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预后与鳞癌抗原等肿瘤标记物的关系

郑念真;张彦娜

关键词:卵巢成熟畸胎瘤, 鳞癌变, 鳞状细胞癌抗原,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6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例病例中,有3例为鳞癌变,其他3例为混合型恶变。3例鳞癌变组织中SccAg水平术后有反弹趋势,其预后差,复发率较高。结论对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的患者,其术后肿瘤标记物SccAg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骨肉瘤肺转移手术后的生存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骨肉瘤患者肺部转移( PM)完全切除( CR)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转移性骨肉瘤患者接受治疗和随访的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转移性骨肉瘤的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相关的特性对总体生存( OS)的影响。结果总共有25例PM患者行完全切除,并纳入分析。5年O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0%和21%。单变量分析较差的OS相关的因素包括软骨细胞亚型,后化疗原发肿瘤坏死<90%,新辅助或辅助化疗期间检测到转移,病理识别肿瘤细胞达到任何切除结节的内脏胸膜表面。在多变量分析中,软骨细胞亚型是唯一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HR=4.6,95%CI:1.0~21.3,P=0.044)。结论肿瘤生物学相关的因素,原发肿瘤坏死不彻底,化疗期间癌细胞转移,软骨细胞亚型和内脏胸膜受累都是手术预后差的相关因素。

    作者:喻紫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ET-ET 在临床肺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初诊肺癌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PET/CT检查。结果218例患者中恶性患者183例,其中肺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肺癌173例,良性患者33例。 PET/CT针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SUVmax>2.5)的特异性为53.6%,准确性为80.2%,敏感性为86.0%,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43.8%。178例肺癌患者治疗前进行 PET/CT145例,发现远处转移25例(25/145,17.2%),相比传统检查(18/145,12.4%)多发现7例。对怀疑术后复发者(48例)进行PET/CT,发现复发25例(25/48,52.1%),相比传统检查(20/48,41.7%)多发现5例。所有患者中5例患者化疗前后均作了PET/CT检查,发现SUVmax随肿瘤降期而下降,下降平均百分比为50.0%(P<0.05)。结论 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肺癌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准确分期、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英禹;周勇安;李小飞;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与分析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影响。方法60例拟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拔管时间、并发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术后美容效果,随访1~36个月,平均(22.5±1.2)个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7±2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8±14.9) ml、拔管时间为(5.6±0.8) d、总引流量(102.7±20.9)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1.2±2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9±54.1) ml、拔管时间为(32.2±10.9) d、总引流量(264.1±17.1) 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占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期间死亡和复发及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来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较为简单,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珊;曾繁余;唐巍;黄颖;黄玥;张显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开胸或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通过对比研究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胸腔第1天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转移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69%,相比于对照组术后肿瘤复发率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的转移率为11.54%,相对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关系到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小龙;唐胜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85.3%、88.9%、86.2%,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分型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符合率为85.3%(29/34);其对早期胃癌的分型诊断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浅凹陷(Ⅱc)为主(40.7%),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63.0%),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较多(74.1%);与病理学分期诊断比较,超声内镜对29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准确为72.4%(21/29)。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其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灿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K、Tubulin-β及 PCNA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CK、Tubulin-β及PCNA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裸鼠体内移植瘤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裸鼠分成放射组与未放射组两组,分别用10只裸鼠接种每组S1、F1细胞。分析鼻咽癌细胞F1、S1放疗前、后的细胞形态、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结果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Tubulin-β及PCNA水平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年龄及性别无关。放疗后复发组织中CK与Tubulin-β及PCNA表达则表现为正相关性( 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转移,比较放疗后两组F1、S1裸鼠移植瘤瘤体质量,放射组均较未放射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PCNA、CK的表达水平,S1裸鼠移植瘤明显比F1高(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过程中CK、Tubulin-β的水平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但不是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刘洋;刘硕;孙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Met和 p-Akt与胃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p-Akt蛋白与HGF/c-Met通路是否参与胃癌VM的形成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胃癌患者共74例,正常对照患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c-Met受体、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CD-34和PAS双染法测定VM。结果 c-Met受体与VM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77,P<0.05),p-Akt蛋白和VM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409,P<0.05),表明c-Met受体、p-Akt蛋白与胃癌VM的生成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 c-Met受体、p-Akt蛋白在胃癌VM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陈雪霁;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术后24 h开始使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56例)术后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8天分别检测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①CD3、CD4、CD8、CD4/CD8、NK细胞、IgA、IgG、IgM;②CRP、TNF-α、PGE。观察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与术后第1天,两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NK、 IgG、CRP、TNF-α及P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韩刚;付晓伶;龚航军;曹羽;王以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的变化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86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6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超声探查分型,并探测乳腺导管内径以及乳腺厚径。结果86例健康女性的超声乳腺导管管径以及腺体厚径探查中,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以及不均型的例数分别为8,44,28,6。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乳腺导管管径类型以及腺体厚径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导管型主要集中在年龄段30岁左右,而不均型则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大的个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型管径大小上,各型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健康女性的超声乳腺腺体厚径探查中,集中年龄较年轻的导管型乳腺腺体厚径比集中年龄较长的不均型腺体厚度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型腺体厚径大小上进行两两比较,导管型和致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86例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不均型的例数分别为4、37、34、11,且致密型和不均型两者的和为45例,占到总数的52.33%。而对照组中致密型和不均型两者的和为34例,占总数的39.53%,两者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P<0.05)。致密型和不均型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相对较高的危险系数。结论乳腺导管管径以及腺体厚径的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不同的超声分型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在所有超声分型中,致密型和不均型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为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学刚;孙圣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Ad-p53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生长及 KAI1/CD8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rAd-p53、顺铂( 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24、48、72 h后,CCK-8法测定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作用SGC7901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94%±0.78%、28.79%±2.37%,69.26%±0.63%;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上调KAI1/CD82蛋白表达,且两药联合组更明显。结论 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二者联合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rAd-p53可能通过上调KAI1/CD82的表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同时增强DDP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崔荣花;王美清;彭大为;李建旺;张曙波;谢宗宙;程小珍;毛山山;元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喉癌患者血浆中 miRNA 表达及基于靶基因的能量消耗的研究

