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ART)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邹泉;杨俊;谢娇东

关键词: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 开腹广泛宫颈切除术, 早期宫颈癌, 生育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腹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患者4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改良组)31例和开腹广泛宫颈切除术(对照组)11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保留宫颈长度、切除宫旁组织长度,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随访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受孕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损伤率、子宫切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除淋巴结个数与切除宫旁组织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宫颈黏连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复发,改良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发生概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 (P <0.05).结论 改良腹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早期宫颈癌治疗术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13例因鼻咽癌而放疗的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及CT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放射性脑病组与无放射性脑病组,分析经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合并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病症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放射疗程越长出现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越大.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与患者是否有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病症,以及患者的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放疗方法及放射疗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罗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VB和TP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比较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经过PVB和TP化疗方式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方法 收集12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68例进行TP方案化疗(顺铂+紫杉醇),另外60例进行PVB方案化疗(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化疗后进行手术.统计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术后病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P组中,鳞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非鳞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9%;而在PVB组中,鳞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2%,非鳞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8%.TP组非鳞癌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VB组非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脉管转移发生率和宫旁切缘、阴道切缘阳性率方面,PVB组和T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面,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2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P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PVB组患者(P<0.05);在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面,放射性损伤、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和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2组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T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PVB方案,特别是非鳞癌患者.在改善预后方面两种方案一致,但TP方案毒副作用高于PVB方案.

    作者:彭淼;吴华;陈皓;刘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58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体检健康的58例同龄者为对照组,应用定量PCR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同TNM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卵巢癌患者其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检测指标均与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血浆miR相关指标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均与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上述指标对于疾病的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也有较高的的检测意义.

    作者:符婕;陈慧娟;栾莹;魏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患者病情发生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近期临床总有效率(OR)为33.33%,疾病控制率(DCR)为84.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平均为6.1个月,总生存期(OS)平均为12.2个月.女性患者的近期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近期有效率高于年龄> 65岁的患者,吸烟或有吸烟史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低于不吸烟患者,腺癌患者的近期有效率高于非腺癌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皮疹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无皮疹症状患者.患者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的呕吐、腹泻及皮疹等症状.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剑;曹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将80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不同病理分级、临床亚分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临床亚分期为Ⅰa期患者的半数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Ⅰb期和Ⅰc期患者(P<0.05),且Ⅰb期明显高于Ⅰc期(P<0.05).对照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92.50%(37/40);观察组死亡2例,生存率为95.00% (38/40);2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分级Gi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病理分级G1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增加术后生存时间,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李丽;赵丽娟;郭宇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探测的51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10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术后病理检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9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利用超声检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8.0%,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66.7%.超声对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6,P=0.031);甲状腺癌肿瘤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肿瘤直径>2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多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洲;许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丙泊酚麻醉对颅脑肿瘤患者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颅脑肿瘤患者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和观察组(丙泊酚),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全麻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麻醉后60 min(T4),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及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间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4时间点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时间点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能够更好地稳定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血糖及乳酸水平,减轻患者麻醉期间的应激反应.

