±0.61;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丹参组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建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挑选我院3名高年资主管护师以及1名心血管内科医师组成一个小组,对社区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讲解,另外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在健康讲解之后,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范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患者的血压和发病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作者:王洪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43例的临床观察

    骨疼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可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其他恶性病症.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的减少骨疼痛,减轻病人痛苦,骨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有特殊的疼痛,它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病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疾病.

    作者:王丹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行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再次剖宫产的7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其中首次剖宫产时采用改良的腹部横切口式的剖宫产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时采用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式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行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时行改良的腹部横切口手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比首次腹部纵切口式产妇出血量更少,且患者术后伤口外形美观,不失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方式.

    作者:彭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作1例报道

    1病例报告2012年7月7日16:30天津市传染病医院报告1例百日咳临床诊断患者,未住院治疗.于当日红桥区疾控中心计免科工作人员与患儿母亲进行了电话沟通,同时进行人户调查:因患者为婴幼儿,不具备表达能力,以下所有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均为其母亲提供.对象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开展调查和标本采集.患儿,女,1岁5个月,患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单发性约2cm),未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P);母亲,30岁,教师;父亲,32岁,国企干部;父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PCV)接种史均不详.

    作者:李一;陈德荣;王艺如;何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4例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观察

    68例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治疗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有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主要转移的部位依次是椎骨、肋骨、骨盆.骨转移以多发为主,占67.4%.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5%,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生存分析得知,血清AKP水平、PS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腺癌为主,且以多发为主.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骨转移的数目、临床分期、PS评分、血清AKP水平.

    作者:谭彪彬;冯学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叩背与电动吸痰在婴儿肺炎辅助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叩背与电动吸痰在婴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婴幼儿肺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叩背与电动吸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加叩背与电动吸痰机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婴幼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叩背与电动吸痰较常规治疗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

    作者:黄爱春;范卫平;彭桃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卵巢脓肿与血常规及CA125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脓肿起病时的症状、体征及血生化、物理检查等特点,以便及早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卵巢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均有性生活,下腹痛、盆腔包块及子宫附件区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占62.2%.其主要区别在于卵巢脓肿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结论 卵巢脓肿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平全红;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100例牙周病的临床体会

    对100例牙周病患者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跟踪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牙周病,且治疗效果明显.牙周病危害着人类的口腔健康,中西药联合治疗可使牙周病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作者:李正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体会

    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CCU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组成功撤机19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对照组成功撤机16例,因多器宫功能衰竭、原发病加重等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强CCU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确保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作者:郭晓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作为AMI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Hs-CRP,比较AMI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其中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各15例,比较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MI组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Hs-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作为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阿托伐他汀钙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通过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而达到治疗AMI的作用:Hs-CRP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简单而实用的指标.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