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田洁;许跃军;田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PL)与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肿瘤病例,其中IPL 21例,HCC 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多期扫描对19例IPL患者诊断正确,检出率为90.48%(19/21);对32例HCC患者诊断正确,检出率为96.97%(32/33).CT平扫对IPL检出率为90.48%(19/21),对HCC检出率为87.88% (2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87).CT多期增强扫描对HCC的总检出率(96.97%)高于对IPL的总检出率(90.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31).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IPL与HCC病灶的血供特征,对明确两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官云;尤书萍;李维鸿;向志雄;张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取4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学诊断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IPMN中,良性25例、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恶性IPMN患者明显多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良性IPMN患者中,4例被误诊为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中,3例被误诊为良性,MRI总诊断准确率为83.33% (35/42).良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长T1、长T2多房囊状肿瘤;恶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主胰管长T1、长T2信号单房囊状肿瘤,主胰管扩张以及胰管内等信号的壁结节.结论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辉安;赫跃文;关宏博;龚娜;赵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转移的临床治疗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治疗,术后出现胸腔转移,依照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行常规化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结果 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率(82.3%)和有效率(100%)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完全缓解率(31.1%)和有效率(68.9%)](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88.2%)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6.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胸痛、消化道反应等,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转移患者在常规化疗中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任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纳米炭与亚甲蓝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示踪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和亚甲蓝示踪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同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纳米炭示踪组患者采用纳米炭作为示踪剂,亚甲蓝组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中切除探查前哨淋巴结,亚甲蓝组患者蓝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纳米炭组患者以黑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均予以切除.术中行广泛切除全子宫及淋巴结清扫术,同时于腹主动脉旁取样淋巴结,术中均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免疫法对前哨淋巴结、清扫的所有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30例亚甲蓝示踪组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54个,共检出前哨淋巴结38个,SLN肿瘤转移2枚,病理检查肿瘤转移5枚;纳米炭示踪组患者切除淋巴结261个,前哨淋巴结检出44个,SLN肿瘤转移4枚,病理检测肿瘤转移4例.纳米炭示踪组前哨肖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示踪组(P<0.05),两组患者的定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33.3%、准确性为80.0%、特异性为87.5%.纳米炭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0.0%、准确性为86.7%、特异性为88.0%.结论 纳米炭宫颈注射进行宫颈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技术优于亚甲蓝,是临床可行的,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周波;何丽萍;杨英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行胃癌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复发分组为早期复发组(60例)与无复发组(30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将60例术后复发患者分组为甲乙丙3组,各20例,分别采用再次手术、姑息治疗及未手术治疗,统计3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早期复发影响因素为瘤体直径和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及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P<0.05;经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为N分期与TNM分期,且新辅助化疗为患者术后保护因素,P<0.05.经再次治疗发现,其中甲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乙、丙组,P<0.05,而乙组略高于丙组,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主要为N分期与TNM分期,积极采取新辅助化疗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陈伟荣;李社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I影像学方法对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5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联合组采用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放化疗治疗,2组疗程均为5~6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MRI成像及ADC值在宫颈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72.41%和61.72%;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C均值较之前均有所升高,且联合组ADC均值(1.99±0.28)高于对照组(1.54±0.25);P均<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治疗宫颈癌疗效优于对照组,MRI具有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能通过影像及ADC值检测肿瘤的生长及变化,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珊珊;刘媛;刘波;漆辉雄;靳义强;李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分析52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0.8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50 mg;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对照组与治疗组NS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x2=6.777,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组VAS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7.31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x2 =1.016,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可以显著提高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效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艳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中医辩证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52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4例.单纯化疗组采用紫杉醇加奈达铂(TP方案)化疗,紫衫醇,175 mg/m2,第1d;奈达铂25 mg/m2,第1~3d,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化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加用中药方剂治疗,每日1剂,水煎200 ml,早晚服用,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疾病稳定率(SD)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疾病进展率(PD)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胸痛、气短、乏力和纳差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KPS评分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消化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控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化疗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延军;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232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癌前病变有194例(包括CIN Ⅰ 83例,CINⅡ65例,CINⅢ46例),宫颈癌38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结果 232例患者共检出HPV感染者111例,阳性率为47.84%,其中癌前病变中检出77例(CIN Ⅰ 20例,CINⅡ24例,CINⅢ33例),阳性率为39.69%,宫颈癌患者中检出34例,阳性率为89.47%,HPV感染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36,P<0.05).CIN Ⅰ患者以HPV 16、HPV 52、HPV33感染率高,分别为33.33%、20.83%、12.50%,CINⅡ患者以HPV 16、HPV 18、HPV 58感染率高,分别为27.59%、24.14%、17.24%,CINⅢ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58感染率高,分别为35.90%、20.51%、20.51%,宫颈癌患者以HPV 16、HPV 18感染率高,分别为50.00%、41.18%.HPV多重感染者12例(10.81%),其中二重感染9例(8.11%),三重及以上感染3例(2.70%);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Ⅱ、CINⅢ多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00% (3/20)、16.67% (4/24)、15.15% (5/33),宫颈癌患者均为单一感染.