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辅助吗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

李伟;董彦海

关键词:吗啡, 舒芬太尼, 老年患者, 胸腔镜,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肿瘤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吗啡组( M组)、舒芬太尼组( S组)、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组( MS组),每组17例。 M组:吗啡1.5 m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MS组:吗啡0.5 mg/kg,舒芬太尼0.7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3组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MS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M组和S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洛铂或顺铂联合5-Fu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洛铂或顺铂联合5-Fu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2 h,d1,5-Fu 500 mg/m2,静脉推注d1~d5,21 d为1周期,共4周期;对照组24例,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1~3,5-Fu 500 mg/m2,静脉推注d1~d5,21 d为1周期,共4周期。同时2组均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首先运用常规分割照射1.8 Gy/d,5次/周,共23次,DT 41.4 Gy,接着进行加速超分割照射1.5 Gy,每日2次,9日共27 Gy,全程6~7周,照射DT 68.4 Gy。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洛铂组和顺铂组近期有效率各自为86.1%与66.7%,洛铂同步放化疗组和顺铂同步放化疗组的1年与2年生存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为83.3%,61.1%和66.7%、41.6%。不良反应方面,洛铂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66.7%)高于顺铂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毒性、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未出现Ⅲ~Ⅵ度胃肠道反应(0例,0%),远远低于顺铂组(5例,20.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洛铂联合5-Fu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方面的深入推广,但仍需扩大病例数深入评价。

    作者:刘芳;杜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比较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后对疗效、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计算不同药物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结果从1988年-2014年,组①观察组为单一药物,对照组为不采用预防性用药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5项研究入选,共969例患者,观察组509例,对照组460例,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OR=0.2,95%CI为0.09~0.44, P<0.0001);术后引流物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 7.61,95%CI为-11.71~26.93,P=0.44)。组②去纤肽与肝素钙对比研究的3篇,纳入患者313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19,95%CI为0.01~4.11,P=0.29)。结论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丹参、去纤肽等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风险,未增加术后引流物量及出血。去纤苷与低分子肝素钙效果相当。

    作者:敖梅红;李隆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为育龄期女性,25岁,因怀孕期间偶然发现左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而住院诊治。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形态多样的原始细胞组成,弥漫浸润,其间夹杂幼稚嗜酸性粒细胞。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粉染颗粒状,胞核偏位,呈圆形或折叠核、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纤细透亮、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阳性表达MPO、CD34、CD117、CD15、CD99、CD56、TIA1和S100;部分表达LCA、CD45RO和PAX-5;Ki67增殖指数40%~60%;余抗体阴性。结论发生于乳腺的粒细胞肉瘤罕见,预后差。组织学上需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小细胞性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王志敢;朱德茂;周华山;张娜;龙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洛铂或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洛铂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2例;B组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3例。 A组常规水化利尿处理,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培美曲塞给药结束30 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顺铂75 mg/m2滴注超过2 h,21天为1个周期。 B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后静脉滴注洛铂30 mg/m2,21天为1个周期。2组常规预服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的补充治疗。每周评价一次不良反应,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2组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05);A、B组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7.50%和81.82%,且白细胞减少均以Ⅰ~Ⅱ度为主。血小板减少A组发生率为71.88%,而B组为84.85%,也是均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90.63%,B组为72.73%,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且易控。

    作者:王俊;王建中;张长春;成家辉;杨勇;罗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直径≤10 mm 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 TMC)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筛查出甲状腺实性结节150个,直径均≤10 mm,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103个,恶性结节47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结节99个,恶性结节51个;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良性结节97个,恶性结节53个;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7.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特异度分别为90.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英超;葛洪波;温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手术短期和长期效果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手术短期和长期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指标,并对胸腔镜组1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43.2±20.1)min,切口长度为(4.3±1.2)cm,术中出血量为(119.7±23.4)ml,清扫淋巴结数为(10.2±3.7)个,术后住院时间为(7.4±3.2)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39.7±2.3)min,切口长度为(14.9±3.8)cm,术中出血量为(142.3±21.1)ml,清扫淋巴结数为(10.4±2.9)个,术后住院时间为(10.9±5.1)d。胸腔镜组与常规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镜组Ⅰ期、Ⅱ期、Ⅲa期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6.3%)、(92.1%,58.4%)、(87.8%,36.2%);常规组Ⅰ期、Ⅱ期、Ⅲa期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6.7%)、(92.3%,57.9%)、(88.1%,36.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纵膈淋巴结转移情况、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均为胸腔镜手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纵膈淋巴结转移情况、清扫淋巴结个数及清扫淋巴结组数是影响胸腔镜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且手术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金炜;徐正浪;丁彦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子诊断标记物在卵巢癌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6]。卵巢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早期仅出现腹痛、胃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缺少早期准确的预警,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卵巢癌确诊时已达到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7]。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女性卵巢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8]。分子诊断标记物在肿瘤的诊断、监测、预后等多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9]。本综述的重点在于分析已经用于尚在研究的分子诊断标记物,以探索更好的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方法。

    作者:张燕;韩矿军;罗政权;杜秀杰(综述);李月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使用多西紫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ss束两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食道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7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为32.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年死亡率(70.0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3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死亡原因,局部未控、远处转移、放射性肺损伤并感染等其他原因。两组患者在死亡原因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戈伟;陈明;顾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生存率为61.45%。基底细胞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和73.58%,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0.00%和40.00%(P<0.05)。临床分期为T1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和72.92%,T2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和50.00%,T3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和22.2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手术对颜面部皮肤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

