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娟荣;黄金环;梁义安;黄良熙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老年男性患者肛肠术后排尿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开平医院治疗的106例男性肛肠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无麻醉情况下进行导尿,实验组在老年男性患者肛肠手术毕,回病房立即在30~60 min内麻醉有效期间进行导尿术,对比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疼痛不适程度、置管成功率,置管后耐受性,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重复置管率、尿路感染情况及对术后伤口疼痛、水肿、出血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疼痛不适程度低于对照组,耐受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畅顺自行排尿高于对照组、重复置管率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男性肛肠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舒适护理措施进行无痛性导尿,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得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少娴;苏雁华;张秀娜;伍炎俊;司徒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抑那通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抑那通作基础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则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2%, B 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分别缩小至(22.3±16.2)cm3、(21.7±15.6)cm3,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B组的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抑那通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5-01间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相同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高血压护理,观察组予以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自身防治高血压意识的转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程度更深,P<0.05,且能更好地改变自身行为模式。结论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防治高血压生活意识。
作者:陈丽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上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2—2015-02间入院治疗的32例疑似上肢动脉病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后行上肢动脉CTA检查,将所有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区分常见上肢动脉病变及其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32例患者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共发现假性动脉瘤2例(均为外伤病人),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证实),动脉迂曲1例、大动脉炎1例,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25例(其中12例行DSA检查及治疗)。结论对于疑似上肢动脉病变患者临床应用256层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影像检查,将检查结果结合MPR、MIP、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有助于医师术前直观、准确、多角度评价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管腔狭窄程度等。
作者:黄晖;李良才;吴任国;黄德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层次结构显示以及其应用解剖学,为临床治疗腹股沟斜疝提高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收治的56例需要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患者均为腹股沟斜疝,观察患者的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学特征以及腹股沟区层次以及周围组织。结果56例患者中,有29例呈现腹股沟区结构分层明显延续为阴囊壁各层次,13例呈现不典型腹股沟管围城结构,8例呈现腹膜形成典型疝囊,6例呈现腹膜鞘突上段闭锁不完全形成疝囊后壁的鞘突腹膜前、后层。结论通过分析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学结构以及层次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手术质量的成功率。
作者:练咏红;许文顺;方来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纤维桩联合树脂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6颗完整的无龋坏单根牙,进行样品切割分成12个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样本,将其设置为A组、B组、C组。 A组样本采用树脂黏结剂+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B组样本采用碳酸锌水门汀+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C组样本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对比3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以及黏结强度。结果3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A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优。 A组黏结强度为(92.31±3.42)N,B组黏结强度为(85.24±3.17)N, C组黏结强度为(81.59±2.78)N,A组黏结强度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树脂核联合纤维桩对后牙缺损进行全冠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和边缘适应性,还能减少桩核的破损和脱位。
作者:邱健青;刘娜;许伟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中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度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等因素之间的淋巴结转移度的差异。结果全组60例患者共清扫1198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55个,总淋巴结转移度4.59%。随着病变越靠下段、分化程度越低、病理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度呈显著上升趋势( P<0.05);肿瘤长度、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度无关( P>0.05)。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伟森;吴汉生;肖大伟;谢泽锋;林瑞俊;张少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NA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10—2015-10间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经过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为25~70岁。接受2~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 NAC),分别在NAC前后进行两次MRI检查,NAC后3~4周实施手术。根据MRI检查指标、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及术后切除肿瘤灶的病理检查对NAC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NAC后经MRI检查临床评估的有效率为73.3%(44/60),术后病理评估NAC有效率为78.3%(47/60),经检验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NAC前后病灶体积、大小、ADC值等MRI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TIC类型与NAC前相比,有由Ⅲ型转向Ⅰ型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可以准确反映乳腺癌NAC后肿瘤病灶的变化,在评价乳腺癌NAC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丽霞;马捷;贾桂静;朱进;张景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舒利迭联用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中重度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与止咳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舒利迭治疗,给予观察组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显著强于对照组;血气指标也明显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用,可改善中重度COPD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连春;许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螺旋CT特点,提高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结果本组瘤体均为单发,外上(下)象限25例,内上(下)象限12例;本组瘤体呈不规则软组织块影20例,圆形或类圆形15例,浸润性2例;本组瘤体出现细沙粒样或颗粒样钙化6例;本组瘤体边缘分叶状21例,有毛刺或棘突12例;本组瘤体周围皮肤增厚或乳头内陷11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9例,远处转移4例;本组病例2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CT值增加40~45 Hu以上的25例,强化呈“快进快出”21例。