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药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管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监管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5%,监管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提高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也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研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转化医学的诞生及时有效的填充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脱节空间,建立了跨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新桥梁,本文探讨转化医学业中西医结合儿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亚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的临床特点,探讨3种术式的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0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M组65例,TVM组50例,TAM组75例,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LM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TVM组、TA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率为LM组<TVM组<TAM组,3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TAM组均明显多于LM组与TV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LM组明显低于TAM组(P<0.05),TVM组与T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术式和TVM术式均具有微创手术的诸多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TAM术式适应证广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张华;朱颖军;林婉君;陈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高龄人群中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入选73例高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维持剂量为0.05μg/(kg· min)静脉泵48h;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别于用药后6、24、48h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RBC、HB、HCT、PLT、PT、APTT、TT、INR、Fib)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查中RBC、HB、HCT、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查中,术后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AHT、TT、INR、Fib各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PCI术后使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梁文学;程建;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体征、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加以总结.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经阴道顺产者4例,行剖宫产者34例;术后发生大出血者3例,经治疗,所有产妇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1例产妇因子宫胎盘卒中而行子宫全切术;胎儿方面,发生新生儿窒息者16例,经救治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胎盘早剥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及产前检查,能早时间内发现患者的可疑症状,并告诉主管医生加以治疗,对于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奕;刘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山市HIV/AIDS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239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39例患者死亡20例,失访12例,停药16例,在治191例.在治191例患者治疗前WHO临床Ⅲ期、Ⅳ期分别有40例和57例,近一次随访WHO临床Ⅲ期、Ⅳ期分别有2例和1例;19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171例治疗一年以上的在治患者中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者150例(87.7%),病毒载量> 1000copies/ml者11例(6.4%);在治191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86例次.结论 当前应用一线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毒学、免疫学及临床疗效,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换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齐明;张倩华;卫敏;高文军;蔡仲华;陆善词;蔡常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106例高危人群(吸毒或男性同性恋者)、临床上怀疑HIV感染的患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ELISA复查,阳性51例,阳性率为98.09%,特异性为98.07%,敏感性为86.15%;胶体金法复查阳性47例,阳性率为90.38%%,特异性为78.96%,敏感性为76.15%;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高危人群HIV感染的诊断,可作为临床上快速筛查HIV感染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在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1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泪道鼻腔环形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活主观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对组织的刺激性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满意度高、可作为泪小管吻合置管的首选.
作者:蒋妮;唐升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理论(DCO)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救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应用简化手术处理后,进入ICU复苏,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采取确定性手术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临床治愈35例(89.74%),4例死亡(10.26%);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合理应用DCO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天10mg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每天150mg厄贝沙坦治疗.治疗28d后,根据患者每周的血压检测(ABPM)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观察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对照组(P>0.01).结论 厄贝沙垣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比依那普利更为安全.
作者:金萍;宋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伊贝沙坦和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治疗,其中A组加用伊贝沙坦治疗,B组加用贝那普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0w的治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伊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相似,但伊贝沙坦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霏;龙嘉玲;曾慧娟;罗利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各种普外科手术的6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52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652例患者中,切口感染者19例,切口感染率为2.91%,通过分析得知,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药预防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在术中使用抗生素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任建科;江尊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Blush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1)观察组TIMI1-2级、3级分别为2例和48例,CTFC为21.6±7.3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Blush分级1-2级和3级例数分别为12例和38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5.2±12.7%、56.1±10.8%,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死亡例数为1例、3例,差异显著,P<0.05; (4)2组均未出现颅脑出血、脑卒中、靶血管重建病例.2组均有牙龈出血、穿刺部位血肿、消化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胸痛再发率为10.6%,与对照组26.1%差异显著,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提高TIMI分级和Blush分级,改善左室射血情况,减少胸痛再发,降低死亡率,不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雅红;扆恒亮;刘一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胃镜下止血,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7.5%,再出血率为12.5%;对照组治愈率为89.5%,再出血率为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正常、大便潜血转阴、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快,严格掌握其禁忌证和适应证,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光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联合多巴胺和速尿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保肝支持,限制水钠摄入,输注白蛋白,口服速尿片和安体舒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500ml,静滴,qd,多巴胺40mg,速尿60mg,进行腹腔注射,2次/w.观察6w后两组有效率及腹水消退平均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腹水消退平均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联合多巴胺和速尿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优于一般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娜;王文娟;黄莉;梁智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研究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效果等,并将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经治疗后8例缓解,缓解率为50.00%,3例患儿反复发作、3例患儿复发、1例患儿致残、1例患儿死亡.致残患儿为单髋关节强直,对其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致死患儿为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研究组患儿经实验室检查IgG、IgA、CD+3、CD+8、CD+4/CD+8、NK 、LAK等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儿童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患儿经实验室检查,IgM、CD+4等结果与对照组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情况及预后,防止患儿反复发作或致残,是改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肖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的方式及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治疗COPD加重期的患者不仅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德忠;林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生活态度等都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现期、确认期和治疗期的心理及其表现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使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心理特征,有根据的展开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