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100例

朱越;梁宏植;刘昌冲;冯梅苑

关键词:儿童, 慢性鼻窦炎, 腺样体肥大,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鼻窦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1)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明显高于观察组(6.0%,3/50),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行内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肥大腺样体切除以及增生性扁桃体剥离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分析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科学的内科护理,84例患者中76例痊愈,7例好转,1例转入外科手术.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w后进行常规检查、使用PANSS量表、CDSS量表评价疗效,SPES评价副反应,随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空腹血糖、血浆泌乳素等检查,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痊愈7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痊愈7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7,P>0.05),氨磺必利组中发热1例,失眠1例,血压异常1例,恶心2例,需治疗的EPS 1例,泌乳素相关不良反应10例.利培酮组嗜睡1例,血压异常6例,心电图QT延长2例,需治疗的EPS 3例,泌乳素相关不良反应15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总体疗效相似,但其氨磺必利表现出对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的疗效更为明显,且对糖代谢、心血管、泌乳素等的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作者:李于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垂体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45例垂体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人员提供全面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癫痫处理等.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4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状况得到控制,没有死亡病例,预后情况良好.针对垂体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患者,提供包括病情观察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癫痫处理在内的全面于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护生命安全.

    作者:张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锁定动力髋螺钉结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总结锁定动力髋螺钉结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锁定动力髋螺钉结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锁定动力髋螺钉结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雄华;陈铁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标准适用概要

    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即时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体表心电图.但是,任何一项诊断指标都有“例外情况”.本文概述了常用的高特异性心电图诊断指标(流程)的局限性,避免将这些有意义的心电图诊断指标误用.

    作者:孙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立止血辅助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立止血佐治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人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立止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10.0%),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0.8~2 (1.27±0.58)d、3.5~5.6(3.77±1.34)d和1.5~4.0(2.01±0.78)d、5.8~7.6(5.28±1.66)d,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无1例出现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和任何心、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立止血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熊周芳;徐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糖尿病史或入院后证实为糖尿病的患者82例作为糖尿病组,入院后糖耐量检查正常患者130例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及预后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相较非糖尿病组患者更易出现偏瘫、言语障碍、偏盲、共济失调和吞咽障碍等症状,两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其脑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阻占多数,而非糖尿病患者则以单发性梗死居多,两组梗阻具体部位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分布于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额叶部位的梗阻要明显多于其他部位.结论 为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控制好糖尿病血糖至关重要.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5例,予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康复训练.治疗1月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飞雄;曾科学;陆彦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检验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血液凝固的本质是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凝血的理论及实践正从以前的精密度较差方式逐步向高精度发展.临床检验人员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严把质量关,全面提升凝血与纤溶测定的工作水准以及研究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施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肘前侧与肘外侧手术入路对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选择我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患者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型空心螺钉行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使用肘前侧入路;对照组使用肘外侧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7.3±3.6min;对照组为41.6±2.9min.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为246.3±32.1d;对照组为285.7±41.7d.结论 肘前侧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入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对相邻组织的损伤,促进肘部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黄韶荣;袁青山;罗福如;朱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后期康复训练护理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过康复护理训练后,在肢体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存活率均显著提高,对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学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生产的初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后再给予产后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初产妇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等情况的总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对初产妇产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睡眠质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初产妇的负面情绪.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头颈部3D-CTA与3D-DSA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颈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CT血管造影(CTA)的比较研究,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94例做过CTA且在2w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CTA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97.0%,正确指数(Youden's index)为94.1%;且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2.结论 3D-CTA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同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成晓江;卡合尔曼·卡德尔;买买提力·艾沙;麦麦提力·米吉提;周庆九;栾新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42例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从痰液、尿液、血液等临床标本行细菌鉴定,分离的242例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采用手工K-B纸片扩散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判定ESBLs.结果 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达41.3%,对碳青酶烯类高度敏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应进行耐药性监测,故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或杜绝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电双频指数对心肺复苏术后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对心肺复苏术后的预后.方法 收集心肺复苏术后患者35例,根据患者7d生存率分为存活组17例和死亡组.18例.所有患者进入ICU即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健康与慢性疾病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所有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监测其中25例患者的颅底静脉氧饱和度,脑氧代谢状况取差值来反映.结果 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双频指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生理健康与慢性疾病评分也有相关性.结论 持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作者:伍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卵巢功能早衰(POF)的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PO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较之西医治疗,中医疗法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FSH、E2指标改善情况更显著;治疗后两组FSH水平均明显降低,E2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中医治疗POF,以辨证论治为主,疗效较好,与西医相较有一定优势,值得深究推广.

    作者:杨俊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视觉诱发电位对视神经挫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行VEP检查.结果 比较视神经挫伤患者受伤眼与自身健眼的VEP结果.受伤眼VEP的P100波的振幅、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者视力损伤越严重,P100波的改变越明显.VEP检查能灵敏地反映视神经的损伤程度.结论 VEP能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视功能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骆亦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浅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和护理方法在预防静脉炎和针头脱出中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骨折术后患者200例,对照组、试验组各100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3L粘贴伤口透明敷料固定,1~3d更换敷贴,更换时穿刺针口部位皮肤行消毒护理.试验组采用自制宽约1cm的长条型医用胶布和3L输液贴进行固定,每天输液前更换穿刺部位带棉芯的一条输液贴,用0.5%碘伏消毒穿刺口及周围的皮肤,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针头脱出情况.结果使用改良后的固定和护理留置针的方法,在留置针部位发生静脉炎和针头脱出的情况明显减少,从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新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改良后的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可以达到预防静脉炎和针头脱出的目的,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艳;林冬梅;韩慧;何水生;付莹;李哓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目的 对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和硬膜外麻组各有60例.其中对全麻组中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而对硬膜外麻组中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DBP、HR以及SBP等数值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对于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pO2值均降低,但硬膜外麻组中患者的SpO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硬膜外麻组,全麻组中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更为良好,P<0.05.结论 在进行腹腔镜下的妇科手术治疗时,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得手术治疗较为安全,相关并发症较少,有一定的剂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和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