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以HPV 16、HPV 18、HPV52、HPV58感染率高,宫颈癌患者以HPV 16、HPV 18感染率高,并且宫颈癌前病变多重感染率高于宫颈癌患者.检测HPV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预防、控制及随访、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腹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淋巴结个数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项指标均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感染例数、深静脉血栓例数以及并发症合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人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裴晓英;洛若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肺癌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为肺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miRNA 21,miRNA 141,miRNA 145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及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中CRP,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miRNA和CRP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miRNA 21、miRNA 141和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 RNA 145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和CRP水平联合诊断肺癌早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miRNA、CRP水平单独预测肺癌早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联合CRP检测诊断肺癌早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良好,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吴振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先行肠镜支架置入,再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远期复发转移、3年生存率及随访3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肠镜能有效缓解肠梗阻,降低手术风险,远期疗效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启国;张勇;张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6例,采取随机数表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结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化疗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化疗的治疗方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ORR为74.60%,对照组为46.0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古力加汗·艾尔肯;董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期,分析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缓解率60%;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缓解率52%.2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恶性发展21例,改善率84%;对照组无恶性发展16例,改善率64%.2组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其他可能由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胃癌晚期患者病症的改善以及控制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不会引起患者相关的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洁;梁君;王吕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9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HIFU) 45例和对照组(LM)50例,观察组行HIFU治疗,对照组患者行LM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异常和腰痛改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临床症状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无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缓慢,治疗花费也较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cl-2及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92例,按照良恶性的不同分为良性平滑肌瘤组(49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32例)以及典型子宫平滑肌肉瘤(11例).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Bcl-2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良性平滑肌瘤组小,子宫平滑肌肉瘤组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平滑肌瘤组Bcl-2阳性率高,Ki-67阳性率低;子宫平滑肌肉瘤组Bcl-2阳性率低,Ki-67阳性率高,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cl-2在不同复发情况、肿瘤数量及肿瘤大小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i-67在复发、多发及肿瘤体积较大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γ=-0.564,P=0.000).结论 Bcl-2及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表达情况各异,二者呈负相关性,可联合用于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辅助鉴别诊断.
作者:徐伟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与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组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瘤灶直径、癌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明显降低,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对该病的临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伍婧;招丽蓉;邓伟英;冯芬;陈永昌;王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6例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通过观察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EGFR表达情况及EGFR表达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胃炎中EGFR无阳性例数,肠化生EGFR阳性率31.6%,异常增生阳性率42.1%,胃腺癌阳性率58.1%,胃黏膜不同病变程度的EGF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腺癌的EGFR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在浆膜浸润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基层浸润中的阳性率(P<0.05),EGFR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EGFR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程度,对临床治疗胃部病变有指导意义.
作者:唐晓梅;柴丽丽;秦娟;王三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口腔舌厚度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步法,检测9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舌厚度.结果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结受累者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结受累者其测量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舌厚度测量值的增加与淋巴结受累有关.结论 口腔舌厚度测量值水平与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作者:张琦雪;张晓芳;卢雪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3h及6 hA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术毕以及术后A组患者的CD4+以及CD4 +/CD8+明显比B组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宏伟;殷小坤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