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风;孙文妹;李文娟
目的 探讨铅眼罩联合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在眼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眼睑肿瘤每次放射治疗时均配戴合适的铅眼罩保护眼球.铅眼罩配戴前,用新鲜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将储存的铅眼罩两面各冲洗3~5s.铅眼罩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冲洗,每次处理铅眼罩前须将双手清洁并抹干,然后用自来水或矿泉水冲洗铅眼罩的两面并揉搓,再用足量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冲洗铅眼罩的两面各3~5s以去除所有的残留物.将铅眼罩放在储存盒中,注入适量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完全浸没铅眼罩,铅眼罩至少浸泡在护理液中6h.疗效主要根据病灶的治愈及是否发生角膜溃疡、结膜炎、放射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来判断.结果 3例痊愈,视力、结膜、角膜均正常.结论 用5 MeV的电子线照射眼睑部位的肿瘤、用4.0 mm厚的铅眼罩行眼球保护是可行的.齐能隐形眼镜护理液对铅眼罩的清洁、冲洗、消毒及贮存等亦是可行的.
作者:邓春涟;孙雅洁;范莉莎;龚晓昌;伍红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联合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水平,分析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4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中β-G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入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β-G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阳性表达程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前血清β-G水平为(16.59±1.69) ng/ml,出院前为(9.23±1.21) n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2.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腺癌β-G阳性表达率高达85%,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G水平升高,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强度越强,与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郭芳;何阳;张万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腮腺癌组织表达KiSS-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4例腮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腮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中取肿瘤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进行KiSS-1表达检测.根据KiSS-1检测结果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KiSS-1表达阳性为观察组,KiSS-1表达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可能为腮腺癌侵袭、转移抑制基因,腮腺癌组织检测KiSS-1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赖敏栋;乐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居恶性肿瘤首位[1].病理细胞学是肺癌重要、准确的诊断方法,痰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是病理细胞学中唯一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也是肺癌患者筛查和诊断简单、经济、能接受的有效方法,但敏感性不高,阳性率低,有文献报道[2]其对中央型肺癌的敏感性可达80%,而对周围型肺癌则<20%,周围型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心型[3].敏感性不高与痰标本的质量,尤其与咳痰要求、标本收集技术等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王杏英;李俊玉;刘珺;潘纯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根治术后直接进行移植皮修复.治疗组在根治术后应用免疫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患者生存率;检测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平均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2.25±0.43)h和(595.78±149.72) mL,与对照组(2.34 ±0.51)h和(604.27±155.33)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2和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采取免疫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降低血清MMP-2和MMP-9含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华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膀胱癌患者经膀胱灌注不同类型的药物,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对其经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随访比较其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丝裂霉素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患者24个月有效率60%,明显低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血尿、血象异常、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组、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柔比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发生率均高于羟基喜树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给药,选用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均有较高疗效,但羟基喜树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者:李可;万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应用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将2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4组,每组患者60例.A组为甲状腺全切术,B组甲状腺全切加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C组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D组在C组基础上行对侧大部切除术.对比分析4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并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结果 4组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无病生存率较未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高,但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预后与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各有利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
作者:张雨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共78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nsay评分;检测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n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h和6h,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素琴;张琼;申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100 U/ml凝血酶,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500 U/ml凝血酶.对2组患者一般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平均操作时间及凝血酶注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凝血酶注射总量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有积极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萍;古旸;金兰;王凤;孟临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VAC组和GC组.MVAC方案:甲氨蝶呤30 mg/m2和长春花碱3 mg/m2,静脉滴注,第2、15、22天;阿霉素30 mg/m2和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2天为1个化疗周期.GC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C组肿瘤降期率为62.5%;MVAC组肿瘤降期率为32.4%.GC组患者肿瘤降期率显著高于MVAC组(x2=18.602,P=0.000).GC组死亡率为33.3%,MVAC组死亡率为44.1%.G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8.7个,MVA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3,P=20.047).GC组复发率为50.0%,MVAC组复发率为52.9%,2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1,P=20.029).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
作者:温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的变化,治疗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2年胃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MMPs、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胃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减少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郭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超分割后加速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经CT或MRI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分割后加速放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每周5次,每次2 Gy,总量70Gy/7周;研究组1.2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48 Gy/40次,后2周采用后加速超分割:1.5 Gy/次,每周5天,每天2次,间隔不小于6h,剂量30 Gy/20次,整个疗程总剂量为78 Gy/60次,共6周完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及60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2.5%、20.8%和25.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年转移率为33.3%,研究组5年转移率为20.8%,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为62.5%,研究组5年总生存率为83.3%,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皮肤3级和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粘膜2~4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晚期损伤在耳聋、放射性脑病和颈部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分割后加速放疗治疗鼻咽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提高了安全性.
作者:孙力人;何士方;王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表达对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给予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7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标本中ERCC1、XRCC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ERCC1、XRCC1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rP)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ST).结果 78例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3.6% (34/78),XRCC1阳性表达率为34.6%(27/78);根据ERCC1、XRCC1表现分为+/+组16例、+/-或-/+组29例、-/-组33例.+/+组、+/-或-/+组、-/-组临床疗效、TTP及MST依次上升,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XRCC1表达是评估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放射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B7-H4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再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生存率;检测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结果 2组2年期随访显示观察组的2年期生存率为83.87%,对照组为54.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血清AFP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N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可溶性B7-H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放射粒子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2年期生存率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AFP和CEA水平以及下调可溶性B7-H4表达.
作者:叶世富;首峰;张景俊;周永祥;罗志刚;周克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98例,同期收集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减少而Neuropilin-1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所有患者1年期随访结果:33例死亡,65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而Neuropilin-1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降低而Neuropilin-1的水平明显增高,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 +/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组织密度对IMRT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为临床调强计划设计优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方法 分别建立头部(120 KV,380 mAs)、胸部(140 KV,100 mAs)和参考均匀模体(120 KV,130 mAs)3种模式下CT电子密度表,选取20例鼻咽癌IMRT计划分别使用这3种CT电子密度表设计3组计划方案.结果 在OmniPro I'nRT软件中设置3 mm、3%、阈值5为分析限制条件,此20例鼻咽癌IMRT计划的head-head通过率均达到96.44%±2.3%:head-chest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78%±7.1%(P<0.05);head-water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26%±7%(P<0.05).结论 对于IMRT计划优化前选取正确的电子密度是实现大剂量通过率的保证.
作者:胡海芹;陈心得;张怀文;洪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制乳腺癌专用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照组使用普通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我科设计制作乳腺癌专用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在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专用胸带使乳腺癌术后总引流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降低住院总费用.
作者:李侠;张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恩度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会议及欧洲癌症大会的在线论文、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相关评论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关键词包括:“原发性肝癌”,“恩度”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果 TACE联合恩度治疗提高了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S)[相对危险度(RRs) =0.75,95%可信区间(CI):0.61 ~0.93,P=0.009]、2年OS(RRs=0.52,95% CI:0.29 ~0.93,P=0.03)、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RRs=0.59,95% CI:0.45~0.78,P=o.0002),未提高患者的半年OS.联合恩度治疗组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并降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联合恩度治疗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的升高及心电图ST-T改变均未见加重.在影像学上,联合恩度治疗组未减低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血管表面渗透面积.联合恩度治疗组减少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并在术后第7、14、21、30、35天减少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谢华英;陈海燕;徐欣;胡斌;黄仁华;叶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