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辅;徐霖;周选民;刘梅讯;张晓龙;崔宁;侯平志;余惠芬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6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单药治疗,实验组给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培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较低,患者可耐受.
作者:师广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喉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40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3年生存率,死亡原因,术前和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年期间,Ⅰ期、Ⅱ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死于原发灶复发,5例死于颈淋巴结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合计死亡例数19例.术前2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相比,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Ⅲ、Ⅳ期喉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Ⅰ期、Ⅱ期喉癌患者优势不明显.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1年复发率和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0%、8.00%,对照组的1年复发率、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00%、18.00%,12~32月2组复发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08 ±1.12)月,远远长于对照组(20.24 ±4.82)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28).试验组的膀胱刺激与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2.00%,较对照组(50.00%、18.0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减少和皮疹症状,而对照组各出现1例;试验组仅出现1例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总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了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操;石洪波;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97例颅内肿瘤患者,实验组采取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率、致残率、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90.00%)高于对照组,而致残率(10.00%)与死亡率(0%)均低于对照组(21.28%与1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切口满意占68.08%,实验组切口满意占9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取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治愈率高,致残率、致死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周晋;黄春刚;郑建辉;常久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介入化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养正消积胶囊.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控制率(71.4%,91.8%)显著高于对照组(59.2%,73.5%)(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及N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93.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6%,49.0%)(P<0.05).观察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介入化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杜恩辅;徐霖;周选民;刘梅讯;张晓龙;崔宁;侯平志;余惠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66例为早期上消化道癌,13例为浸润癌,50例为良性病变;取活检病理检验诊断出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70例,17例为浸润癌,良性病变为42例.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法判定的87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肿瘤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1.21%.结论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肯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患者可耐受,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鸿;冯裕容;贺应琼;黄秀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对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吞咽功能、KPS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1、2、3个月吞咽功能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2、3个月KPS评分逐渐上升,且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125放射性粒子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值得推广.
作者:张涛;王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傅敬忠;徐冠军;李金高;储节胜;刘文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其中以CAF方案治疗者为甲组,共39例;以TAC方案治疗者为乙组,共39例;均化疗4个周期.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Her-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2组患者ER、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78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其中ER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53 ±0.16)下降为(1.29 ±0.12),t=10.60,P=0.00;Her基因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32 ±0.07)下降为(1.13 ±0.03),t=22.03,P=0.00.(2)甲组化疗后ER表达值平均为(1.27 ± 0.14),与乙组(1.34 ±0.18)比较,t=1.92,P=0.06;甲组化疗后Her-2蛋白表达值平均为(1.31 ±0.07),与乙组(1.30 ±0.09)比较,t=1.73,P=0.09.(3)78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甲乙组比较,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及Her-2基因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存在变化,2组化疗方案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化疗方案.
作者:吴晓霞;李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内容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状态及弹性成像等.结果 术后病理示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为15个.超声检查示转移性淋巴结中:纵横比<2者68个(83.9%)、淋巴结内部囊性变14个(17.3%)、淋巴结皮质呈稍高回声32个(39.5%)、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45个(55.5%)、淋巴结血供丰富35个(73.3%)、声触诊弹性成像示硬结节30个(37.0%),与未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皮质呈稍高回声、内部囊性变及微小钙化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其超声检出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雅娜;李兵;冀建峰;肖秋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进口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肝癌肺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替吉奥胶囊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进口碘化油TACE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临床症状评分、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中AFP和CEA水平及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减少(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近期总缓解率为22.73%,对照组为20.4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进口碘化油TACE联合洛铂是治疗晚期肝癌肺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科;孔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有效率及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3种手术方式有效率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对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其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分为CEA正常组、CEA升高组和CEA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前血清CEA正常组38例(35.45%),CEA升高组47例(44.34%),CEA显著升高组21例(20.21%).三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肿瘤术后远处转移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 显著升高组、CEA升高组和CEA正常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53.19%与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Cox回归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 分期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升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志强;杨海燕;杨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肝血管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波消融术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每组患者30例,评价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微波消融术组ALT低于开腹肝切除组,AST高于开腹肝切除组,且两种术后均降低趋向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微波消融术组缓解率为80.00%,高于开腹肝切除组的70.00%,但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术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半年后微波消融术组复发率为3.30%,开腹肝切除组复发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复发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师晓娟;刘学梅;高洁;王胜利;訾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62例Ⅳ期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病理特征,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有29例患者接受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有22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纳入对照1组;有11例患者接受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纳入对照2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7.7个月,明显长于对照1组的10.4个月及对照2组的8.9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37.93%)及术后2年生存率(17.24%)均高于对照1组的18.18%、0和对照2组的9.09%、0(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及胆瘘等,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8.18%及9.09%(P>0.05);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影响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贾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根据良性和恶性表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分析统计患者的白介素、CA125、白介素6和白介素12水平.结果 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9.1%,准确性97.2%,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方法(P<0.05).结论 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潇;吕燕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EB病毒微小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以便于找到诊断和防治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45例鼻咽癌患者和37例鼻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miR-U6作为内参物,对上述疾病病灶中的EB病毒miRNAs(包括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可知,EB病毒的两种miRNAs在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28.43 ±3.16)和(26.73 ±3.08),而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40.51 ±4.82)和(41.66 ±3.46),可见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EB病毒微小RNAs可通过较显著的表达水平导致鼻咽癌的发病和病灶转移,因此可将其作为鼻咽癌诊断防治中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剑飞;蔡茂德;钟亮;曾湖;韦华军;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20例同期行良性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2组肿瘤组织标本中ESM-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组血清中ESM-1水平,分析ESM-1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肿瘤组织标本中的ESM-1阳性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3%(P<0.05).Fuhrman分级高、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ESM-1阳性率越高(P<0.05);实验组血清标本中ESM-1水平为(1.07 ±0.6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3 ± 0.49)μg/L(P<0.05);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浆中ESM-1水平与Fuhrman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呈高表达,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辅助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潘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对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癌症恶液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并加用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50 mg/次,2次/天,观察周期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晚期癌症恶液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兆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49例,对照组(术后甘草酸二胺治疗)4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AST、ALT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 TBIL水平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细胞合成储备功能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和7 d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显效率38.8%、无效率2.0%,总有效率89.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李连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