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魏振军;王昕;成涛;何玉琦;刘丽丽;金鹏;盛剑秋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肿瘤, 手术时间
摘要:目的 分析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ESD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时间分为≥60 min和<60 main两部分,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对包括肿瘤部位、类型、病理诊断、非抬举征、术中严重出血等5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ESD平均手术时间(50.3-42.8) min,病灶平均大小(31.9 ±44.9)cm2,整块切除率为91.4%,R0切除率为90.5%,治愈性切除率为88.6%.穿孔发生率为5.2%(11/210),迟发性出血率为0.5%(1/21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40 mm或跨结肠袋(OR 3.466;95%CI:1.594~7.538)、病变位于弯曲部(OR 2.270;95% CI:0.175~9.227)是影响结直肠ESD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60min).结论 结直肠肿瘤直径≥40mm或跨结肠袋,病变位于弯曲部可明显延长ESD手术时间,使手术难度增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GGLG-08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GGLG-08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儿童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对照组患儿CCLG-ALL2008化疗方案,治疗组患儿采用伊马替尼联合CCLG-ALL2008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分析影响患儿诱导缓解后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儿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92.86%,治疗组患儿CR率为95.65%;治疗组患儿1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1.30%,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9.57%,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5.2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增加化疗相关毒性.导致患儿诱导缓解后5年生存率降低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患儿对糖皮质激素诱导不敏感、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中复发以及首次诱导缓解失败.结论 GGLG-08方案与伊马替尼联合使用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

    作者:殷铮;殷素华;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患者血浆P物质、β-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患者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lh给予普瑞巴林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C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和β-EP水平、术后活动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β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镇痛药物吗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可有效改善血浆SP和β-EP水平,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活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癌术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早期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的变化,评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血钙降低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方法 9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颈淋巴清扫程度分为A、B、C3组,检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血液中PTH和钙离子水平.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时出现低值;各组水平间比较为仅甲状腺全切>单侧颈淋巴清扫>双侧颈淋巴清扫;.本后各组患者均有低PTH、低钙症和低血钙症发生,各组比较,双侧颈淋巴清扫>单侧颈淋巴清扫>单纯甲状腺切除(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且程度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可选为检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的时间点.

    作者:彭晓智;黎宗保;裴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组织密度对IMRT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的组织密度对IMRT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为临床调强计划设计优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方法 分别建立头部(120 KV,380 mAs)、胸部(140 KV,100 mAs)和参考均匀模体(120 KV,130 mAs)3种模式下CT电子密度表,选取20例鼻咽癌IMRT计划分别使用这3种CT电子密度表设计3组计划方案.结果 在OmniPro I'nRT软件中设置3 mm、3%、阈值5为分析限制条件,此20例鼻咽癌IMRT计划的head-head通过率均达到96.44%±2.3%:head-chest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78%±7.1%(P<0.05);head-water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26%±7%(P<0.05).结论 对于IMRT计划优化前选取正确的电子密度是实现大剂量通过率的保证.

    作者:胡海芹;陈心得;张怀文;洪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痰标本收集法对提高周围型肺癌痰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意义

    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居恶性肿瘤首位[1].病理细胞学是肺癌重要、准确的诊断方法,痰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是病理细胞学中唯一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也是肺癌患者筛查和诊断简单、经济、能接受的有效方法,但敏感性不高,阳性率低,有文献报道[2]其对中央型肺癌的敏感性可达80%,而对周围型肺癌则<20%,周围型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心型[3].敏感性不高与痰标本的质量,尤其与咳痰要求、标本收集技术等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王杏英;李俊玉;刘珺;潘纯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SCLC脑转移的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同时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DT=30 Gy/10 f/2 w;对照组单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结果 2组患者的全身病变DCR和全身病变R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颅内病灶DCR和R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8.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6.9%和15.6%,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7%,33.3%和12.1%,其中2年生存率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放射性颅高压、皮疹脱屑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尹伦财;杜先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Bt)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菁;闫志安;刘佳;张军;杨盛;肖飞;谷现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肾癌与MicroRNA-421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肾细胞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icroRNA-421与肾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miR-421表达水平与肾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侵犯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R-421对不同程度的肾癌具有良好的判断效果,可作为不同病理期肾癌的潜在诊断标准.

