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金莹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25%硫酸镁10~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4~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结果1周疗程的临床有效率为79.2%,2周疗程的临床有效率为75.0%,两者合计总有效率为77.5%.嗜酸粒细胞计数治疗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降低.结论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较好效果,两药联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均有明显作用,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荫生;温志平;崔正义;钟锐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2003年和2004年汉沽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菌及耐药情况.结果在230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51%,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列前5位;革兰阳性球菌占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列前3位;真菌占12.82%,以白色念珠菌为首.药敏结果提示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近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作者:杨会霞;王长友;董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DM)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为9.2%,其死亡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
作者:宇秀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枚双钜弹性针治疗小儿股骨中段、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6~10岁小儿股骨中段或中上段骨折,应用单枚双钜弹性针作髓内固定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0例小儿股骨骨折,经应用单枚双钜弹性针髓内固定,均一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满意.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变曲或折断.结论单枚双钜弹性针治疗小儿股骨骨折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实用性强、效果满意的材料.
作者:罗雨桥;罗伯锋;邓思然;禤天勋;梁志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金锭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应用可达龙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淮部位,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程度及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金锭调白醋外敷输液部位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美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涕中带血或点伏滴血,重者大量出血,不易控制,现将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鼻出血的急救治疗措施备好急救物品、药品、器械、局部填塞纱条,以备对大量出血病人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紧急处理措施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温暖的病室内,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迅速给予止血,医生未到前,护士可采用指压法,压迫止血,取半卧位,头部抬高,行颈部、额部或枕部冷敷,促进血管收缩,以减少出血,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医生到达后可根据情况采用局部止血法:如烧灼法、冷冻法和前后鼻孔填塞法,操作时动作应轻、准、稳,以免造成新的创面,加重出血,应用止血药,如出血量过大,反复止血效果不佳时,可行颈外结扎术.根据原发病,出血量的大小及并发症使用降压,镇静、止血及维生素类药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按医嘱及时、正确执行,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ABMT的优点在于不受供骨髓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间质性肺炎等伴发症也较轻,同时对年龄的选择也较宽.ABMT患者经大剂量化疗,白细胞逐渐下降,机体免疫能力极度低下,护理质量是ABMT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作者:王明君;胡晓玲;孙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阿斯匹林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大部分病人治疗都能控制临床症状,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对IVIG治疗无效.我科自1998年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KD59例,其中6例对IVIG治疗无反应.作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伟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手术治疗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整个救治过程的重要环节.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施行重型颅脑损伤手术90例,现将手术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晖;邢介红;孙晓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三七、丹参、山楂与西药卡托普利结合进行治疗.西药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结果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97.5%,西药组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差异显著(P<0.05),而西药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老年性高血压病,较单纯西药组疗效较好、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并且血液流变学也有所改善.
作者:邝宁锋;蒋苏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院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的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调出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外科手术科室出院病人的全部病历,按病案号随机抽取31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5份病历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率为100%;主要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占65.7%.仍有在术前和术中不用,而在术后使用,没有把握住用药时机.术后平均用药6天,为时过久.联合用药存在选药不当,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还未受重视.静脉应用率为100%,均为滴注给药,无静脉推注给药.结论抗菌药物围手术预防应用存在问题比较严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贾孟良;谢守霞;杨红英;陈振德;张万帆;饶曼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质量分析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我院推行了质量分析制度,其具体要求是:1.1全院各科室每月召开-次质量分析会,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本科室的有关护理质量,找出成绩、经验、教训和差距,制订改进措施,并写出书面材料上交护理部.
作者:王华;祝玉东;郎秋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男29岁,血压高2年,发作性心悸病史1年,发作时脉搏增快.体格检查:血压160/110mmHg,心脏不扩大,心音规律,心率85次/分,无杂音,肺无异常,未扪及肝脾,反射正常,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图特征:大多数p波形成正常,频率85次/分,P-R间期0.14秒,Q-T间期0.38秒,QRS形态、振幅及ST-T均正常.
作者:孙红;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2004年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喉返神经损伤病例28例,效果可,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确诊喉返神经损伤病例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7岁~45岁,其中15例为甲状腺手术损伤,2例为气管插管损伤,其余11例为外伤引起.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重度万灵中毒的患者在入院时几乎都伴有呼吸循环的衰竭,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起来十分困难.我们在临床中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非常重要.由于大量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出现意识障碍.此时,一边用吸引器吸分泌物,一边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治疗,阿托品要早期足量.
作者:张莉;李伟;齐正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癌根治术后,为防止皮下积液,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采用在创面的腋中线和胸骨旁各放一根多侧孔的硅胶管,并行持续负压吸引.结果本组发生皮下积液9例,较单独放置腋下引流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双负压管引流有效降低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创面Ⅰ期愈合率.
作者:高建军;王彬;徐守森;马维龙;李维安;郑福昌;张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对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表明,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100%,因此,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中,我们发现老年病人接受教育能力差,老人中文盲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康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于是我们针对这一特点给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如下方法.
作者:徐静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牙周组织工程就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功能相关的活性细胞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细胞外基质材料上,在生长因子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将这种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体植入机体牙周病损部位,以形成新的具有其原来特殊功能和形态的相应牙周组织,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笔者通过复习近年来国内牙周组织工程的文献,将其主要的3个方面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孟宪安;刘景文;郭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针对小学生进行龋病的预防,对6~12岁的儿童进行调查,掌握了儿童接受窝沟封闭龋病流行及发展状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恒磨牙窝沟封闭保存率和新生龋齿患病率.
作者:杜丽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儿男,1天,第1胎,体重3400g,身长50cm,胎龄38周剖宫分娩.产时无窒息,生后1min Apgar评10分,5min Ap-gar评9分.生后转入我院新生儿科观察,即发现该婴四肢震颤.查体:体温36.5℃,呼吸40次/分,脉搏120次/分,精神状态可,头围30cm,前囟平,颈软,面色红,口周微绀,呼吸尚平稳,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脾未扪及.四肢震颤明显、频繁,肌张力略低,无肌强直,无双眼凝视,头部无震颤,上部量明显大于下部量,生理反射存在.其母无糖尿病病史及相关胎盘疾病.
作者:张晶;孙燕萍;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