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英;李俊玉;刘珺;潘纯国
目的 探讨微血管模式、密度以及影像学参数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8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CD31、CD105单克隆抗体表达及检测涎腺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CT灌注参数、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D31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灌注参数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MTT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肿瘤各灌注各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F、PS、BV、MTT与MVD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参数可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微血管密度(MVD)、CD105可特异性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的评价中发挥着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化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临床上对胃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尚缺少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易于检测的指标.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判定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1].本研究通过观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旨在探讨肿瘤标志物对胃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世庆;侯双雁;李金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麻醉效果好,患者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先期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TC/TP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行新型辅助化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水量以及术后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因子CD3+ CD4+、CD3+ CD56+以及CD3+ CD4 +/CD3+ CD8+与对照组相比,上升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72.4%,显著高于对照组(4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癌肿的复发率、死亡率以及1年生存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期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现象.
作者:张林风;孙文妹;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CHPPC).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肿瘤标志含量、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Kt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PPC是结肠癌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作者:韩建军;贾霖;高飞;何君;贾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肾细胞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icroRNA-421与肾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miR-421表达水平与肾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侵犯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R-421对不同程度的肾癌具有良好的判断效果,可作为不同病理期肾癌的潜在诊断标准.
作者:韩从华;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变食品[OR =3,55,95%CI(2.00,6.29) (P <0.0001)],腌制食品[OR=1.86,95%CI(1,45,2.38) (P< 0.00001)]和饮酒[OR=1.81,95%CI(1,13,2.88) (P =20.01)]OR值均大于1,为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OR值大于1,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0.73,1.93) (P=20.50)].结论 霉变、腌制食品和饮酒均为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对居民胃癌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于婷婷;舒晓亮;雷涛;史哲溪;曾瑞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为首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51例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1.57%(11/51)、2.00% (8/40)、0(32/32).整组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为49.01%(25/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x2=6.586,P=0.045)、HER2过表达型(x2 =4.018,P=0.042)、三阴型(x2 =8.426,P=0.004)是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组化三阴性是独立危险因素(x2=6.964,P=0.008).治疗方式(x2=8.407,P=0.019)、首次治疗后疗效(x2=8.324,P=0.010)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期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而且先放疗获益较大.
作者: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贺春钰;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分为同步放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组患者的相关实验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i)、缺氧诱导因子(HiF-1a)、Monototal、DKK-1]、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同步放疗组相关实验指标(VEGF、DKK-1)、治疗的总有效率、生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序贯放化疗组(P =0.008),其他不良反应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VEGF和DKK-1水平,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梅;王晓华;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2组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液化、肺不张等)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2组血清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值都明显高于术前1天(P<0.05),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能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的变化,治疗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2年胃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MMPs、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胃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减少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郭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中应用氯普鲁卡因与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科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硬膜外分别给予1.0%氯普鲁卡因、1.0%氯普鲁卡因+0.5%罗哌卡因、1.0%氯普鲁卡因+0.7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0.7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持续时间、达到的高平面及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术后B、C、D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持续时间、达到的高平面及其时间均有所增长(P<0.05),Bromage Ⅰ级、Ⅱ级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有所增长,且C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MAP与HR指数的变化程度均为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结论 在妇科肿瘤手术过程中应用氯普鲁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制剂进行麻醉处理时,不同浓度的麻醉药剂合理匹配对麻醉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1.0%氯普鲁卡因+0.75%罗哌卡因将达到较好的硬膜外麻醉处理效果.
作者:张静贻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根治术后直接进行移植皮修复.治疗组在根治术后应用免疫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患者生存率;检测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平均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2.25±0.43)h和(595.78±149.72) mL,与对照组(2.34 ±0.51)h和(604.27±155.33)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2和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采取免疫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降低血清MMP-2和MMP-9含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华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VAC组和GC组.MVAC方案:甲氨蝶呤30 mg/m2和长春花碱3 mg/m2,静脉滴注,第2、15、22天;阿霉素30 mg/m2和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2天为1个化疗周期.GC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C组肿瘤降期率为62.5%;MVAC组肿瘤降期率为32.4%.GC组患者肿瘤降期率显著高于MVAC组(x2=18.602,P=0.000).GC组死亡率为33.3%,MVAC组死亡率为44.1%.G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8.7个,MVA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3,P=20.047).GC组复发率为50.0%,MVAC组复发率为52.9%,2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1,P=20.029).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
作者:温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恩度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会议及欧洲癌症大会的在线论文、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相关评论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关键词包括:“原发性肝癌”,“恩度”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果 TACE联合恩度治疗提高了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S)[相对危险度(RRs) =0.75,95%可信区间(CI):0.61 ~0.93,P=0.009]、2年OS(RRs=0.52,95% CI:0.29 ~0.93,P=0.03)、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RRs=0.59,95% CI:0.45~0.78,P=o.0002),未提高患者的半年OS.联合恩度治疗组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并降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联合恩度治疗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的升高及心电图ST-T改变均未见加重.在影像学上,联合恩度治疗组未减低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血管表面渗透面积.联合恩度治疗组减少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并在术后第7、14、21、30、35天减少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谢华英;陈海燕;徐欣;胡斌;黄仁华;叶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ESD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时间分为≥60 min和<60 main两部分,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对包括肿瘤部位、类型、病理诊断、非抬举征、术中严重出血等5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ESD平均手术时间(50.3-42.8) min,病灶平均大小(31.9 ±44.9)cm2,整块切除率为91.4%,R0切除率为90.5%,治愈性切除率为88.6%.穿孔发生率为5.2%(11/210),迟发性出血率为0.5%(1/21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40 mm或跨结肠袋(OR 3.466;95%CI:1.594~7.538)、病变位于弯曲部(OR 2.270;95% CI:0.175~9.227)是影响结直肠ESD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60min).结论 结直肠肿瘤直径≥40mm或跨结肠袋,病变位于弯曲部可明显延长ESD手术时间,使手术难度增加.
作者:魏振军;王昕;成涛;何玉琦;刘丽丽;金鹏;盛剑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的变化,评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血钙降低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方法 9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颈淋巴清扫程度分为A、B、C3组,检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血液中PTH和钙离子水平.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时出现低值;各组水平间比较为仅甲状腺全切>单侧颈淋巴清扫>双侧颈淋巴清扫;.本后各组患者均有低PTH、低钙症和低血钙症发生,各组比较,双侧颈淋巴清扫>单侧颈淋巴清扫>单纯甲状腺切除(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且程度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可选为检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的时间点.
作者:彭晓智;黎宗保;裴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98例,同期收集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间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减少而Neuropilin-1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GFBP3和Neuropilin-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所有患者1年期随访结果:33例死亡,65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GFBP3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而Neuropilin-1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明显降低而Neuropilin-1的水平明显增高,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也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制乳腺癌专用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照组使用普通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我科设计制作乳腺癌专用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在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专用胸带使乳腺癌术后总引流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降低住院总费用.
作者:李侠;张沛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