    作者:韩从华;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98例,同期收集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减少而Neuropilin-1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所有患者1年期随访结果:33例死亡,65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而Neuropilin-1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降低而Neuropilin-1的水平明显增高,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进展期NSCLC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中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NSCLC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中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影像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6例,均为接受4个周期培美曲塞/卡铂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以1:1随机分为巩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不变,巩固组采用培美曲赛单药治疗,以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 巩固组的有效率(42.11%)及疾病控制率(68.42%)和对照组(36.84%和6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PFS(4.4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平均OS(15.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粒细胞减少(34.21%)、血小板减少(13.16%)和贫血(44.7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37%,23.68%,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使用培美曲塞单药进行巩固化疗药物毒性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孙雅丽;杨艳;张明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5例手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31I全身显影结果将其分为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前者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者未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影响因素分析先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5例DTC患者,其中51例患者在术后经首次131I治疗即成功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率为44.3%.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方式、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等指标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手术方式是非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晓君;吴丽娜;刘飞;郭丰;李志臻;秦贵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中TRAP1、Ki67、AFP的表达及其联合预测胃癌肝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胃癌患者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l)、Ki67和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阳性表达联合预测胃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155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76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为肝转移组,79例无肝转移胃癌患者为无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两组患者胃癌组织中TRAP1、Ki6、AFP表达水平,并分析TRAP1、Ki67、AFP蛋白阳性表达联合预测胃癌肝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TRAP1、Ki67、AFP阳性率分别为68.2%、73.7%、77.6%,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50.6%、62.0%、31.6% (P <0.05).TRAP1、Ki67、AFP阳性联合预测胃癌肝转移的灵敏度为81.58%,特异性为82.28%、准确性为81.94%.结论 TRAP1、Ki67、AFP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胃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TRAP1、Ki67、AFP对预测胃癌肝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永清;陈旭;丁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放射粒子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B7-H4的影响

    目的 观察放射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B7-H4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再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生存率;检测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结果 2组2年期随访显示观察组的2年期生存率为83.87%,对照组为54.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血清AFP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N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可溶性B7-H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放射粒子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2年期生存率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AFP和CEA水平以及下调可溶性B7-H4表达.

    作者:叶世富;首峰;张景俊;周永祥;罗志刚;周克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 +/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变食品[OR =3,55,95%CI(2.00,6.29) (P <0.0001)],腌制食品[OR=1.86,95%CI(1,45,2.38) (P< 0.00001)]和饮酒[OR=1.81,95%CI(1,13,2.88) (P =20.01)]OR值均大于1,为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OR值大于1,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0.73,1.93) (P=20.50)].结论 霉变、腌制食品和饮酒均为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对居民胃癌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于婷婷;舒晓亮;雷涛;史哲溪;曾瑞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恩度联合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恩度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会议及欧洲癌症大会的在线论文、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相关评论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关键词包括:“原发性肝癌”,“恩度”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果 TACE联合恩度治疗提高了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S)[相对危险度(RRs) =0.75,95%可信区间(CI):0.61 ~0.93,P=0.009]、2年OS(RRs=0.52,95% CI:0.29 ~0.93,P=0.03)、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RRs=0.59,95% CI:0.45~0.78,P=o.0002),未提高患者的半年OS.联合恩度治疗组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并降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联合恩度治疗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的升高及心电图ST-T改变均未见加重.在影像学上,联合恩度治疗组未减低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血管表面渗透面积.联合恩度治疗组减少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并在术后第7、14、21、30、35天减少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谢华英;陈海燕;徐欣;胡斌;黄仁华;叶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β-葡萄糖醛酸酶在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联合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水平,分析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4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中β-G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入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β-G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阳性表达程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前血清β-G水平为(16.59±1.69) ng/ml,出院前为(9.23±1.21) n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2.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腺癌β-G阳性表达率高达85%,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G水平升高,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强度越强,与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郭芳;何阳;张万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为首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51例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1.57%(11/51)、2.00% (8/40)、0(32/32).整组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为49.01%(25/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x2=6.586,P=0.045)、HER2过表达型(x2 =4.018,P=0.042)、三阴型(x2 =8.426,P=0.004)是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组化三阴性是独立危险因素(x2=6.964,P=0.008).治疗方式(x2=8.407,P=0.019)、首次治疗后疗效(x2=8.324,P=0.010)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期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而且先放疗获益较大.

    作者: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贺春钰;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咽癌残留或复发患者行YAG激光加放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对鼻咽癌残留或复发患者行YAG激光加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鼻咽癌患者60例,试验组采用激光加放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期.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者占46.67%,部分缓解者占26.67%,总有效率达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6.67%,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咽部疼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肌麻木、颈部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还出现耳鸣、耳漏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33%,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生存率93.33%,1年生存率76.67%,2年生存率5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残留或复发患者进行YAG激光加放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何芸;古金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