结论乳腺癌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螺旋CT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5-07间门诊200例患者资料,其中2012-12—2013-06间未实施门诊投诉管理前患者100例,2013-07—2015-07间实施门诊投诉管理门诊患者100例,对比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管理前70.00%( P<0.05),通过考核门诊投诉管理前后本院门诊35名护士,管理后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具积极影响,同时可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陈淑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 FFP)的凝血因子Ⅷ( FⅧ)的含量变化情况,为确定FFP的制备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FFP按不同的分离制备时间(8~9 h、10~11 h)分为2组,FFP并进行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结果制备时间在8~9 h的FFP,FⅧ含量(1.09±0.41)IU/mL,合格率为86.05%;制备时间在10~11 h的FFP,FⅧ含量(1.11±0.42)IU/mL,合格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组不同时间段制备的FFP FⅧ含量均达到FFP质量标准合格率要求,将FFP的制备时间能延长至11 h。
作者:石娟荣;黄金环;梁义安;黄良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汤灌肠配合针灸调理淤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4—2015-03间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淤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为针灸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桂枝茯苓汤灌肠配合针灸调理。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介素-2水平要明显比对照组高[(6.54±0.97)μg/mL比(4.43±0.75)μg/mL],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1±0.76)mg/L比(7.32±1.23)m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31/34)高于对照组70.59%(24/34)(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灌肠并配合针灸调理淤血型慢性盆腔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着改善作用,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陈如贤;吴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脱水淫羊藿素在体内对裸鼠临界性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流式细胞仪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建立裸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用脱水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修复2个月后,用micro-CT检测脱水淫羊藿素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并培养了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群CD73+CD90+CD34-CD45-细胞。 Micro-C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脱水淫羊藿素组的新增骨量增加。而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后可以显著提高骨缺损处的新骨形成量( P<0.01)。结论脱水淫羊藿素在体内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而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显著增强骨缺损修复能力。
作者:赵曙炎;马泽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双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通道大小分为双标准通道组(观察组)20例和微通道联合标准通道组(对照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标准通道经皮肾取石术、微通道联合标准通道经皮肾取石术治疗鹿角型结石均能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而穿刺点及穿刺时机选择是双通道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詹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之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beta, 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于川崎病患儿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川崎病患儿,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的TNF-α、IL-1β以及IL-6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的因子水平。结果患儿在治疗前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与治疗后以及正常因子水平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在川崎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在临床上作为判断是否川崎病以及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预见性判断指标。
作者:曾俊峰;蒋丰智;罗文秀;唐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从消毒隔离、药物治疗管理、呼吸道管理、饮食与营养、口腔与皮肤护理、各管道的护理、健康教育及监控等方面探讨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秀兰;王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喉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09-02—2015-07间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2例患者行喉全切除术、48例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8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联合进行放疗与化疗。结果5年内有53例患者存活,生存率为66.25%。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治疗模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等发现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和生存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喉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吴润坤;郭秀云;彭峰;吴世安;崔茗;吴梁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肺功能、血气分析和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AECOPD患者313例,分析肺功能、血气结果和炎症因子在急性期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与PH、PaO2、SaO2呈正相关,而与炎症因子CRP、IL-8、IL-10和PaCO2呈负相关。结论血气分析结果和炎症因子浓度可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可以作为不能接受肺功能检查患者的替代检测手段应用。
作者:谭俊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临床阴道镜醋酸白试验观察探讨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和体检中心年龄在31~61岁的女性妇科检查患者(共563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醋酸白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对其进行普查。结果临床中的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异常率达48.34%,醋酸白试验和阴道镜检查异常率为2.71%与2.75%,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检测宫颈病变准确的检查方法,检查的异常率达1.40%,接近阴道镜醋酸白试验检测,分别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组比较,P<0.05。结论阴道镜醋酸白试验检查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越早进行阴道镜醋酸白试验,被检者便可越早了解自身病变情况。
作者:罗巧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