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连梅
目的 探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前的应用.方法 选择320例需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观察测量宫颈软化程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扩张宫口时疼痛、吸宫时疼痛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可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刘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枳实是一味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等功效.参考从各地收集的生药标本和调查资料来看,种类达10种以上.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有关枳实的记录颇为混乱,本文试图根据本草记载结合柑桔类植物的特性和分布来探讨枳实、枳壳和枸桔三者的关系.
作者:谭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30年来,内镜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两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胆总管结石先进的微创技术.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年至2005年在我院分娩的共7277例病例的分娩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 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相对头盆不称和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使难产的因素比例下降,而以胎儿利益为指征的选择性剖宫产的指征逐步放宽.同时,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手术正在逐年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结论 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剖宫产手术并非是一个绝对安全的手术,同样也有许多的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指征的掌握上仍应严格,并应做好生育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的宣传及临产后心理准备的健康教育,提高医生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高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介入诊疗中的X线防护.方法 通过测量不同防护、不同距离下X线辐射剂量大小,了解防护的效果.结果 铅屏风前无任何防护处辐射剂量大,经过第一道防护后辐射剂量已明显减少,两道防护后辐射剂量已只有原来的5%不到;并且距离较远,辐射剂量也较低.结论 多重防护及尽量远距离操作能够减少X线辐射.
作者:高宪媛;吴震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监护仪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病情较危重、大手术后的病人应用,能使临床医护人员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同时监护仪的声光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焦虑和不安.医护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监护仪的各种报警,人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除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2001年~2005年我在外三科工作期间经常使用监护仪,常见的故障问题如下.
作者:王露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本文主要对我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护士配合医生治疗在雾化吸入方面的护理措施,使哮喘急性发作及早得到缓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孙严;文艳;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讨血液灌流(HP)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方法.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HP治疗,重点对患者做好术前选择血管及术中的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抢救成功提供保证.我科对2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了这项解毒技术,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董鹏飞;王欢;赵凌怡;曹茂荣;杨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们从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满意.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朱毓科;刘云洪;徐奇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颅内血肿病人的诊治,提高此类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复习本院自2000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此类病人病历36份,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6例病人患者生存良好6例,轻残6例,中残7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颅内血肿的病人,只要提高警惕,及时复查CT,发现迟发血肿并迅速二次手术解决,能够明显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小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口服补液盐在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出血热病人51人随机分成口服补液组和对照组,补液组依据个体情况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用口服补液盐取代静脉补液进行支持治疗,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而其它治疗方法同静脉补液组.结果 补液组和静脉输液组在疾病的转归,并发征的发生及住院天数的对比分析结果看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口服补液组的住院费用却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在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过程中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可减少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使治疗方法成为简单有效和便宜的方法.
作者:严勤;齐正波;李先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心肌梗塞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及时妥善的治疗并采取综合性防治和康复措施,是降低心肌梗塞率的关键.我院近几年收治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谷维素配伍用肌苷治疗短暂性抽动症的疗效,寻求新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观察组33例,采用谷维素配伍用肌苷治疗,对照组26例不采用药物治疗.二组均给予行为弱化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行为弱化组,P<0.01.结论 谷维素配伍用肌苷是治疗短暂性抽动一个疗效好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谢丹;孙刚;李晶;赵红立;黄慧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EP),俗称宫外孕.临床上发生在输卵管的妊娠多见,其次发生在卵巢、腹腔、阔韧带及子宫颈部等,为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本文整理了2002年至2004年我科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式探头诊断的309例宫外孕,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亚玲;李艳秋;杜启亘;杨春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期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至今240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危险因素可能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资料认为吸烟与酗酒均是脑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A型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易患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高血压与动脉硬化作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文献资料公认的,有人指出脑血管病的2/3均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有人研究指出有卒中史再复发者是非脑血管病人群的5倍;心脏病其脑血管病发病率两倍于心功能正常人;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液动力学紊乱是近期被学者极为重视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人研究报导避孕药能增加血液凝固性,并能升高血压,使某些脑血管病增加.
作者:郭忠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除脑出血外,由血栓引起的脑梗塞占有较大比例.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以及全过程的观察中,MRI起了较大的作用.
作者:姜旭栋;成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丽珠肠乐、口服补液治疗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临床确诊感染性腹泻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思密达3.0g,tid;丽珠肠乐1~2片,bid;口服补液盐Ⅱ;同时给予易消化饮食.对照组给予口服氟哌酸0.2g,tid;黄连素0.4g,tid;禁食.结果 治疗组72小时内总有效率为94.87%,疗效优于对照组74.4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思密达、丽珠肠乐、口服补液可有效治疗感染性腹泻.
作者:王莹;严勤;齐正波;那琳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将缺血修饰白蛋白应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方法 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血浆中的缺血修饰性白蛋白,结果以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结果 缺血修饰白蛋白正常对照组为x=0.228±0.078、心肌缺血组为x=0.481±0.111,(P<0.01)阳性率(25/33)为75.8%.结论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生化指标.
作者:郑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支原体液体培养澄清、微混、混浊三种情况下的阳性结果,为提高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培养和形态学方法对265例标本进行支原体和细菌、真菌检测.结果 265份标本液体培养有84例阳性,澄清者占43例,其中37例支原体固体培养基长出支原体,检出率86%;微混者占14例,全部长出支原体;混浊者占27例,其中11例长出支原体,检出率41%.结论 商品化支原体液体试剂培养结果与固体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比较,符合率不是很理想,临床检测时,除选用支原体液体培养鉴定试剂外,建议另加做支原体固体培养.
作者:李江华;邢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药品终端消费的渠道80%以上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也是体现在使用环节上.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如购药、制剂、调剂、药品储存、专业人员、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查干;郑娜拉;陈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