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欢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肿瘤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吗啡组( M组)、舒芬太尼组( S组)、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组( MS组),每组17例。 M组:吗啡1.5 m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MS组:吗啡0.5 mg/kg,舒芬太尼0.7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3组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MS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M组和S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李伟;董彦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肺癌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4个部分:①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②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问卷;③关于肺癌疼痛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疼痛状态、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以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在接受治疗的98例肺癌疼痛患者的重程度疼痛中以中度疼痛患者多,轻程度疼痛则以轻度疼痛为主,而平均程度疼痛和当前程度疼痛都以中度疼痛患者多。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有关(P<0.05),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则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关(P>0.05)。结论肺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税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于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1年和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3年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大令;王文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癌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麻醉,治疗组给予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治疗组苏醒后即刻疼痛评分为(1.60±0.78)分,而对照组为(2.98±0.89)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术毕(T2)与术后3 d(T3)的血清CD4+值都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1)(P<0.05),不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的肺炎、腹胀、腹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较少(P<0.05),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更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术后免疫损伤,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 TMC)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筛查出甲状腺实性结节150个,直径均≤10 mm,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103个,恶性结节47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结节99个,恶性结节51个;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良性结节97个,恶性结节53个;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7.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特异度分别为90.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英超;葛洪波;温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和局限性肾脏肿瘤患者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脏肿瘤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由3位观察者采用RENAL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总分和各项评分,利用统计学分析不同观察者之间评价的一致性,根据总分将得分分为低、中、高3组,并根据相关评分分析总分以及各项评分与术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3位观察者的总分的一致率为96.9%, RENAL 评分系统当中的5个评价指标一致率低的是 L (91.3%),高的是R(96.4%)。病例总数的分布为低分组31例,中分组102例,高分组65例。在PN组的患者中低分组、中分组以及高分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7.10%,50.98%,16.92%,呈明显的依次递减的趋势;在RN组的患者中低分组、中分组以及高分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2.90%,49.02%,83.08%,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RN和PN的平均分分别为9.41分、7.41分,利用秩和检验分析总分的平均分与患者采取的术式,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术式的选择存在直接关系的是年龄、R、N、L(P<0.05),R、N、L单项的得分越高以及患者的年龄越大,患者更倾向于采用RN术式治疗,反之,会倾向于采用PN术式治疗。结论本研究采用的RENAL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评分的高低与术式的选择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术式的选择影响较大的单项因素为患者的年龄、R、N、L4个项目。
作者: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51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肿瘤大小1.5~18 cm,平均6.1 cm,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相似肾肿瘤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其中5例予以肾部分切除,其余4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经随访3个月到4年,3例广泛转移,7例失访,其余41例均未见局部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大程度的意义,能与大多数相似肾脏肿瘤进行鉴别;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何劼芊;宋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CT征象和MRI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提高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CT或MRI检查资料。结果骨肉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MRI对骨肉瘤的正确诊断率为100.00%,CT的正确诊断率为95.65%。 CT对细骨质破坏、瘤骨的显示敏感;MRI能更清楚地显示跳跃性的肿瘤组织,周围软组织的浸润范围,且能清楚显示瘤周水肿带。CT及MRI对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均较低。29例MRI表现T1WI表现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2WI均呈混杂信号。结论 CT、MRI是X线的补充手段,在骨肉瘤的早期诊断、侵袭范围的确定具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的指导意义。
作者:汪文章;徐绍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6]。卵巢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早期仅出现腹痛、胃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缺少早期准确的预警,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卵巢癌确诊时已达到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7]。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女性卵巢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8]。分子诊断标记物在肿瘤的诊断、监测、预后等多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9]。本综述的重点在于分析已经用于尚在研究的分子诊断标记物,以探索更好的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方法。