    作者:林洪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L-27基因多态性和血清 IL-27 p28水平与骨肉瘤风险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估IL-27基因多态性和血清IL-27p28水平与骨肉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比研究160例骨肉瘤患者(研究组)和2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 IL-27基因-964 A/G,2905 T/G,和4730 T/C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27p28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肉瘤患者血清IL-27p28水平显著降低(P<0.01)。Ⅲ~Ⅳ期骨肉瘤患者血清IL-27p28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同样,转移患者的血清IL-27p28水平低于非转移患者( P<0.05)。 IL-27-964 A/G,2905 T/G,4730 T/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骨肉瘤风险无相关性( P>0.05)。分层分析也未能显示-964 A/G,2905 T/G,和4730 T/C多态性与临床分期和骨肉瘤的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27p28低水平可能与骨肉瘤进展有关,但IL-27基因-964 A/G,2905 T/G,和4730 T/C多态性和它们的单倍型不与骨肉瘤的风险相关联。

    作者:喻紫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 MYH-9与胃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MYH-9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0例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腹膜转移组织标本。组织固定在10%的缓冲甲醛溶液用于病理诊断,冷冻于液氮中备于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培养、siRNA转染、细胞粘附实验。结果 MYH-9在所有的鳞状细胞癌组织(100%)和8个邻近正常组织中表达(26.7%,P=0.000)。癌组织中MYH-9高表达水平与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较晚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胃癌病灶是否切除、腹膜转移的存在、MYH9高表达(基于免疫组化染色)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8、P=0.001、P=0.006和P=0.007)。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MYH-9高表达是与总生存期相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YH-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较高的癌细胞迁移性相关。

    作者:朱捷;丁皓;王校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2例,根据患者在第三次131 I治疗时是否出现转移及转移灶的不同将其分为无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要高于无转移组( 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317,P<0.05;R=3.018,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在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灶及转移灶大小和数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武鸿文;赵力威;段云;梅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抗返流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抗返流吻合方法及其抗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食管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及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结果全组460例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均可平卧。部分病例复查钡餐未见明显返流,术后24 h PH值测定均无返流,复查胃镜仅见吻合口轻微炎症反应,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光滑,未发现返流性食管炎改变。结论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具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效果良好。

    作者:匡裕康;郭昌莹;王东升;黄建;何枝生;朱剑锋;江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辅助吗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肿瘤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吗啡组( M组)、舒芬太尼组( S组)、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组( MS组),每组17例。 M组:吗啡1.5 m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MS组:吗啡0.5 mg/kg,舒芬太尼0.7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3组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MS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M组和S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李伟;董彦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因沉默白介素8对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沉默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DU145细胞白介素8基因对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小干扰RNA沉默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DU145细胞IL-8基因,应用流式仪检测AL-DH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采用悬浮细胞成球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观察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体外成瘤能力的变化。Annexin V-PE/7-AAD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blot法分析Akt蛋白的变化。结果 DU145细胞IL-8基因的沉默能降低肿瘤干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肿瘤干细胞悬浮细胞成球率和克隆形成率。多西他赛能显著抑制IL-8基因沉默DU145细胞的活性。 Western-blot显示Akt的磷酸化被显著抑制。结论 IL-8基因的沉默能显著抑制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体外成瘤能力,增加该群细胞对多西他赛的化疗敏感性,同时显著抑制了Akt的磷酸化,这可能是IL-8基因沉默抑制该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梦奎;张纪恒;崔韵;金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标本长度、淋巴总数等方面的治疗及根治效果;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gA、IgM、IgG、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比较不同术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86.9±79.8)ml、(230.6±68.3)ml;手术排气时间分别为(46.7±9.5)s、(63.9±13.2)s;IgM水平分别为(0.99±0.41)g· L-1、(0.68±0.16)g· L-1;CRP水平分别为(43.95±12.05)mg· L-1、(59.01±10.55)mg· L-1。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和清除淋巴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IgM、CRP机体免疫指标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邱堃;王一森;吴元清;蔡笃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RI与 CT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的脑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50例颅内发生转移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和CT检查,比较患者的病灶分布、肿瘤囊变及坏死和水肿情况、信号特点及尖突症情况。结果患者病灶多分在深部的脑组织,呈区域性分布,瘤周围以中度水肿为主,较少出现囊变及坏死,T2W1主要为等或者低信号,尖突多呈阳性。结论 MRI和CT检查能够提高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作者:滕翀;么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肾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学形态相似,癌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胞质嗜酸性和(或)嗜碱性,并呈乳头状、乳头小梁状或乳头实体状排列,乳头有纤维血管轴心,轴心内易见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CK、EMA、CD10、Vimentin普遍呈阳性。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相对少见,发生率不足15%,根据其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海艳;吴永芳;张博;许春伟;邵云;李晓兵;刘甲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肺癌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4个部分:①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②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问卷;③关于肺癌疼痛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疼痛状态、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以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在接受治疗的98例肺癌疼痛患者的重程度疼痛中以中度疼痛患者多,轻程度疼痛则以轻度疼痛为主,而平均程度疼痛和当前程度疼痛都以中度疼痛患者多。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有关(P<0.05),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则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关(P>0.05)。结论肺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税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3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探究。结果133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中37例(27.8%)出现并发症,其中出血2例,感染25例,栓塞形成10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ASA分级、APACHE-Ⅱ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及合并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50 min、ASA分级Ⅲ~Ⅳ级、APACHE-Ⅱ评分≥14分、肿瘤中低分化及合并糖尿病是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述危险因素提示患者并发症风险极高,对于这一类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预后和生存质量。

    作者:段照华;彭科;先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