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
眼科手术种类繁多,器械物品要求不一,为避免准备不充分,我科手术室应用手术物品准备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芳;解淑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介入诊疗中的X线防护.方法 通过测量不同防护、不同距离下X线辐射剂量大小,了解防护的效果.结果 铅屏风前无任何防护处辐射剂量大,经过第一道防护后辐射剂量已明显减少,两道防护后辐射剂量已只有原来的5%不到;并且距离较远,辐射剂量也较低.结论 多重防护及尽量远距离操作能够减少X线辐射.
作者:高宪媛;吴震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已被众多学者认为属癌前疾病之一,胃粘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减轻或阻止癌前状态的发展,是目前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我们联用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发现较单用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佳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支原体液体培养澄清、微混、混浊三种情况下的阳性结果,为提高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培养和形态学方法对265例标本进行支原体和细菌、真菌检测.结果 265份标本液体培养有84例阳性,澄清者占43例,其中37例支原体固体培养基长出支原体,检出率86%;微混者占14例,全部长出支原体;混浊者占27例,其中11例长出支原体,检出率41%.结论 商品化支原体液体试剂培养结果与固体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比较,符合率不是很理想,临床检测时,除选用支原体液体培养鉴定试剂外,建议另加做支原体固体培养.
作者:李江华;邢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宫颈癌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因此临床上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视,制定更完善的筛查方案,以及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侯煜;杨天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婴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秩序、有方法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按摩,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新方法.皮肤是人体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抚触就是通过肌肤而与体内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系统相联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机体应激反应减弱及免疫力应答增强等有关.本文通过抚触的来源,抚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智能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对精神及行为反应的影响、对免疫力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婴儿抚触它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能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不仅有益于婴儿健康发育,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它传递着伟大的母爱,产生微妙的影响,有利于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急诊急救理论培训,结合临床,本人总结了一些快速诊断宫外孕经验与大家交流.主要依据血压,皮肤粘膜颜色,停经史,腹痛伴有阴道流血,里急后重大便感.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过几例宫外孕患者都通过以上几项检查和问诊作出了快速判断并及时补液抗休克,迅速转送病人,下面与大家进行经验浅析.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消化内镜对胃肠道及部分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随着内镜检查在我国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传播疾病时有发生,因而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已成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活检钳、注射针等附件的处理要求尤为严格,要求一人一用一灭菌.
作者: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本文主要对我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护士配合医生治疗在雾化吸入方面的护理措施,使哮喘急性发作及早得到缓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孙严;文艳;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心肌梗塞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及时妥善的治疗并采取综合性防治和康复措施,是降低心肌梗塞率的关键.我院近几年收治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静脉输液减轻疼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降低颅内压、眼压、利尿[1],十分普遍,但静脉输注甘露醇所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直接引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现将目前已了解的静脉输注甘露醇致痛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刘跃贞;隋秀娟;周瑞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们从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满意.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朱毓科;刘云洪;徐奇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基层医院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时,阿托品的用量逐渐增大,导致不同程度的阿托品中毒.我院在2004~2006年收治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抢救过程中9例阿托品中毒,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肖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IM虽然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有时会出现一些致死性的并发症.
作者:张峰;李凤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30年来,内镜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两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胆总管结石先进的微创技术.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和甲胎蛋白(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胆石症、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收集外单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GPDA值,应用放免γ-计数仪测定各组血清AFP值.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GPDA阳性率74.2%,AFP阳性率67.7%,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AFP值与体检健康人血清GPDA、AFP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两者联合检测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相互弥补两者的不足.结论 同时测定血清GPDA、AFP值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邢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年至2005年在我院分娩的共7277例病例的分娩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 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相对头盆不称和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使难产的因素比例下降,而以胎儿利益为指征的选择性剖宫产的指征逐步放宽.同时,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手术正在逐年升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结论 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剖宫产手术并非是一个绝对安全的手术,同样也有许多的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指征的掌握上仍应严格,并应做好生育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的宣传及临产后心理准备的健康教育,提高医生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高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实施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到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和应对能力,解决其对手术的担忧,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融洽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进一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卢连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全世界的哮喘病人估计约1.5亿.我国也估计有1200万,而且近年尚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由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存在突然起病,迅速恶化,患者自觉症状重,心理压力大,经适当处理又可迅速缓解的特点,因此发作后积极医疗干预,能明显缩短发作时间,防止病情的恶化.我在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期间,共接诊此类患者30例,现将诊治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裕民;夏燕;张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高血压、脑血管病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微量元素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通过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导致动脉管壁发生退行性的改变,间接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微量元素亦可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安玉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