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诊治

黄亚华

关键词:老年,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临床诊治
摘要: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窄波成像技术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改变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分析了2008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上腹部不适、嗳气、腹胀、腹痛以及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而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OLYMPUS GIF Q-240Z电子放大内镜,对患者先行常规的内镜检查,对胃黏膜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再行高倍清晰检查,并启动窄波成像模式,对患者胃黏膜微细的结构变化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窄波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形态可以分为点状、短棒状、树枝状、斑块状以及绒毛状五类,胃黏膜小凹形态与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均呈正相关关系;窄波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指标中,二者在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临床诊断符合率及敏感性方面,窄波放大内镜均要明显高于普通内镜(P<0.01)。结论内镜窄波成像技术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改变及临床病理具有较大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谢俊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本院妇科病房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5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不同给药途径分组为甲硝唑口服组、替硝唑口服组、甲硝唑外用组、替硝唑外用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1w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83%、97.95%、44.82%、48.27%,口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外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甲硝唑口服组发生率高,甲硝唑口服组和替硝唑口服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外用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相对安全,外用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该病临床有效率较低,不同途径比较口服替硝唑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养阴清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局部或者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养阴清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经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满意降糖效果的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半年,观察记录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和≤6.5%者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服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血脂代谢,同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作者:董小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尿液RBP和mAlb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BP和mAlb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胡建慧;曹美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护理干预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给予支持和督促,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

    作者:刘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羊水过少的处理与治疗

    近年来羊水容量监测成为产前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超声检查是诊断羊水过少简单而准确的方法。羊水过少在不同孕期相应的处理不同。发现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畸形,应尽早终止妊娠。对于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者应行增加羊水量期待治疗,妊娠足月发现羊水过少者应迅速终止妊娠。加强产前监护,及早发现病因是羊水过少临床处理的关键,对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松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B组(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各45例。通过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A组取石成功率高于B组,结石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显著,术后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颜文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UAER和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cr、BUN、UAER和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Scr、BUN、UAER和CRP监测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国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荣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与尿蛋白定量在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尿蛋白定量与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对24h尿蛋白定量、随机尿ACR、晨尿ACR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尿蛋白平均5.9±2.5g/24h。随机ACR平均585.3±263.4mg/mmol,晨尿ACR平均572.7±251.4mg/mmol,24h尿蛋白定量与随机ACR系数(r=9.123)和晨尿ACR系数(r=0.928)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就子痫前期尿AC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报道不多,且尿蛋白定量与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的相关性报道不多。本次就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晨尿ACR和随机尿ACR测定有较小差异,且时间相关限制较小,故随机尿ACR临床使用价值更显著,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梁惠虹;梁燕梅;黄丽云;杜伟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儿童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50例诊疗分析

    目的:对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采用口服利巴韦林,部分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探讨和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退热治疗和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口服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22例,占88.0%;有效2例,占8.0%;无效1例,占4.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14例,占56.0%;有效5例,占20.0%;无效6例,占24.0%;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0.05)。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腹泻,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结论对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采用口服利巴韦林,部分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减少呕吐、惊跳、抖动、嗜睡等症状,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彭婉君;陈丽;黄妙霞;骆庆明;赵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疗效观察

    将6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717解毒合剂口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6天。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17解毒合剂能够有效治疗蝮蛇咬伤。

    作者:严张仁;王万春;黄春华;黄港;吴允波;李燕芳;谌莉媚;龚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间苯三酚、安宝、硫酸镁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应用间苯三酚、硫酸镁、安宝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效果进行研究。抽取86例晚期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间苯三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间苯三酚、硫酸镁、安宝三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应用间苯三酚、硫酸镁、安宝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何吕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每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对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晓云;古辉;罗建平;李建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H型高血压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目的:对H型高血压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非卒中症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依据,将普通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性高血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76例。在对患者进行头部MRI确诊后,选出其中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就对照组与治疗组两者中无症状脑梗死的血压和发病率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性高血压组)中无症状脑梗死的血压值和发病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针对这种情况,应在老年人的常规体检中加入Hcy检测项,及早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病症,并及时进行药物干预,降低发病率。

    作者:陈红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氯氮平进行治疗,共治疗8w。以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I组总有效率为50.00%,Ⅱ组总有效率为73.33%,Ⅲ组总有效率为96.67%,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TES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大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晖;曹青;陈文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氯硝安定和氟哌啶醇对精神病性破坏行为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具有破坏性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氯硝安定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4例,其中氯硝安定组患者予以注射3mg氯硝安定;氟哌啶醇组患者予以注射10mg氟哌啶醇,观察两组注射前、注射后1h、注射后24h 患者的OAS评分、BP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OAS评分和BP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OAS评分在注射后2h及24h的平均评分均下降明显,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氯硝安定组出现不良情况病例少于氟派咤醇组。本次研究中氯硝安定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但氟派啶醇组在改善精神病性症状方面优于氯硝安定组。

    作者:杜长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急诊手术18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2例。Ⅰ期肿瘤切除吻合12例(右半结肠9例,左半结肠3例),Hartmanns手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3例,单纯梗阻近侧造瘘1例。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8.6±10.8min,出血量为176.8±10.2ml,术后禁食3~7d,术后3~6d肛门排气排便,术后9~11d伤口拆线,平均住院时间24d。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后愈合;肺部感染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是由于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根据其病情与躯体情况的不同,综合判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不可盲目进行一期吻合切除术。在术中要做好肠道灌洗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从而保证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先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58例脑出血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脑出血患者院前抢救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对299例脑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经院前抢救送入院的病人为治疗组(158例),未经院前抢救送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1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恶化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脑出血患者多数起病急,急性期的死亡率高,通过院前抢救可明显降低恶化率及死亡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院前抢救,可以延长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芳;施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