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肿瘤标志物分析

曾辉;雷伟;黄建安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支气管哮喘, 血清肿瘤标记物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哮喘合并肺癌的患者60岁以上占71.4% (30/42),中位生存期约14.0个月,女性发病年龄要早于男性,哮喘合并肺癌组的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到47.6%以及23.8%,女性哮喘患者较男性患腺癌风险大.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单纯哮喘患者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晚期肿瘤标志物水平要高于早期,尤其是CA125及CEA差异显著(P<0.05).CEA和CYFRA 21-1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和-0.438.结论 哮喘合并肺癌好发于老年患者,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比例较高,肿瘤标志物在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生存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长期监测指标.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大麻素受体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3例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的癌症组织作为癌症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子宫组织为健康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CDKN3和CB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大麻素受体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症组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CDKN3和CB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其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均呈负相关(CDKN3:γ=-0.625,-0.743,-0.776,P<0.05;CB2:γ=-0.688,-0.778,-0.814,P<0.05).结论 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且与其预后呈负相关,这可能与CDKN3促进癌细胞增殖和CB2的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相关,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作为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因素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接受放疗.患者年龄31~90岁,平均56.4岁;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其中Ⅰ期2例,Ⅱ期106例,Ⅲ期67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167例,腺癌18例,腺鳞癌1例;影像学检查:肿瘤>4 cm者102例,≤4cm者84例;实验室结果:血红蛋白≥120 g/L者165例,<120g/L者21例.

    作者:郭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化疗方案将1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4例,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2组近期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肝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腹泻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控.

    作者:黄小华;刘叶;徐炎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22例NASH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NASH组和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观察2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观察HCC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 HCC的发生和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不洁饮水、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有关系.经分析后,选择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作为HC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是HCC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芳成;谢春燕;左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复发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复发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复发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信封法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化疗,每3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液毒性、消化系统反应、食管炎、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分级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33±2.78)个月和(14.98±3.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复发晚期食管癌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于军;曹宝军;赵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分析及幽门螺杆菌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8例胃癌患者的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相应的癌旁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相对感染量.结果 40例癌旁组织HP相对感染量为(5.32±1.96),138例胃癌组织HP相对感染量(13.07±6.1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与HP相对感染率呈负相关,HP相对感染率越高,则胃癌患者生存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HP相对感染量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HP感染阳性率男性患者为43.8%,女性患者为41.1%,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HP阳性率为40.4%,年龄>50岁HP阳性率为59.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临床上对幽门螺杆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君;胡沛臻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肝肿瘤患者,观察肝肿瘤病灶造影前后的良恶性情况,并对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及消退开始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造影前后肝肿瘤病灶良恶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高分化癌造影增强和消退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血流灌注特点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可显著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柏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负性情绪对大肠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00例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及同期于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通过自评抑郁量表和生活实践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清T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因子水平.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大肠癌患者负性情绪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患者自评抑郁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患者生活事件量表正性生活事件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负性生活事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CD3、CD4、NK细胞因子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负性情绪与大肠癌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大肠癌患者细胞因子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负性情绪和免疫水平的降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孔繁静;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静-吸复合全麻对肝癌术中麻醉效果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联合静脉麻醉对肝癌手术中麻醉效果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进行硬膜外联合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术中情况(包括用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等)、术后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肝功能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芬太尼、乌拉地尔、维库溴铵等使用剂量分别为(0.18±0.02) mg、(24.85±12.37)mg、(19.81 ±6.11)mg,对照组分别为(0.47±0.06)mg、(57.53±12.01)mg、(15.72±11.92)mg,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为(424.85±81.37)s、(513.81±72.11)s、(634.59±141.15)s、(2.81±1.70) min,对照组分别为(577.23±152.01)s、(571.36±97.36)s、(757.46±132.25)s、(4.91±1.53)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112.85±61.40) U/L、(130.81±72.11) U/L,对照组分别为(243.23±152.01) U/L、(241.82±121.92)U/L,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对肝癌手术中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小,且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应用,患者苏醒时间快,值得推广.

    作者:范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分析.方法 收集肺癌放疗的患者134例,对比分析肺癌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纯肺癌组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发现,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TNM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癌症家族史以及病理类型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癌组患者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照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的总发生率单纯肺癌组为20.7%,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40.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危险是单纯肺癌组患者的2.43倍(95%CI为1.270 ~4.879),糖尿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会增加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值得临床上注意.

