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巧
目的:探讨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患儿采取药物联合感统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2—2015-02间收治的共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高功能孤独症( HFA)患儿6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药盐酸哌甲酯控释剂治疗,观察组加用感觉训练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FAQ、FRCQ分值及多动冲动分、注意缺陷分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仅交往因子有明显改善( P<0.05),而观察组患儿运动因子、交往因子、感觉因子和总分均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共病ADHD的HFA患儿采用药物联合感统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思渊;梁惠慈;肖华;江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脱水淫羊藿素在体内对裸鼠临界性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流式细胞仪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建立裸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用脱水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修复2个月后,用micro-CT检测脱水淫羊藿素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并培养了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群CD73+CD90+CD34-CD45-细胞。 Micro-C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脱水淫羊藿素组的新增骨量增加。而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后可以显著提高骨缺损处的新骨形成量( P<0.01)。结论脱水淫羊藿素在体内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而脱水淫羊藿素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显著增强骨缺损修复能力。
作者:赵曙炎;马泽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抑那通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抑那通作基础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则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2%, B 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分别缩小至(22.3±16.2)cm3、(21.7±15.6)cm3,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B组的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抑那通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 FFP)的凝血因子Ⅷ( FⅧ)的含量变化情况,为确定FFP的制备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FFP按不同的分离制备时间(8~9 h、10~11 h)分为2组,FFP并进行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结果制备时间在8~9 h的FFP,FⅧ含量(1.09±0.41)IU/mL,合格率为86.05%;制备时间在10~11 h的FFP,FⅧ含量(1.11±0.42)IU/mL,合格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组不同时间段制备的FFP FⅧ含量均达到FFP质量标准合格率要求,将FFP的制备时间能延长至11 h。
作者:石娟荣;黄金环;梁义安;黄良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5-07间门诊200例患者资料,其中2012-12—2013-06间未实施门诊投诉管理前患者100例,2013-07—2015-07间实施门诊投诉管理门诊患者100例,对比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管理前70.00%( P<0.05),通过考核门诊投诉管理前后本院门诊35名护士,管理后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门诊投诉管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具积极影响,同时可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陈淑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口服联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单双号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采用O′Leary-Sant编制的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及问题指数(ICP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70.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CSI评分为(7.1±2.2)分、ICPI评分为(4.6±1.7)分,对照组为(9.7±2.4)分、(6.8±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与仅采用阿米替林治疗比较,可更好地改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更可靠。
作者:刘国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法(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过程中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附属新塘医院于2014-01—2015-05间收治的PCNL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治疗效果和影响患者出血的因素。结果98.82%的患者经PCNL手术一次性取石完全,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预后良好,全部痊愈出院,术中和术后影响出血的因素主要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结石类型3种。结论使用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术中和术后常见出血性并发症,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结石类型是影响出血的相关因素,这对临床行PCNL手术治疗肾结石避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梁欣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5-01间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相同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高血压护理,观察组予以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自身防治高血压意识的转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程度更深,P<0.05,且能更好地改变自身行为模式。结论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防治高血压生活意识。
作者:陈丽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纤维桩联合树脂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6颗完整的无龋坏单根牙,进行样品切割分成12个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样本,将其设置为A组、B组、C组。 A组样本采用树脂黏结剂+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B组样本采用碳酸锌水门汀+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C组样本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碳纤维桩进行全冠修复。对比3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以及黏结强度。结果3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A组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边缘适应性优。 A组黏结强度为(92.31±3.42)N,B组黏结强度为(85.24±3.17)N, C组黏结强度为(81.59±2.78)N,A组黏结强度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树脂核联合纤维桩对后牙缺损进行全冠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牙体修复的结构完整性和边缘适应性,还能减少桩核的破损和脱位。
作者:邱健青;刘娜;许伟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药物与严重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03—2015-12间134例因临床用药而出现严重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现象患者临床资料,依照《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以及结合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标准,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类型、名称、用量、疗程、致敏药物及个人过敏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致敏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52例(38.8%)、非甾体抗炎药32例(23.9%)、抑制尿酸合成药14例(10.4%)、抗癫痫药12例(8.9%)、中成药13例(9.7%);患者均通过停药处理、大量饮水,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必要时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保肝治疗,加强水电解质稳定,针对皮肤黏膜加强护理,全部患者在得到有效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药物导致皮肤不良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多发,在治疗中需注重用药合理性,谨慎联用致敏药物。
作者:王杰彪;祁素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阴道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15-01—2015-10间收治的115例宫颈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期中宫颈炎症患者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1例,宫颈癌患者33例。比较患者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HPV-DNA载量水平。结果分析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HPV-DNA比较,宫颈炎症组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比较,宫颈炎症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样与宫颈癌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HPV-DNA载量与宫颈疾病发病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程度加重,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而高危型HPV-DNA载量显著增加,因此对于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HPV-DNA载量的监测,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伟姣;罗一平;曾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11—2015-11间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60例(160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0例。 A组滴用加替沙星滴眼液,B组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细菌清除率为83.75%,均明显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75.00%)和细菌清除率(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药物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更显著,病菌清除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结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借鉴国外医院管理先进理念,探索有效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方法。方法本文结合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公立医院成本进行核算。结果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具体、准确的成本数据,更好的做好成本控制,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孙嘉欣;李阳;徐占民;王虹;毛静馥;李索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述GLP-1与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关系,并就GLP-1在糖尿病治疗进行展望。
作者:梁洁玲;王洋洋;倪文丽;李海珠;陈立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中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度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等因素之间的淋巴结转移度的差异。结果全组60例患者共清扫1198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55个,总淋巴结转移度4.59%。随着病变越靠下段、分化程度越低、病理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度呈显著上升趋势( P<0.05);肿瘤长度、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度无关( P>0.05)。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伟森;吴汉生;肖大伟;谢泽锋;林瑞俊;张少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4—2015-07间于梅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有患者4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VAS与JOA评分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9.07%,治疗组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骨性关节炎应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VAS与JOA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谢美兆;郭诗晓;洪苏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近三年经术后证实的39例胎盘早剥患者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5例超声图像无明显异常,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Ⅲ度诊断符合率为100%,Ⅱ度诊断符合率为94.44%,Ⅰ度诊断准确率为63.64%,总诊断符合率为87.18%(34/39),Ⅱ度、Ⅲ度符合率明显高于Ⅰ度( P<0.05)。结论超声是产前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辅助方法,对帮助提高母婴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活永;黄素梅;梁小琴;吕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上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2—2015-02间入院治疗的32例疑似上肢动脉病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后行上肢动脉CTA检查,将所有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区分常见上肢动脉病变及其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32例患者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共发现假性动脉瘤2例(均为外伤病人),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证实),动脉迂曲1例、大动脉炎1例,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25例(其中12例行DSA检查及治疗)。结论对于疑似上肢动脉病变患者临床应用256层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影像检查,将检查结果结合MPR、MIP、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有助于医师术前直观、准确、多角度评价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管腔狭窄程度等。
作者:黄晖;李良才;吴任国;黄德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前后1年的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1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药品发生差错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素质、发药环境、管理制度和其他原因等,2012年中个人素质引起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1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能让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差错事件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让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得到保证,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许书花;冯锦辉;梁汝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肺功能、血气分析和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AECOPD患者313例,分析肺功能、血气结果和炎症因子在急性期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与PH、PaO2、SaO2呈正相关,而与炎症因子CRP、IL-8、IL-10和PaCO2呈负相关。结论血气分析结果和炎症因子浓度可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可以作为不能接受肺功能检查患者的替代检测手段应用。
作者:谭俊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