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评价

周慧恩;陈志凤;邸晓华;谢桂香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睡眠障碍、低血压、心理因素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较多,积极调查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感染科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加强解毒作用,减少血浆的使用量,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作者:张蔼玲;肖爱慈;朱兴华;李永生;杜春荔;丘宝珍;陈璐;李颖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护士抑制排尿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工作时间抑制排尿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注册护士1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及中文版女性排尿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研究抑制排尿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率为81%,工龄、职称、文化程度和不同科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有关( P<0.01)。结论护士抑制排尿行为发生率高,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曾明珠;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影响及益髓生血颗粒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合并地中海贫血(地贫)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影响及益髓生血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对38例NHL合并地贫患者与38例NHL未合并地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第1疗程CHOP方案时化疗过程中的血红蛋白( Hb)水平并进行比较。对38例NHL合并地贫者在接受第2疗程CHOP化疗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例同时应用益髓生血颗粒;对照组单纯接受化疗,观察Hb水平变化。结果合并地贫的NHL患者接受CHOP化疗后平均Hb下降为(8.6±5.2) g/L,与未合并地贫组(5.8±4.4) 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合并地贫的NHL患者在接受第2疗程CHOP方案化疗时,若治疗组Hb平均下降(2.2±2.3)g/L,对照组为平均下降(4.5±4.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8)。结论南方地区NHL合并地贫患者并不少见,在接受化疗时贫血更为严重,化疗时使用益髓生血颗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祥敬;陈永升;周亚丽;尹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11~13+6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孕11~13+6周系统性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4505例孕11~13+6周孕妇行早孕期系统性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以下超声指标:胎儿顶臀长、双顶径、股骨及肱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 Nuchal translucency ,NT)、鼻骨长度、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三尖瓣血流频谱。超声提示结构畸形的胎儿,告知胎儿父母预后情况,让他们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余病例继续妊娠,行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早孕期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异常92例,早孕期检出率为44.66%。其中前腹壁畸形15例;骨骼、四肢异常17例;神经系统异常14例;颈部NT增厚及颈部水囊瘤29例;心血管异常2例;颜面部畸形2例;多胎特有畸形(无心序列)2例;其他异常11例;早孕期未发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异常。结论孕11~13+6周系统性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孕妇早日决定妊娠结局,减少引产对孕妇造成的伤害,为产前咨询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正斌;王春连;李秀桥;周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细化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行精细化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妇科护理中,可以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费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排除性定位

    目的:定位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资料,在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和位点附近,选择9个微卫星标记,对此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使用Mlink软件采用对数优势记分法( LOD)计算LOD值。结果未发现所选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LOD值均为负值。致病基因与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7个候选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赫红丹;张继超;张光辉;马春杨;董红;曹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市怀柔区2010~2014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水痘的发病状况与流行趋势,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怀柔区2010~2014年水痘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怀柔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447例,其中2010年402例、2011年345例、2012年287例、2013年213例和2014年200例;发病率分别为101.79/10万、92.49/10万、74.17/10万、53.11/10万和48.76/10万。水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冬春季,春末夏初出现小高峰。水痘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结论规范学校等集体单位水痘散发病例处理,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对防控水痘突、暴发疫情的尤为重要。提高适龄儿童水痘疫苗覆盖率,加大宣传,推动水痘疫苗第2剂的接种,是防控托幼机构、学校水痘疫情的重要方法。

    作者:闫乐;郭雪;卢丽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Livinα基因特异性shRNA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鉴定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α( Livinα)特异的短发夹状 RNA( shRNA)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对外源 Livinα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4组EGFP-Livinα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其中两组分别含shRNA 1、shRNA2对应的不同序列的cDNA干扰片断,分别电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48h 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vin α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载体成功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干扰片段shRNA2可有效抑制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含目的基因有效干扰片断的质粒可抑制目的基因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饶冬梅;张春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50例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者给予碘染色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同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相互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接受碘染检查前怀疑病变点共63处,行碘染后40例出现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共58处,约1/3病例出现≥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结论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出现病变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出效果,临床检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兴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分泌功能的变化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

    目的:观察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分泌功能的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38例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后年限分为观察组A(术后时间≤5年)、观察组B(术后时间>5年),另选取19例阴道正常女性作对照组研究。比较3组阴道分泌功能、性生活质量与生活质量。结果(1)分泌功能:观察组A和正常对照组MUC2、AQP2、AQP9、CFTR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B MUC2、AQ92、CFTR明显低于观察组A与正常对照组,AQP2明显低于观察组A与正常对照组(P<0.05);(2)性生活质量:3组对象欲望、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性满意度、总分等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3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人工阴道分泌功能随手术年限逐渐减弱。

