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比较

刘国庆;石莎

关键词: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临床效果
摘要:本研究收集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者内镜活检证实,且均未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无化疗和放疗禁忌证.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和临床分期,并分析两者与血浆EB病毒VCA-Ig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鼻咽癌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Ⅱ期14例,Ⅲ期32例,Ⅳ期26例.再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样本并进行处理,检测血浆中的VCA-IgA水平和S100A8、S100A9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健康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的含量,显然低于实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血浆中S100A8和S100A9的含量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浆中两者的含量,且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两种蛋白质含量与VCA-IgA水平无相关性(SI00A8 γ为-0.01,P>0.05,S100A9 γ为-0.09,P>0.05),而两种蛋白质具有正相关性(γ=0.21,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且患者血浆中S100A8与S100A9蛋白质含量跟VCA-IgA水平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帅;范崇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mFOLFOX4为主的化疗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2组患者均行4个周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一周内、6个月、3年目标肿瘤的直径,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比较.比较2组患者1年期、2年期、3年期生存率.结果 完成治疗后6个月、3年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35.71%、4.76%、,观察组分别为47.62%、9.52%;观察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83.33%,观察组为69.05%,观察组3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m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李;田宏;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84例超声BI-RADS分级4~5级、疑似乳腺癌病变者,使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BI-RADS分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84例经病理学诊断为良性61例,恶性23例.超声造影与BI-RADS分级联合检查法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5.5%、87.5%、96.7%,均高于单独检查法(P<0.05).结论 对于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者,采用超声BI-RADS分级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高,可减少漏误诊.

    作者:丁敏侠;柏艳红;唐凤珍;陆长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种微创肺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观察

    目的 探讨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2种微创肺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亚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n=47)和肺楔形切除组(n=61).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手术前后临床表现、手术前后体征、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记录等,并对2种亚肺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楔形切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肺段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低于肺楔形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律失常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0S)分别为100.0%、97.9%、95.7%,肺楔形切除组为100.0%、96.7%、91.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远处转移和死亡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局部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楔形切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肺段切除组,但局部复发率高于肺段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在可行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面相当,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赵迪;聂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手术对早期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究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手术在早期原发性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初诊的42例原发性E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和幽门微创胃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等指标.对术后患者随访一年,观察患者体重、食欲、腹泻、食管黏膜改变、胃部饱胀感、胆囊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4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6.2±64.8)ml.42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2±6.2)d,平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3±1.5)d,平均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为(3.7±2.1)d,平均术后首次进半流质食物时间(11.2±7.8)d.4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年生存率为95%.结论 采用保留迷走神经以及幽门胸腔镜微创胃切除术治疗EGC治疗效果不低于传统胃切除手术,且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胃癌治疗手术中积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亚奇;宋红杰;任红亮;杨森;李晓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食管癌术后患者化疗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化疗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8例食管癌术后1周患者血清,15例化疗后患者血清(同期手术后),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采用WCX磁珠对血清进行分析前处理,MALDI-TOF MS技术进行血清蛋白谱检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SNN)算法建立食管癌术后、化疗后的诊断模型,将53例样本随机划分,80%作为训练组,20%作为盲法组,验证诊断模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食管癌术后组、化疗后组患者血清蛋白与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经过对比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显著的2个蛋白质荷比峰建立诊断模型,其中食管癌术后组(m/z 676.61)、化疗后组(m/z 676.46),上述诊断模型的特异度100%和灵敏度100%.比较术后组与化疗后组血清蛋白建立诊断模型,化疗后组(m/z 3951.77,2661.11,823.61,824.08,5907.51,6670.7,4266.81,810.47,4965.26,1519.3,849.63,1466.09,1617.58,1467.16,759.8),分组正确率为100%.结论 WCX磁珠和MALDI-TOF MS技术能够检测蛋白指纹图谱,建立食管癌手术后、化疗后的诊断模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到诊断和判断化疗有意义的蛋白峰.化疗导致了血清蛋白变化,其发生机制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万清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杜仲总多糖EOP高调肺癌LLC细胞中caspase3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杜仲总多糖EOP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首先用MTT法选择EOP和CDDP抑制LLC细胞和KMB-17细胞的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然后用佳浓度的EOP和CDDP作用于LLC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EOP和CDDP对LLC细胞迁移的影响.凋亡细胞/坏死细胞鉴别试剂盒:后提取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质,分别检测caspase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EOP和CDDP抑制LLC细胞和KMB-17细胞增殖的佳作用浓度为4.0 μg/ml,佳作用时间为48 h.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OP和CDDP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LLC的侵袭迁移,划痕细胞覆盖率降低.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OP组的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杜仲总多糖(EOP)可抑制肺癌细胞生长,是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为杜仲总多糖应用于临床提一定的理论供据.

