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1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宁卫卫;曾园园;朱健洁;刘泽毅;郭圆圆;黄建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miR-124, PIM3,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 探讨miR-12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miR-124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24转染后细胞内PIM3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124对PIM3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证实miR-124可靶向作用于PIM3的3'UTR区.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PIM3转染后细胞内PIM3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PIM3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①miR-124模拟物组的细胞活性(OD值)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依赖性;miR-124模拟物组的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其对照组.②miR-124模拟物组的miR-124过表达后,其PIM3表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含野生型结合位点(PIM3 3'UTR区完整片段)的miR-124模拟物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突变型结合位点(PIM3 3'UTR区突变片段)的两组无明显差异.④si-PIM3组的PIM3被沉默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IM3组的细胞活性(OD值)低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依赖性;si-PIM3组的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其对照组.结论 miR-124可通过靶向作用于PIM3的3'UTR区下调后者的表达而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初诊MM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收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及sFLC-λ,并计算sFLC-κ/λ比值.结果 对96例MM患者使用IFE进行M蛋白分型,结果显示,IgG型患者人数多.κ-MM组患者sFLC-κ、sFLC-κ/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λ-MM组患者sFLC-κ、sFLC-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FLC-κ/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C-κ/λ比率高患者与低比率患者ISS国际分期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 sFLC的检测对于MM的临床诊断有积极的意义,sFLC-κ/λ与MM分期具有相关性.

    作者:靳华;陈翔;刘雪香;兰健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与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D2根治术治疗的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35例),然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并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大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探测的51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10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术后病理检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9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利用超声检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8.0%,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66.7%.超声对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6,P=0.031);甲状腺癌肿瘤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肿瘤直径>2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多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洲;许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ansrectal 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TRT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前列腺癌患者62例,所有患者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超声检查以及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评定前列腺弹性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比.结果 62例患者中病理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52例,前列腺良性肿瘤10例,TRT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0.8%、50.0%和75.8%,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和33.3%.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结果显示,前列腺良性病变以Ⅰ级和Ⅱ级为主,恶性病变则主要以Ⅲ~V级为主,良恶性肿瘤弹性成像分级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癌具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颖;王健;姚敏;赵云歆;姚广力;康慧莉;蔡秋琼;江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S和RRM1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其中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A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患者49例(B组).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肿瘤标本中TS和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培美曲塞组TS-患者总有效率为64.3%,显著高于同组TS+患者总有效率42.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RRM1+和RRM1-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2.1%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为57.7%,显著高于同组RRM1+患者总有效率47.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组TS+和TS-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TS-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和21.4%,显著低于TS+患者(P<0.05);吉西他滨RRM1-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和血液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6.9%,显著低于RRM1+患者(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培美曲塞组患者相对能较好耐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FACT-L评分显著优于吉西他滨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有较好临床获益,RRM1-患者接受吉西他滨治疗临床荻益较好,且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相对吉西他滨有较好临床耐受性,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治疗后患者FACT-L评分较高.

    作者:范洪峰;芮晓艳;张艳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将80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不同病理分级、临床亚分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临床亚分期为Ⅰa期患者的半数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Ⅰb期和Ⅰc期患者(P<0.05),且Ⅰb期明显高于Ⅰc期(P<0.05).对照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92.50%(37/40);观察组死亡2例,生存率为95.00% (38/40);2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分级Gi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患者的半数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病理分级G1级和临床亚分期Ⅰa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增加术后生存时间,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李丽;赵丽娟;郭宇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90例,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胃癌的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1).1年期随访发现:死亡29例,存活61例.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FOXO4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明显降低,与胃癌的恶性程度联系密切,可视为是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7例胃癌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不同分型患者能谱参数,对混合能量图像与能谱成像的T分期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碘浓度以管状腺癌高,粘液腺癌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个时期水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混合能量图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为68.97%(60/87),T1~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5%,83.91%,77.01%以及82.76%.能谱成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为82.76%(72/87),T1~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70%,90.80%,86.21%以及90.80%.混合能量图像诊断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明显低于能谱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T1~ T4各期的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对于胃癌术前分型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勇;董明;贾永军;于勇;田博;杨得振;赵理智;赵静;江静;刘园蔚;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ART)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腹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患者4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改良组)31例和开腹广泛宫颈切除术(对照组)11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保留宫颈长度、切除宫旁组织长度,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随访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受孕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损伤率、子宫切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除淋巴结个数与切除宫旁组织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宫颈黏连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复发,改良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发生概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 (P <0.05).结论 改良腹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早期宫颈癌治疗术式.

