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

郭建峰

关键词: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癌, 腹腔积液, 血清MMPs, CEA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估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的变化,治疗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2年胃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MMPs、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胃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减少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术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早期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的变化,评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血钙降低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方法 9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颈淋巴清扫程度分为A、B、C3组,检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血液中PTH和钙离子水平.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时出现低值;各组水平间比较为仅甲状腺全切>单侧颈淋巴清扫>双侧颈淋巴清扫;.本后各组患者均有低PTH、低钙症和低血钙症发生,各组比较,双侧颈淋巴清扫>单侧颈淋巴清扫>单纯甲状腺切除(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且程度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可选为检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的时间点.

    作者:彭晓智;黎宗保;裴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癌专用胸带应用于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自制乳腺癌专用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照组使用普通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我科设计制作乳腺癌专用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在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专用胸带使乳腺癌术后总引流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降低住院总费用.

    作者:李侠;张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总体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比较减少,手术成功率较开腹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开腹组比较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评分较开腹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费用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能够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谈宗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麻醉效果好,患者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myc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my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5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NSCLC组织以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myc蛋白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c-myc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胸腔积液、吸烟史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myc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杨先国;戈伟;王建国;陈桂明;蔡鹏;喻刘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应用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将2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4组,每组患者60例.A组为甲状腺全切术,B组甲状腺全切加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C组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D组在C组基础上行对侧大部切除术.对比分析4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并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结果 4组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无病生存率较未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高,但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预后与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各有利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

    作者:张雨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β-葡萄糖醛酸酶在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联合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水平,分析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4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中β-G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入组患者的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β-G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阳性表达程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前血清β-G水平为(16.59±1.69) ng/ml,出院前为(9.23±1.21) n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2.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β-G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腺癌β-G阳性表达率高达85%,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G水平升高,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强度越强,与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郭芳;何阳;张万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患者总共70个肿块使用超声引导,经过粗针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后,经过临床评估符合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标准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在采用化疗前l周以及化疗后手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肿瘤大小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组+PR组)和无效组(SD组+PD组),对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组有7例.在PR组中,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后病灶的RI值及血流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治疗前后病灶的PSV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效组化疗前后病灶内的RI值以及PSV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血流参数以及病灶大小检测,具有客观评价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潇;叶大才;关海天;朱伟强;梁银莉;黄秀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不同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100 U/ml凝血酶,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500 U/ml凝血酶.对2组患者一般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平均操作时间及凝血酶注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凝血酶注射总量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有积极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萍;古旸;金兰;王凤;孟临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抑肽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肽酶应用于脑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于术前12h~术后24 h给予抑肽酶加入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单纯林格氏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麻醉诱导前(T1)、切开硬脑膜(T2)、术后24 h(T3)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脑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2、T3血清TNF-oα、IL-6水平明显高于T1(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肽酶应用于脑肿瘤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改善血清TNF-α、IL-6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久魁;刘晓荣;郑建辉;周晋;刘维田;徐雅彪;张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血管模式、密度及影像学参数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微血管模式、密度以及影像学参数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8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CD31、CD105单克隆抗体表达及检测涎腺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CT灌注参数、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D31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灌注参数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MTT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肿瘤各灌注各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F、PS、BV、MTT与MVD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参数可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微血管密度(MVD)、CD105可特异性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的评价中发挥着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 +/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腮腺癌组织表达KiSS-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腮腺癌组织表达KiSS-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4例腮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腮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中取肿瘤组织采取免疫组化法进行KiSS-1表达检测.根据KiSS-1检测结果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KiSS-1表达阳性为观察组,KiSS-1表达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可能为腮腺癌侵袭、转移抑制基因,腮腺癌组织检测KiSS-1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赖敏栋;乐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替吉奥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约30%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死于肿瘤复发[1-2].目前FOLFOX和FOLFIRE互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二线化疗方案,在上述两种方案化疗失败后如何选择三线方案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院自2012年至2015年8月,采用替吉奥胶囊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8例,现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兰;王艳华;芦珊;宋荣峰;万以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变食品[OR =3,55,95%CI(2.00,6.29) (P <0.0001)],腌制食品[OR=1.86,95%CI(1,45,2.38) (P< 0.00001)]和饮酒[OR=1.81,95%CI(1,13,2.88) (P =20.01)]OR值均大于1,为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OR值大于1,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0.73,1.93) (P=20.50)].结论 霉变、腌制食品和饮酒均为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对居民胃癌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于婷婷;舒晓亮;雷涛;史哲溪;曾瑞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丙泊酚麻醉在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共78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nsay评分;检测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n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h和6h,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素琴;张琼;申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进展期NSCLC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中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NSCLC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中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影像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6例,均为接受4个周期培美曲塞/卡铂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以1:1随机分为巩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不变,巩固组采用培美曲赛单药治疗,以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 巩固组的有效率(42.11%)及疾病控制率(68.42%)和对照组(36.84%和6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PFS(4.4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平均OS(15.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组的粒细胞减少(34.21%)、血小板减少(13.16%)和贫血(44.7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37%,23.68%,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持续一线巩固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使用培美曲塞单药进行巩固化疗药物毒性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孙雅丽;杨艳;张明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中AFP,GPC3,DCP和VEGF 4种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作者:卢凌鹏;黄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98例,同期收集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减少而Neuropilin-1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所有患者1年期随访结果:33例死亡,65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而Neuropilin-1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降低而Neuropilin-1的水平明显增高,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内脑膜血管瘤病1例报告

    脑膜血管瘤病(meningeal angiomatosis,Ma)是发生于颅内的1种罕见疾病,影像学特点并无明显特异,存在一定误诊率.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脑膜血管瘤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3年余于2014年2月22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起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口吐白沫,眼睑上翻,后能自行恢复意识.

    作者:夏瑜;钱锁开;张先斌;温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