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目的 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作者:卢凌鹏;黄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先期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TC/TP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行新型辅助化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水量以及术后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因子CD3+ CD4+、CD3+ CD56+以及CD3+ CD4 +/CD3+ CD8+与对照组相比,上升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72.4%,显著高于对照组(4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癌肿的复发率、死亡率以及1年生存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期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现象.
作者:张林风;孙文妹;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SCLC脑转移的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同时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DT=30 Gy/10 f/2 w;对照组单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结果 2组患者的全身病变DCR和全身病变R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颅内病灶DCR和R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8.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6.9%和15.6%,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7%,33.3%和12.1%,其中2年生存率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放射性颅高压、皮疹脱屑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尹伦财;杜先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总体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比较减少,手术成功率较开腹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开腹组比较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评分较开腹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费用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能够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谈宗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膀胱癌患者经膀胱灌注不同类型的药物,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对其经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随访比较其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丝裂霉素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患者24个月有效率60%,明显低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血尿、血象异常、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柔比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发生率均高于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给药,选用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均有较高疗效,但羟基喜树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者:李可;万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铅眼罩联合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在眼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眼睑肿瘤每次放射治疗时均配戴合适的铅眼罩保护眼球.铅眼罩配戴前,用新鲜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将储存的铅眼罩两面各冲洗3~5s.铅眼罩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冲洗,每次处理铅眼罩前须将双手清洁并抹干,然后用自来水或矿泉水冲洗铅眼罩的两面并揉搓,再用足量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冲洗铅眼罩的两面各3~5s以去除所有的残留物.将铅眼罩放在储存盒中,注入适量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完全浸没铅眼罩,铅眼罩至少浸泡在护理液中6h.疗效主要根据病灶的治愈及是否发生角膜溃疡、结膜炎、放射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来判断.结果 3例痊愈,视力、结膜、角膜均正常.结论 用5 MeV的电子线照射眼睑部位的肿瘤、用4.0 mm厚的铅眼罩行眼球保护是可行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铅眼罩的清洁、冲洗、消毒及贮存等亦是可行的.
作者:邓春涟;孙雅洁;范莉莎;龚晓昌;伍红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rtophil elastase,NE)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切除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癌症是否发生转移,分为结肠癌不转移组(n=52)、结肠癌肝转移组(n=32)、结肠癌肺转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上清中NE、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E与IL-6和TNF-α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①结肠癌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癌不转移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低于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NE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E、IL-6及TNF-α的水平在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NE与IL-6(y =0.9919,P=0.0009)及TNF-α(γ=0.9587,P=0.01)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与结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肺的转移.
作者:徐海声;宁四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超分割后加速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经CT或MRI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分割后加速放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每周5次,每次2 Gy,总量70Gy/7周;研究组1.2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48 Gy/40次,后2周采用后加速超分割:1.5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30 Gy/20次,整个疗程总剂量为78 Gy/60次,共6周完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及60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2.5%、20.8%和25.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年转移率为33.3%,研究组5年转移率为20.8%,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为62.5%,研究组5年总生存率为83.3%,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皮肤3级和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粘膜2~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晚期损伤在耳聋、放射性脑病和颈部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分割后加速放疗治疗鼻咽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提高了安全性.
作者:孙力人;何士方;王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腮腺癌组织表达KiSS-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4例腮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腮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中取肿瘤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进行KiSS-1表达检测.根据KiSS-1检测结果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KiSS-1表达阳性为观察组,KiSS-1表达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可能为腮腺癌侵袭、转移抑制基因,腮腺癌组织检测KiSS-1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赖敏栋;乐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鼻咽癌残留或复发患者行YAG激光加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鼻咽癌患者60例,试验组采用激光加放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期.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者占46.67%,部分缓解者占26.67%,总有效率达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6.67%,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咽部疼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肌麻木、颈部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还出现耳鸣、耳漏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33%,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生存率93.33%,1年生存率76.67%,2年生存率5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残留或复发患者进行YAG激光加放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何芸;古金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居恶性肿瘤首位[1].病理细胞学是肺癌重要、准确的诊断方法,痰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是病理细胞学中唯一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也是肺癌患者筛查和诊断简单、经济、能接受的有效方法,但敏感性不高,阳性率低,有文献报道[2]其对中央型肺癌的敏感性可达80%,而对周围型肺癌则<20%,周围型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心型[3].敏感性不高与痰标本的质量,尤其与咳痰要求、标本收集技术等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王杏英;李俊玉;刘珺;潘纯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的变化,治疗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2年胃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MMPs、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胃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减少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郭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 +/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对患者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lh给予普瑞巴林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C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和β-EP水平、术后活动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β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镇痛药物吗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前口服普瑞巴林可有效改善血浆SP和β-EP水平,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活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2组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液化、肺不张等)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2组血清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值都明显高于术前1天(P<0.05),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能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表达对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给予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7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标本中ERCC1、XRCC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ERCC1、XRCC1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rP)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ST).结果 78例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3.6% (34/78),XRCC1阳性表达率为34.6%(27/78);根据ERCC1、XRCC1表现分为+/+组16例、+/-或-/+组29例、-/-组33例.+/+组、+/-或-/+组、-/-组临床疗效、TTP及MST依次上升,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XRCC1表达是评估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共78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nsay评分;检测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n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h和6h,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素琴;张琼;申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GGLG-08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儿童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对照组患儿CCLG-ALL2008化疗方案,治疗组患儿采用伊马替尼联合CCLG-ALL2008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分析影响患儿诱导缓解后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儿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92.86%,治疗组患儿CR率为95.65%;治疗组患儿1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1.30%,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9.57%,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5.2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增加化疗相关毒性.导致患儿诱导缓解后5年生存率降低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患儿对糖皮质激素诱导不敏感、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中复发以及首次诱导缓解失败.结论 GGLG-08方案与伊马替尼联合使用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
作者:殷铮;殷素华;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 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0.7±1.2)岁,男女比例为34∶3,平均吸烟指数(809.5 ±77.5)年·支,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19/37),干咳(9/37),痰中带血或咯血(5/37),胸闷气急(18/37).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血清NSE、CEA、CA125水平较单纯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高.胸部CT表现为在肺纤维化病变明显的肺周边近胸膜区域出现了团块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其中8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8/37).病理类型以腺癌(14/37)及鳞癌(13/37)为主.大多数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现合并肺癌时基本已处于肺癌中晚期,预后差,3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发生率高,易漏诊及误诊,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需尽早行相关有创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张楠;雷伟;曾辉;黄建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