    作者:李晖;骆志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土苗少数民族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青年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363例土家族苗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肿瘤大于5 cm的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Ⅲ期为主,而中老年组以Ⅱ期为主;分子分型及激素受体表达方面,青年组的三阴型比例更高,而相比中老年组其Luminal A型、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更低;青年组的复发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结论 湖北恩施地区土苗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临床病理特点.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引导少数民族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

    作者:成宏;李靖;周勇;覃咸雄;于强;庹敏;黎胤谋;彭世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sa-miR-34b-3p与CDK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hsa-miR-34b-3p (miR-34b)与CDK4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冻存骨肉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使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使用WB检测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miR-34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肿瘤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而CDK4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miR-34b表达与CDK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者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软组织无浸润和无转移者,而CDK4蛋白表达则相反.结论 在骨肉瘤组织中,miR-34b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进展而逐渐降低,可能通过负向调控CDK4表达而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宋光泽;赵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67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术后疼痛等.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22±0.21)和(3.61±0.6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和26.08%,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患者,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对照组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海;向家勇;陈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化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晚期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由于治疗方案不同可分成两组,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1.90%,较对照组(40.48%)高,心理卫生、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0.16±12.03)分、(54.20±l5.08)分、(59.15±10.20)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76%、9.52%)较对照组(35.71%、47.61%)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化疗联合褐藻多糖硫酸酯医治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与医治有效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刘阳;郑志超;张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病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双侧病变)给予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单侧病变)行保留对侧部分腺体近全切除术,记录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都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血钙与PTH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皮下气肿、皮下积液、淋巴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对照组为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能有效根治双侧甲状腺分化型癌病变,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低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以恢复.

    作者:王建宏;饶远生;刘海鹰;阎晓娟;房居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15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顺铂治疗,而试验组则接受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胸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60例,稳定6例,下降9例;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50例,稳定7例,下降18例.试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胸痛5例(6.7%),对照组患者胸痛15例(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港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有显著效果,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陈飞;杨宏山;程丹;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即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细胞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免疫学指标及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试验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CD3+、CD4+及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胸腔积液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再军;徐成;胡月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42% (26/38),对照组为36.84% (14/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6.84% (33/38),对照组为50.00% (1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FS为[(17.21±1.32)个月],较对照组[(13.21±1.32)个月]高(P<0.05).观察组OS[(30.21±1.32)个月]较对照组高[(24.21±1.32)个月](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QOL)[(82.21±1.34)分]较对照组高[(61.21±1.62)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的治疗,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王勇;刘自威;卢慧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内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腺癌的疗效.方法 以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采取内镜粘膜切除术或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有36例,采用食管切除术的患者有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Barrett食管长度占比和术后复发例数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2周的例数内镜粘膜切除组较食管切除术组多,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食管切除术组,手术方式和术后不同时期并不是影响患者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腺癌上具有手术时长短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不会对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作者:张勇;贾业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食管胃早期癌内镜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分析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的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食管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内镜下特点和临床症状,研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患者内镜下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内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对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2个自变量作为淋巴结相关的转移因子,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是发现食管胃早癌有效手段,内镜下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对浸润深度有明显提示作用,浸润深度可以作为临床上间接评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峥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比较

    本研究收集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者内镜活检证实,且均未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无化疗和放疗禁忌证.

    作者:刘国庆;石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晚期老年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单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是75.00% (45/60)与56.67% (3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15,P=0.01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32,P=0.04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81.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563,P=0.45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是61.67%、25.00%与43.33%、16.67%,2组1、2年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4;x2=9.571,P=0.02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84,P=0.108).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毅超;刘云军;何宛谦;温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子宫次全切术后宫颈残端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的情况.结果 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癌容易发生的年龄为29~68岁,年龄分布呈单峰状,高峰年龄在40~ 49岁期间,平均年龄为(50.5±1.3)岁,患者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病理组织类型的构成比中,鳞癌占82.5%,为常见,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还有一部分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其他临床症状,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残端癌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

    作者:韩云清;汪爱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