    作者:郭小芳;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VEGF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大肠癌的相关因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三种组织内淋巴管和血管中VEGF的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2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时其淋巴管和血管内均增高(相比于正常组时),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在癌旁组织中VEGF呈低表达(相比于癌组织)时相对癌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 VEGF可以通过调节淋巴内皮细胞进行促进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益;张晶;刘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ERCC1基因多态与铂类联合方案治疗肺鳞癌患者疗效的关系

    目的 研究ERCC1基因C8092A及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鳞癌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80例接受铂类联合方案治疗的肺鳞癌患者的ERCC1基因C8092A及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铂类治疗肺鳞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C8092A、第118位密码子野生型患者铂类化疗有效率与非野生型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54.5% vs 36.2%,P=0.13,37.0% vs 43.4%,P=0.58),C8092A、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联合分析结果显示:ERCC1两个位点同为CC基因型患者疗效与其他基因型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8092A、第118位密码子野生型患者与非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个月vs 5个月,P =0.34,5个月vs 5个月,P=0.49).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 C8092A多态性(HR=0.910,P=0.733)、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HR=1.101,P=0.707)均不是肺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CC1 C8092A、第l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鳞癌患者铂类联合治疗疗效可能无相关性.ERCC1 C8092A、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中位PFS也无显著相关.

    作者:陈金鸣;孟晓晖;魏霞;万会平;姚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80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20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恶性组多表现为乳腺腺体致密、微小钙化、边界缘毛刺和肿决影(P<0.05);良性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多为2~3分,平均为(2.56±0.44)分;而恶性组多为4~5分,平均分为(4.56±0.3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2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评分与其Dukes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能有效对良恶性状况进行鉴别诊断,并且与病理分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涛;麦兴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患者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胆囊根治术治疗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临床分期Ⅱ期、Ⅲ期以及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别;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1例,腹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漏0例,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期(28.50±5.50)个月,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50.0%与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患者,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供远期生存率,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张毅;宋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研究

    目的 观察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方法 收集卵巢癌患者组织样本22例和妇科活检为正常的样本22例,在提取RNA后进行RNA纯度检测,进而检测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在卵巢癌细胞中稳定转入高表达miR-296的质粒,miRNA芯片进行靶基因检测.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miR-296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当高表达miR-296时,microRNA143和microRNA215在转染组中高表达,microRNA96、microRNA551b、microRNA502-3p低表达.结论 miR-296在卵巢癌中高表达,且其潜在的靶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卵巢癌诊断的标志.

    作者:权效珍;兰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 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有一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危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04±1.51)个月和(96.65±3.14)个月,P=0.017],高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较低危组明显升高[3.201(95% CI为1.161 ~ 8.83);P =0.025].结论 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全面的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Ⅱ期结肠癌的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智冉;刘彦龙;杨艳梅;唐洁冰;陶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TAT4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54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HCC为肝癌组,13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HBsAg阳性患者为非肝癌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STAT4 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并经测序分析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易感风险的关系.结果 STAT4 rs7574865位点3种基因型TT、GT、和GG型在肝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是5.8% (9/154)、37.0% (57/154)和57.1% (88/154),在非肝癌组分别是8.9%(12/135)、43.7% (59/135)和47.4% (64/135).各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T基因型作参照,携带rs7574865 GG型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33,95% CI=0.729~4.611,P=0.221).结论 STAT4 rs7574865多态性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HBV感染相关HCC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潘明洁;刘懿;周乙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步放化疗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对其采用15MV X线外放射治疗联合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同步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博来霉素+顺铂方案、顺铂单药、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观察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其年龄、有无合并症、临床分期、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化疗周期数无相关性(P>0.05);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均是中晚期宫颈癌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均是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全盆+四野+腔内放疗,同步选择低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较短时间的治疗,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吴建华;梁国华;凌志琴;朱雅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yberKnife等中心及非等中心立体定向治疗计划质量及效率评价

    目的 探讨并评价CyberKnife (CK)系统利用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计划模式立体定向治疗计划(SRT)的剂量学特性及差异.方法 将18例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为小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下;B为大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上.每组9例患者计划分别给予同一处方剂量条件40 Gy/SF.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以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布野方式立体定向治疗技术设计相应的计划,通过其靶区适形指数(CI)、非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和危及器官等剂量学参数,分析评估SRT计划优化质量及实施效率,从而实现评价两种治疗模式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等中心组计划执行的平均治疗时间(P =0.002)及机器MUs(P <0.001)明显优于非等中心组;CI均值(A:P =0.027;B:P=0.007)和GI均值(A:P <0.001;B:P <0.001)分别小于非等中心组;HI均值则略高于非等中心组(A:P =0.029;B:P<0.001);A组平均剂量归一值(P=0.011)等中心组优于非等中心组,而B组(P =0.012)等中心组低于非等中心组.结论 等中心治疗模式在治疗时间、MU数及GI上均优于非等中心,在CI和HI上略低于非等中心模式.小体积肿瘤可考虑等中心治疗模式,而大体积肿瘤则宜用非等中心治疗模式;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给予研究.

    作者:朴俊杰;徐寿平;王金媛;曲宝林;段学章;巩汉顺;徐慧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V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MV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采用MVP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各40例.对2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1、3、5年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存率方面,2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VP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鹏飞;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