    目的:研究喉癌患者血浆中miRNA表达及基于靶基因的能量消耗。方法收集5例喉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空腹抽血,分离人喉癌细胞系Hep2,从HEp2细胞中提取所有RNA。同时采用食物频率问卷( FFQ)收集患者日常饮食频率。同时进行营养生物标志物研究,记录4天的饮食记录(4DFR)进行饮食调整( DM)。结果实时PCR结果显示,与无转染的喉癌细胞比较,在pcDNA3/Pri-miR-1转染的HEp2喉癌细胞中miR-1水平升高3.8倍。但是在miR-1 ASO转染的HEp2细胞中miR-1下降了70%。 miR-1能够促进HEp2细胞集落形成,但不影响细胞生存力。患者能量消耗研究发现,与对照患者比较,脂肪和总能量消耗增加的风险因素是喉癌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结论研究表明,miRNA可改变癌症细胞中的脂质和氨基酸代谢;miRNA可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靶点。

    作者:吴硕;牛健;李丽;刘冰;闫加兴;曲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是指首发于或主要局限于脾脏及其局部淋巴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无脾外脏器及淋巴组织受累。 PSL的发生率很低,仅占恶性淋巴瘤的1%左右[1]。我院近期收治2例以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脾脏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预后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艳;霍介格;王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3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14~20岁;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10/10HPF。结论年轻女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少见,提高对该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邵云;李晓兵;张博;许春伟;王怀涛;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LC1 A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其转移的关系

    目的:分析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蛋白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LC1A5的表达,分析SLC1A5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LC1A5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88.75%)高于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2.86%)( P<0.05)。SLC1A5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有关(P<0.05)。但癌组织中SLC1A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C1A5可能是一个促进肿瘤远处转移的因子。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肿瘤体积对 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大体肿瘤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GTV)对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例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GTV分级的病理T分期分布情况、5年生存情况以及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GTV 分级与T 分期总符合率为72.16%,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 Kappa =0.402,P<0.01)。随着GTV分级升高T分期逐渐增加,且相邻T分期GTV分布有重叠现象;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0,P=0.000)。 GTVⅠ级组和Ⅱ级组1、3、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GTVⅢ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局部区域复发率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远处转移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797)。结论随着食管癌患者GTV增大T分期逐渐增加,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逐渐增加。

    作者:王争君;朱琳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对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对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联合全身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5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2.59%,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对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韩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RM1 mRNA 表达水平与晚期 NSCLC 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NSCLC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液相芯片法检测40例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水平,分析RRM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RRM1 mRNA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在各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别,两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5.6个月 vs 12.1个月,P=0.582),但RRM1 mRNA低表达患者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85.7% vs 52.6%,P=0.023)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7.0个月 vs 4.5个月,P=0.025)。结论晚期NSCLC 肿瘤组织中RRM1 mRNA低表达患者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疾病控制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时间更长,RRM1 mRNA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适合作为筛选吉西他滨维持治疗获益人群的指标。

    作者:林立平;张绪超;胡家柱;黄福喜;李薇绽;黎秀月;韩建军;曹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与其临床特征、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目的:检测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表达水平,结合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p53免疫组化强度,以阳性单位为定量分析单位。分析p5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p53蛋白表达者放化疗效果显著低于p53蛋白表达阴性患者,且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p53表达与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与生存期直接相关,临床治疗时可考虑将其作为治疗靶点。

    作者:刘东芳;王晓红;刘春秋;赵洪焕;张晓斌;杨俊泉;张成侠;王建功;汪宏斌;赵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中 MMP-9、TIMP-1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肺癌患者及正常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者( P<0.01),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TIMP-1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体积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肿瘤≥3 cm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肿瘤≤3 cm的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远处转移患者血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肺癌患者MMP-9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γ=0.634,P<0.05)。结论 MMP-9、TIMP-1在肺癌患者中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在肺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可监测病情发展。

    作者:韩琦;阮莎莎;伍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喉癌和下咽癌容积旋转调强与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喉癌和下咽癌RapidArc( RA)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 HT)剂量学差异,探讨2种调强技术特点及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10例喉癌(4例)和下咽癌(6例)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HT两组治疗计划,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等指标情况,并对机器跳数( MU)与出束时间予以评估。结果两者均实现了95%以上靶体积的剂量覆盖,并体现出类似的剂量均匀性。 RA组腮腺、口腔V10较HT组分别降低了9.6%、13.6%(P=0.03/0.00),而HT组V40却降低了13.4%、13.7%(P=0.00/0.21)。在减少正常组织(NT)受量上RA更具优势,而HT实现了对脊髓更好的避让。 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820 MU/5367 MU、377 s/150 s。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喉癌和下咽癌照射,且RA在减少低剂量照射及计划实施效率上更具优势。

    作者:解传滨;徐寿平;葛瑞刚;徐伟;丛小虎;鞠忠建;巩汉顺;蔡博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