作者:张燕;韩矿军;罗政权;杜秀杰(综述);李月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使用多西紫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ss束两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食道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7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为32.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年死亡率(70.0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3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死亡原因,局部未控、远处转移、放射性肺损伤并感染等其他原因。两组患者在死亡原因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戈伟;陈明;顾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诊疗措施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深静脉血栓( DVT)患者给予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后,28例痊愈,1例左侧下肢伴有轻微下肢功能障碍。1例肺栓塞( PTE)患者转入心内科治疗后痊愈。大龄女性、静脉血栓史、合并慢性病、恶性肿瘤、术后服用止血药及雌激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积极预防,充分评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妇科肿瘤围手术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改善并发PTE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启建;尹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MYH-9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0例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腹膜转移组织标本。组织固定在10%的缓冲甲醛溶液用于病理诊断,冷冻于液氮中备于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培养、siRNA转染、细胞粘附实验。结果 MYH-9在所有的鳞状细胞癌组织(100%)和8个邻近正常组织中表达(26.7%,P=0.000)。癌组织中MYH-9高表达水平与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较晚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胃癌病灶是否切除、腹膜转移的存在、MYH9高表达(基于免疫组化染色)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8、P=0.001、P=0.006和P=0.007)。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MYH-9高表达是与总生存期相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YH-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较高的癌细胞迁移性相关。
作者:朱捷;丁皓;王校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袖状切除术(观察组)和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优于全肺切除术,且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少。
作者:袁延才;曾伟;王祖红;刘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 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作者:刘桂超;胡学锋;黄国森;林力;黄泽黎;梁少波;苏建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的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miR-34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稳定转染HCT116细胞。通过Realtime PCR验证转染后miR-34a的表达变化。 MTT法检测转染前后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前后HCT116细胞侵袭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34a转染HCT116细胞后其表达量增加到(7.32±1.34)倍,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也受到显著抑制,下降到(0.49±0.10);Bcl-2蛋白受到miR-34a表达的抑制,而BAX的表达则受到miR-34a表达的增强;HCT116细胞侵袭能力在miR-34a过表达后显著增强,相应的MMP-2和MMP-9表达也出现显著增强。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R-34a的过表达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及侵袭转移,与调控Bcl-2/BAX和MMP-2和-9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庄彪;闵志均;王廷峰;张鹏;倪熊;瞿惠龙;丁育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单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新辅助放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新辅助放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距齿状线距离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异常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行辅助放化疗和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是大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能达到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提高保肛成功率的目的,虽然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文伟;童仕伦;郑勇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2例,根据患者在第三次131 I治疗时是否出现转移及转移灶的不同将其分为无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要高于无转移组( 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317,P<0.05;R=3.018,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在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灶及转移灶大小和数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武鸿文;赵力威;段云;梅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生存率为61.45%。基底细胞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和73.58%,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0.00%和40.00%(P<0.05)。临床分期为T1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和72.92%,T2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和50.00%,T3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和22.2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手术对颜面部皮肤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
作者:林洪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手术短期和长期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指标,并对胸腔镜组1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43.2±20.1)min,切口长度为(4.3±1.2)cm,术中出血量为(119.7±23.4)ml,清扫淋巴结数为(10.2±3.7)个,术后住院时间为(7.4±3.2)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39.7±2.3)min,切口长度为(14.9±3.8)cm,术中出血量为(142.3±21.1)ml,清扫淋巴结数为(10.4±2.9)个,术后住院时间为(10.9±5.1)d。胸腔镜组与常规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镜组Ⅰ期、Ⅱ期、Ⅲa期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6.3%)、(92.1%,58.4%)、(87.8%,36.2%);常规组Ⅰ期、Ⅱ期、Ⅲa期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6.7%)、(92.3%,57.9%)、(88.1%,36.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纵膈淋巴结转移情况、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均为胸腔镜手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纵膈淋巴结转移情况、清扫淋巴结个数及清扫淋巴结组数是影响胸腔镜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且手术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金炜;徐正浪;丁彦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肺癌晚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肺癌晚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及食欲状况、血气指标、呼吸费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平喘药物应用等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FACT-L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够有效地治疗肺癌晚期并呼吸衰竭,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立;程旭东;严蕊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