    作者:赵莉;李学斌;苏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局部胃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局部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80例老年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均实施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对照组仅实施放疗.然后根据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标准进行评价,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1年后的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缓解率为62.50%,对照组缓解率为45.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肢麻木以及便秘腹泻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放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以及1年生存率,同时通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来提高老年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志敏;田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Omi/HtrA2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价其对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腺样囊性癌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中Omi/HtrA2表达情况.结果 Omi/HtrA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胞质中,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腺样囊性癌低级组与高级组间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分型的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mi/HtrA2在转移组腺样囊性癌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其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mi/HtrA2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腺样囊性癌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立恒;王蕊;王芹;王钟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iR-1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miR-12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miR-124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24转染后细胞内PIM3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124对PIM3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证实miR-124可靶向作用于PIM3的3'UTR区.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PIM3转染后细胞内PIM3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PIM3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①miR-124模拟物组的细胞活性(OD值)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依赖性;miR-124模拟物组的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其对照组.②miR-124模拟物组的miR-124过表达后,其PIM3表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含野生型结合位点(PIM3 3'UTR区完整片段)的miR-124模拟物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突变型结合位点(PIM3 3'UTR区突变片段)的两组无明显差异.④si-PIM3组的PIM3被沉默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IM3组的细胞活性(OD值)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依赖性;si-PIM3组的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其对照组.结论 miR-124可通过靶向作用于PIM3的3'UTR区下调后者的表达而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作者:宁卫卫;曾园园;朱健洁;刘泽毅;郭圆圆;黄建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的近远期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收治软骨肉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的近远期预后.结果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0.42±56.24)min,出血量为(1622.94±451.92) ml;而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2.44±44.92) min,出血量为(432.11±111.84)m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血肿、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36.1%和8.3%,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24±11.48)个月和(59.24±10.42)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灶残腔灭活治疗软骨肉瘤具有很好的微创性,在近期能提高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的预防,在远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长科;吴智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记录两组的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起效时间[(6.79±1.3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3±1.86)天](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内起效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P<0.05);实验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别为(64.21±7.43)%、(38.52±7.12)%、(29.64±5.13)%、(1.91±0.46)%,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起效时间,对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立广;徐繁;李爱科;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5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并评估其对两者的鉴别价值.结果 与乳腺炎患者相比较,乳腺癌患者后方回声衰减、钙化、Ⅱ~Ⅲ级内部血流、RI ≥0.70以及UE 4 ~5分所占比例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病灶硬度高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炎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85.5%和78.9%,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90.9%和91.2%,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8.9%、85.5%和8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9%、91.2%和91.1%,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孙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周血CD3+、CD4+、CD8+、CD19+水平与喉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喉癌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分组的喉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手术后患者CD19+显著性下降(P<0.05),而NK细胞显著上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K细胞上升,CD4+下降,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患者比Ⅰ~Ⅱ期表现出CD19+显著性下降(P<0.05),CD4+则显著上升(P<0.05).在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比无转移且无复发患者CD4+下降,而NK细胞和CD19+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喉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病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张国顺;黄晓阳;李守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1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体质指数、淋巴结廓清范围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切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5.367)、TNM分期(OR =5.101)、切缘情况(OR=4.802)、Borrmann分型(OR =4.237)、组织学类型(OR=3.039)均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TNM分期、切缘情况、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均为影响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选择佳治疗方案,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杨娟;燕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恶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后血清TGF-β和GFAP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和GFAP浓度的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56例,采用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放化疗结束后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TGF-β和GFAP浓度.结果 Ⅲ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GF-β浓度显著低于Ⅳ级脑胶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脑胶质瘤患者血清GFAP浓度显著高于Ⅳ级脑胶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和放化疗结束后患者血清TGF-β和GFAP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放化疗结束后患者血清TGF-β和GFAP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效组患者血清TGF-β和GFAP浓度差异显著(P<0.05);与CR组比较,SD、PD组患者血清TGF-β浓度显著升高,PR、SD、PD组患者血清GFA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组比较,SD、PD组患者血清TGF-β和GFAP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组比较,PD组患者血清TGF-β和GFAP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和GFAP是评估脑恶性胶质瘤疗效及预后的良好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方;李伟;刘丙丽;张冠群;刘君;朱亮;王江波;刘志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取腮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腮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2.33%,对照组为5.41%,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腮腺切除术对于腮腺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雯文;白岫峰;胡一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S和RRM1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A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B组).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肿瘤标本中TS和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培美曲塞组TS-患者总有效率为64.3%,显著高于同组TS+患者总有效率42.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RRM1+和RRM1-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2.1%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为57.7%,显著高于同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47.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TS+和TS-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TS-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和21.4%,显著低于TS+患者(P<0.05);吉西他滨RRM1-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6.9%,显著低于RRM1+患者(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培美曲塞组患者相对能较好耐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FACT-L评分显著优于吉西他滨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有较好临床获益,RRM1-患者接受吉西他滨治疗临床荻益较好,且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相对吉西他滨有较好临床耐受性,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治疗后患者FACT-L评分较高.

    作者:范洪峰;芮晓艳;张艳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7例胃癌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不同分型患者能谱参数,对混合能量图像与能谱成像的T分期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碘浓度以管状腺癌高,粘液腺癌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个时期水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能量图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为68.97%(60/87),T1~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5%,83.91%,77.01%以及82.76%.能谱成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为82.76%(72/87),T1~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70%,90.80%,86.21%以及90.80%.混合能量图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明显低于能谱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T1~ T4各期的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对于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勇;董明;贾永军;于勇;田博;杨得振;赵理智;赵静;江静;刘园蔚;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 检测胶质瘤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析其与脑胶质瘤诊断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胶质瘤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颅内良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清GFA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对照组脑组织中GFAP表达,分析胶质瘤患者GFAP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组GFAP含量为(0.05±0.04) ng/ml,较良性肿瘤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织中出现7例GFAP阳性表达(++),阳性率11.7%,较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GFAP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类型、原发灶数目及大小、其他脏器转移、放疗、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PS评分无关(P>0.05);病理类型、原发灶数目及大小、远处转移、放疗、化疗均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存在GFAP的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病理类型、原发灶数目及大小、其他脏器转移、放疗、化疗有关.

    作者:李伟;袁方;刘丙丽;张冠群;刘君;朱亮;王江波;刘志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