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孔轶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49例,对照组(术后甘草酸二胺治疗)4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AST、ALT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 TBIL水平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细胞合成储备功能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和7 d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显效率38.8%、无效率2.0%,总有效率89.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李连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2)和对照组(n=141).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0%)(Z=-4.649,P=0.000).两组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及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352,P=0.000;χ2=30.789,P=0.000).观察组1年生存率(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7%)(χ2=4.638,P=0.031);局部复发率(14.08%)低于对照组(24.82%)(χ2=5.082,P=0.024);远处转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678,P=0.410).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3%)(Z=-2.671, P=0.008).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年生存率升高,局部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但发热、腹痛等栓塞综合征较为常见.临床中,我们在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分期,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吴利荣;韩阳;谭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试验组白细胞下降率(5.67%)、中性粒细胞上升率(7.55%)、淀粉胰酶异常率(1.89%)、转氨酶升高率(3.77%)、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35.85%)、中性粒细胞上升率(33.96%)、淀粉胰酶异常率(28.30%)、转氨酶升高率(30.19%)、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26.42%)];随访1年,试验组生存率(94.34%)、复发率(3.77%)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率(67.92%)、复发率(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预后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并结合患者自主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术后两周给予普通放射、X刀、γ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在瘤床上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并配合全脑增敏放疗.随访6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确认其疗效后,可扩大临床实践.
作者:刘正清;罗琴;买买提艾力·吐尔逊;陈勇;颜云峰;米尔卡斯木·吾布力;玉山江·莫合太尔;买买提吐尔洪·依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 ±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 ±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有效率及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3种手术方式有效率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对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其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1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包括病灶的分布、形态、色调及边缘等,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以病灶分布在胃窦部位较为常见,占37.14%(P<0.05);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表面不规则(87.62%)及边界清晰(91.9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以平坦型(0~Ⅱ)病变较为多见,占89.05%;以分化型癌为主,占90.00%.分化型癌在白光内镜下色调多为发红;未分化型癌中色调发白、红白相间的病灶数较多,边界清晰及边缘部有浸润的病灶明显较少(P<0.05).结论 早期胃癌多发于胃窦部位,且以平坦型(0~Ⅱ)病变较为常见,在白光内镜下观察边缘清晰及表面不规则的病灶有助于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且对预判肿瘤病理类型有积极参考作用.
作者:李彦;刘会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98例行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麻醉恢复情况、美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 h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 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的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作者:李鹤云;曹金凤;王永祥;杨改宁;高怀新;薛荣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132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Dpv、Vpv、Qpv、Dsv、Vsv和Qsv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组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脾静脉内径组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肝动脉主干直径明显增粗,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婷;王东平;周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喉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40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3年生存率,死亡原因,术前和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年期间,Ⅰ期、Ⅱ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死于原发灶复发,5例死于颈淋巴结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合计死亡例数19例.术前2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相比,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Ⅲ、Ⅳ期喉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Ⅰ期、Ⅱ期喉癌患者优势不明显.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根据良性和恶性表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分析统计患者的白介素、CA125、白介素6和白介素12水平.结果 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9.1%,准确性97.2%,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方法(P<0.05).结论 脱落细胞学联合Th1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腔积液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潇;吕燕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内容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状态及弹性成像等.结果 术后病理示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为15个.超声检查示转移性淋巴结中:纵横比<2者68个(83.9%)、淋巴结内部囊性变14个(17.3%)、淋巴结皮质呈稍高回声32个(39.5%)、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45个(55.5%)、淋巴结血供丰富35个(73.3%)、声触诊弹性成像示硬结节30个(37.0%),与未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皮质呈稍高回声、内部囊性变及微小钙化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其超声检出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雅娜;李兵;冀建峰;肖秋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身静脉麻醉下闭环肌松注射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 8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肌松注射组(CL组)和静脉持续输注组(CI组),记录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罗库溴铵总药量、插管条件评分和出室时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肌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CI组相比,CL组插管时间明显较长(P<0.01),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1),插管评分较高(P<0.01),且CL组中罗库溴铵的用量减少(P<0.01),术中肌松不良事件也较CI组得到改善(P<0.05),Steward 苏醒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闭环式肌松注射系统使罗库溴铵用于甲状腺癌术中,药物用量减少且肌松恢复更快,有利于实现精准给药.
作者:王芳;姚毅真;戴洁群;周国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 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真;崔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以及患者生存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根据治疗途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脑放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即患者在放疗开始应用厄洛替尼片,应用到放疗完成后2个月为止.对全部入组患者定期进行住院或者门诊随访.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2%,部分缓解率为28.6%,病灶稳定率为42.9%,病灶进展率为16.3%,而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仅有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P<0.05).2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远远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生存率.
作者:戚金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骨肉瘤各病理亚型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为提高骨肉瘤的临床有效治疗率.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肉瘤患者6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将标本用甲醛固定后,取材,处理,观察其变化.结果 普通型患者48例(约占80%),血管扩张性患者2例(约占3.3%),低级别中心性患者5例(约占8.3%),小圆细胞性患者1例(约占1.7%),继发性患者1例(约占1.7%),骨旁性患者2例(约占3.3%),骨膜性患者1例(约占1.7%);发生在股骨34例(约占56.6%),胫骨14例(约占23.3%),肱骨4例(约占6.7%),桡骨1例(约占1.7%),骨盆骨2例(约占3.3%),骸骨1例(约占1.7%),颅面骨1例(约占1.7%),其他器官2例(约占3.3%),椎体骨1例(约占1.7%).其中膝关节上下38例(约占63.3%),发生在骨干10例(约占16.7%),本次研究中年龄0~10岁组5例(8.3%),11~20岁组31例(51.7%),21~30岁组9例(15.0%),31~40岁组3例(5.0%),>40岁组12例(20.0%),各亚型骨肉瘤膝关节周围及骨干部位发病情况:普通型(膝关节周围29例,骨干部位14例,其他部位5例),血管扩张型(1例,其他部位1例),小圆细胞型(膝关节周围1例),低级别中心型(膝关节周围4例,其他部位1例)等.结论 10~20岁骨肉瘤多发期,男女比例约1.7:1.膝关节附近及长骨干髓端属骨肉瘤的多发区.其他类型骨肉瘤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无太大相关性.
作者:李晓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低钙血症、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乐飞;游小龙;陈雯;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1年复发率和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0%、8.00%,对照组的1年复发率、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00%、18.00%,12~32月2组复发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08 ±1.12)月,远远长于对照组(20.24 ±4.82)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28).试验组的膀胱刺激与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2.00%,较对照组(50.00%、18.0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减少和皮疹症状,而对照组各出现1例;试验组仅出现1例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总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了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操;石洪波;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肝血管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波消融术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每组患者30例,评价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微波消融术组ALT低于开腹肝切除组,AST高于开腹肝切除组,且两种术后均降低趋向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微波消融术组缓解率为80.00%,高于开腹肝切除组的70.00%,但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术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半年后微波消融术组复发率为3.30%,开腹肝切除组复发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复发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师晓娟;刘学梅;高洁;王胜利;訾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引流对术后患者胃肠及肛门功能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肛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肛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液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便不净发生率和便频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液时间、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个月便不净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便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实行肛管引流促进患者肠胃蠕动,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肛门恢复速度.
作者:张胜威;邓业巍;王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