    作者: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10~2014-10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观察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炎症、炎性假瘤、支气管异物吸入、纤毛不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81.58%、2.63%、15.79%、5.26%,各类病变发生率比较,P<0.05。肺炎链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分别为13.16%、7.89%、2.63%,各种菌类检出率比较, P>0.05。患儿术中均存在血氧饱和度降低,行面罩加压给氧后均全部恢复至9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莫校棋;苏宝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6层螺旋低剂量CT扫描及其后处理成像技术显示胆系结石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低剂量CT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临床拟诊胆系结石的患者进行扫描,以体重指数( BMI)为依据分成四组(每组25例患者):A 组(80 kV,100 mA)、B 组(100 kV,80 mA)、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其中D组为传统常规扫描对照组。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大密度投影(MIP Thin)及容积重建(VR)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并对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的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准确率为100%,而A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0%、96%、80%、78%;B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8%、100%、92%、80%;且C组和D组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16层螺旋低剂量CT扫描是一种敏感、安全的胆系结石(高密度结石及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临床诊断水平。110 kV,80 mA的条件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作者:张宝明;朱元正;高利红;周海波;郑耀麒;吴灿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栓通注射液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在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血栓通注射液的组成成分、功效、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血栓通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抑制血栓发生、防止静脉内膜损伤。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张健;陈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Excel表格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

    目的:应用Excel表格函数运算功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方法以单位时间内全院总床护比作为医院平均床护比,应用Excel表格将各科室床护比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序,得到各科室各职称缺编、多编护士数次序。结果以医院平均床护比为基准,应用Excel函数公式快速完成机动护士库护士及高于医院平均床护比的科室护士的自动调配。结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或季节性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公平公正、动态快速地调配人力资源,可实现护理工作人与事相宜,事与职匹配,达到人、事、职能效益大化。

    作者:尤敏;任广姝;汪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0例儿童矮小症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矮小症病因、治疗及与年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3~2014-02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200例矮小症儿童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诊断及相关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儿童矮小症病因及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性早熟、营养缺乏为儿童矮小症常见病因。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特发性矮小、性早熟>7岁儿童发生率明显高于≤7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营养缺乏、Tumerg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7岁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7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致儿童矮小症病因较多,常见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性早熟、营养缺乏等,临床早期诊断并干预可促进患儿生长,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林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士长管理干预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护士长管理干预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2013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士长管理干预的方法。干预的方法有:护士站前移、弹性排班、优化护理的服务流程;增强护理的风险管理;完善护理工作的考核;增强护患纠纷的预防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总满意率为85%,而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达9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t=4.0963, P=0.0000)。观察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24%,而观察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士长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满意率,可以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作者:陆宏霞;梁少凤;谷艳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波生坦对肺纤维化大鼠肺胶原沉积与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探讨波生坦对肺纤维化大鼠肺胶原沉积与MMP-9、TIMP-1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对照2周组、4周组( C2组、C4组),模型2周组、4周组( M2组、M4组)及治疗组( T1组、T2组)。予博莱霉素建模, T1、T2组分别于第2 d、第15 d始每天予波生坦灌胃至第28 d。Masson 染色观察肺胶原沉积情况,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肺泡灌洗液的MMP-9、TIMP -1浓度。结果(1)C2组、C4组大鼠肺间质胶原稀少;M2组可见大量淡蓝色胶原沉积,M 4组明显加重伴部分纤维化;T1组较 M4组显著减少,T 2组较 M4组无差异。(2)造模后MMP-9浓度随时间升高:C2组、C4组、M2组、M4组分别为(1.15±0.27)μg/mL、(1.23±0.31)μg/mL、(1.98±0.35)μg/mL、(2.38±0.47)μg/mL,T1组较M4组显著下降(P<0.05)。(3) M2组、M4组TIMP-1浓度明显高于C2组、C4组,T1组较M4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生坦可减少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可能是通过早期抑制MMP-9、TIMP-1途径起作用。

    作者:黄积雄;左万里;赵洁敏;周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01~2014-01间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者,共计25000例,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对象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563例(10.25%),大肠息肉2978枚。其中,术前结肠镜检出2287例,大肠息肉结肠镜检出率为76.80%;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本组对象中炎性息肉较多,比重为49.09%,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50岁);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50岁),绒毛状腺瘤更易引起癌变;息肉<1 cm不易发生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癌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中山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年龄>50岁及大肠息肉病史者普及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陈剑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NK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诊治研究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NK细胞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6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48例,对照组为20例,观察组行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予常规保胎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果。结果治疗前检测CD3/CD16+CD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经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CD3/CD16+CD5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妊娠至12周)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5.0%;观察组流产率(妊娠12周内流产)14.6%与对照组55.0%比较显著较低,两组治疗一年内未成功妊娠率比较,观察组18.8%较对照组20.0%稍低,差异不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通过监测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可有效指导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和坤;梁宝珠;黄显文;冯经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