    作者:邹泉;杨俊;谢娇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同期化疗+放疗,试验组给予同期化疗+参麦注射液+放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5年后无病生存率及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5年后无病生存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9.00%),且试验组患者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作者:高山;王会霞;岳成山;王佩;余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1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体质指数、淋巴结廓清范围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切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5.367)、TNM分期(OR =5.101)、切缘情况(OR=4.802)、Borrmann分型(OR =4.237)、组织学类型(OR=3.039)均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TNM分期、切缘情况、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均为影响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选择佳治疗方案,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杨娟;燕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Omi/HtrA2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价其对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mi/Htr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腺样囊性癌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中Omi/HtrA2表达情况.结果 Omi/HtrA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胞质中,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腺样囊性癌低级组与高级组间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分型的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mi/HtrA2在转移组腺样囊性癌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其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mi/HtrA2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腺样囊性癌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立恒;王蕊;王芹;王钟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手术切缘对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切缘对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40例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根据切缘情况分为阴性切缘与阳性切缘,比较二者局部复发率、区域性转移率;根据切缘范围分为≤3mm、4~5 mm、≥5 mm,比较三者局部复发情况;根据有无局部复发比较3年、5年生存率.结果 140例喉癌患者中28例患者的切缘为阳性,112例切缘阴性.阳性切缘患者中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16例(57.14%),阴性切缘患者中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19例(1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缘≤3 mm的局部复发率为57.14% (8/14),手术切缘4~5 mm的局部复发率为21.87% (7/32),手术切缘≥5 mm的局部复发率为l0.64%(10/94),手术切缘≤3 mm的局部复发率显著高于手术切缘4~5 mm与≥≥5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局部复发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36.61%,显著高于局部复发患者的17.86%、7.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缘与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3年、5年生存率较低.术中可将切缘组织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实施手术,以降低切缘阳性率,减少复发,提高预后生存.

    作者:郭英杰;王丹;邢继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55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并评估其对两者的鉴别价值.结果 与乳腺炎患者相比较,乳腺癌患者后方回声衰减、钙化、Ⅱ~Ⅲ级内部血流、RI ≥0.70以及UE 4 ~5分所占比例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病灶硬度高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炎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85.5%和78.9%,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炎和乳腺癌符合率为90.9%和91.2%,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8.9%、85.5%和8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9%、91.2%和91.1%,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准确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孙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肠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胃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为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6表达分别为(33.32±16.06) ng/ml和(76.58±16.44) ng/ml,都明显低于术前的(174.90±12.24) ng/ml和(175.38±11.05) ng/ml,观察组术后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3.81)个月和(14.20±4.10)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221,P<0.05).结论 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手术复杂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延长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牟儒奎;金成勇;姜世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局部胃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局部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80例老年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均实施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对照组仅实施放疗.然后根据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标准进行评价,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1年后的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缓解率为62.50%,对照组缓解率为45.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肢麻木以及便秘腹泻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放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以及1年生存率,同时通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来提高老年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志敏;田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中lncRNA BC00281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链非编码RNA)BC00281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lncRNA 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lncRNABC002811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C002811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杨襄蓉;魏春山;刘婵;张晓辉;罗奇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对腮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取腮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腮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2.33%,对照组为5.41%,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腮腺切除术对于腮腺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雯文;白岫峰;胡一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 比较分析13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患者与同期就治但未出现复发的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病理分级、腹腔积液检测阳性、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和宫旁转移与子宫后内膜癌复发相关(P<0.05);年龄、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与其复发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采取合适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长期生存率.结论 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检测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选择适宜的辅助治疗,经常复查,及时处理、减少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记录两组的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起效时间[(6.79±1.3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3±1.86)天](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内起效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P<0.05);实验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别为(64.21±7.43)%、(38.52±7.12)%、(29.64±5.13)%、(1.91±0.46)%,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起效时间,对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立广;徐繁;李爱科;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