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

朱丰裕

关键词:MRI, CT,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检查率
摘要: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作用.方法 对本院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分析两者的总检出率及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MRI的总检出率(P<0.01),梗死24h以内(P<0.01)、24~72h(P<0.05)的检出率均高于CT;MRI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丘脑、颞叶、顶叶及小脑的异常检出例数多于CT,且除脑室旁和丘脑外,其余的检出提高率均在35%以上.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异常脑区检出范围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7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均给予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注射.连续治疗4w,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阴转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Hp阴转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毅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剂人员协调临床用药问题研究

    选择我院637例患者,对其及医护人员的咨询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咨询的内容主要为用法用量、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等.通过做好药物咨询工作,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作用.方法 对本院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分析两者的总检出率及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MRI的总检出率(P<0.01),梗死24h以内(P<0.01)、24~72h(P<0.05)的检出率均高于CT;MRI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丘脑、颞叶、顶叶及小脑的异常检出例数多于CT,且除脑室旁和丘脑外,其余的检出提高率均在35%以上.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异常脑区检出范围广.

    作者:朱丰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分析

    通过回顾30例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过实行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及纠正.使用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衰竭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并得出药物作用的机理.

    作者:谭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使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欠佳.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普及,使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社区内进行预防及治疗成为现实,但同时也对社区医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特点,对社区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于景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支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支效果显著.

    作者:朱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近段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近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进行治疗.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结合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患处,对中西医治疗方案加强有更显著的疗效.

    作者:廖信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当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几率远远大于普通人群,本文就糖尿病与甲状腺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艳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对患者的月经、妊娠和生育预后有较大影响,诊断性刮宫、超声检查子宫或切除后病理确诊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传统方法,但是由于其漏诊率较高,所以应用有限.宫腔镜的检查和治疗做为一种新的方法,为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了一种腔内,微创的临床诊疗手段.

    作者:罗红;李燕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甲硝唑辅助Vitapex治疗皮肤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甲硝唑辅助Vitapex治疗皮肤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78例皮肤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给予甲硝唑辅助Vitapex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皮肤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经甲硝唑辅助Vitapex治疗1w后,155 例(87.08%)瘘管愈合,16例(8.99%)瘘管部分愈合,7例(3.93%)瘘管未愈合,总有效率为96.07%.结论 甲硝唑辅助Vitapex治疗皮肤窦道型根尖周炎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有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WBC检测与预后关系分析

    对69例住院留观手足口病患儿,按入院时检测外周白细胞(WBC)参考值水平随机分成白细胞增高组(增高组)39例和白细胞正常组(正常组)30例;检测治疗前血糖和治疗前后白细胞,观察病情及生化指标演变转化规律和不良反应.从中探讨对手足13病临床诊治指导和预后的价值.两组患儿均予喜炎平或炎琥宁、痰热清、利巴韦林及水溶性维生素对症治疗,白细胞明显增高或CRP明显增高者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是常规用头孢呋辛钠,其中对头孢类过敏者用克林霉素常规量治疗.白细胞增高组与白细胞正常组相比,并不会延长发热手足口病治愈出院时间,而是缩短治愈出院时间.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该两组病例都能够使白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水平.该方案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不因白细胞增高而延长治愈出院时间,而平均退热时间则稍长,对临床医师估计病情预后有参考意义.

    作者:易天江;张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选取300例上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患儿,将其平均分为三组:α-干扰素治疗组,采用5万 U/kg/d的α-干扰素,qd,4d为1个疗程,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炎琥宁组采用10mg/kg/d的炎琥宁进行静脉滴注,qd.采用Ot一干扰素以及炎琥宁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氏O.05).但是这两组进行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α-干扰素治疗组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包括发烧、寒战以及粒细胞数目减少、热性惊厥等,均在给药1w之后恢复正常.采用α-干扰素以及炎琥宁都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炎琥宁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首选炎琥宁治疗.

    作者:叶林燕;周海荣;习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64.4%,死亡率为13.3%.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42.2%,死亡率为22.2%,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洪章;杜建新;徐庚;马志伟;何晓斌;郑立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隐球菌1例临床病理分析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查体发现左肺占位1月余.胸部CT示左肺下叶见类圆形结节,边缘清,密度均,边缘欠规整,余双肺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纵隔未见异常淋巴结肿大,胸膜未见异常.DR: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粗,左肺下野心后区见淡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右肺上中野见索条状高密度影,双侧隔面光滑,双肋隔角锐利,心影未见异常.

    作者:张春宏;张立贤;刘海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寻找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更小、更有效的日剂量.方法 选择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根据编号随机分为10mg米非司酮组(30例)和5mg米非司酮组(32例),观察用药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研究两组剂量的有效性;观察两组受试者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米非司酮副作用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研究两组剂量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显著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两组治疗效果相当;而米非司酮5mg组副反应低于米非司酮剂量10mg组.结论 米非司酮日剂量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子宫肌瘤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理想剂量.

    作者:洪湘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时不溶性微粒及pH值的变化

    分别采用0.9%的氯化钠、5%及10%的葡萄糖以及转化糖、复方的氯化钠这五种注射剂溶媒,将其根据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浓度进行重新配制,对其酸碱度以及微粒数目进行测定.五种溶媒跟丹红注射剂相互混合之后,发现直径不同的不溶微粒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其中5%及10%的葡萄糖注射剂配伍之后,不溶微粒增加的数目不明显,而与另外三种注射剂相互配合之后不溶微粒增加的数目很明显.在对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的注射时,应当强化监测注射剂中所形成的不溶微粒量,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视.

    作者:龚建华;孔凡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偏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75例急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和舒适型护理: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小儿偏瘫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氧治疗和舒适型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制小米枕在压疮预防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小米枕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14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翻身组、气垫圈组及小米枕组,观察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皮肤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受压皮肤局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小米枕组106例患者中90例(84.91%)受压皮肤正常,无1例压疮形成患者,常规组与气垫圈组受压皮肤正常率为41.90%和64.08%,其中分别有7例和3例发生I期压疮,无I期以上压疮形成.结论 自制小米枕可在预防压疮中发挥良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卫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4例下肢外伤伴胭动静脉损伤的护理体会

    分析4例胭动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在手术后恢复受损肢体循环,其中1例在排便时出现血管再次断裂行二次手术,其余3例均1次手术痊愈.

    作者:张丹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血血气分析及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产妇插管、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PaCO5、PaO2、pH、Sa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全身麻醉安全、平稳,循环稳定,对新生儿影响不大.

    作者:熊其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