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英;陈海燕;徐欣;胡斌;黄仁华;叶明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式对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近期、远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6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标准二野组(n=121),全二野组(n=147),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淋巴结复发情况.结果 标准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71.1%.全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二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 (25/147),明显高于标准二野组的5.8%(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48,P<0.01).标准二野组的5年生存率为29.8%,全二野组的5年生存率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05).标准二野组术后淋巴结复发率为41.3% (50/121),远远高于全二野组的19.0% (28/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59,P<0.01) .结论 与标准二野淋巴清扫术相比,全二野淋巴清扫并未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相反还带来了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作者:郭强;孙振卿;李鹤飞;王海波;张雪波;高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 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0.7±1.2)岁,男女比例为34∶3,平均吸烟指数(809.5 ±77.5)年·支,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19/37),干咳(9/37),痰中带血或咯血(5/37),胸闷气急(18/37).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血清NSE、CEA、CA125水平较单纯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高.胸部CT表现为在肺纤维化病变明显的肺周边近胸膜区域出现了团块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其中8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8/37).病理类型以腺癌(14/37)及鳞癌(13/37)为主.大多数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现合并肺癌时基本已处于肺癌中晚期,预后差,3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发生率高,易漏诊及误诊,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需尽早行相关有创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张楠;雷伟;曾辉;黄建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 +/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NSCLC患者11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患者采用紫杉醇加奈达铂(TP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10 d开始回输DC-CIK细胞,1次/d,输注4次为1个疗程,每次回输前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注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然后再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对照组70例患者仅给予TP方案化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DCR为66.7%,对照组患者DCR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D8+、D56+细胞比值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D8+、D56+细胞比值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CD8+的比值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IL-12、IFN-γ和TNF-oα水平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12、IFN-γ和TNF-α降低显著,P<0.05.结论 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SCLC,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胡振红;吴妍雯;刘海潮;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肺癌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居恶性肿瘤首位[1].病理细胞学是肺癌重要、准确的诊断方法,痰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是病理细胞学中唯一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也是肺癌患者筛查和诊断简单、经济、能接受的有效方法,但敏感性不高,阳性率低,有文献报道[2]其对中央型肺癌的敏感性可达80%,而对周围型肺癌则<20%,周围型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心型[3].敏感性不高与痰标本的质量,尤其与咳痰要求、标本收集技术等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王杏英;李俊玉;刘珺;潘纯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VAC组和GC组.MVAC方案:甲氨蝶呤30 mg/m2和长春花碱3 mg/m2,静脉滴注,第2、15、22天;阿霉素30 mg/m2和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2天为1个化疗周期.GC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C组肿瘤降期率为62.5%;MVAC组肿瘤降期率为32.4%.GC组患者肿瘤降期率显著高于MVAC组(x2=18.602,P=0.000).GC组死亡率为33.3%,MVAC组死亡率为44.1%.G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8.7个,MVA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3,P=20.047).GC组复发率为50.0%,MVAC组复发率为52.9%,2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1,P=20.029).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
作者:温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rtophil elastase,NE)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切除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癌症是否发生转移,分为结肠癌不转移组(n=52)、结肠癌肝转移组(n=32)、结肠癌肺转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上清中NE、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E与IL-6和TNF-α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①结肠癌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癌不转移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低于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NE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E、IL-6及TNF-α的水平在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NE与IL-6(y =0.9919,P=0.0009)及TNF-α(γ=0.9587,P=0.01)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与结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肺的转移.
作者:徐海声;宁四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MPs与CE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的变化,治疗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2年胃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MMPs、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1).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胃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腔积液,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s与CEA水平,减少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郭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应用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将2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4组,每组患者60例.A组为甲状腺全切术,B组甲状腺全切加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C组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D组在C组基础上行对侧大部切除术.对比分析4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并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结果 4组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无病生存率较未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高,但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预后与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各有利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
作者:张雨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根治术后直接进行移植皮修复.治疗组在根治术后应用免疫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患者生存率;检测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平均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2.25±0.43)h和(595.78±149.72) mL,与对照组(2.34 ±0.51)h和(604.27±155.33)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2和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中采取免疫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降低血清MMP-2和MMP-9含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华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各80例.比较2组术中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恢复(体温恢复、术后排气、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尿潴留、淋巴囊肿、盆腔感染、肺栓塞、膀胱/肠道损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够明显减少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郑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12岁以下小儿APL患者,观察组44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维甲酸口服,每天20 mg/m2,三氧化二砷静脉注射,每天10 mg;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维甲酸治疗,剂量为每天40 mg/m2.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82.6%,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P=0.0148.达到CR时间治疗组为(25.2±3.3)天,对照组为(36.5±5.6)天,2组比较,P=0.0096.2组患儿的白细胞峰值、早期死亡率和感染率等指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PML-RAR转阴率为(90.3±5.4)%,较观察组的(82.4±6.8)%高,但是P=0.2539,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2年死亡4例,死亡率为9.09%;对照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37.5%,P=0.0071.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单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相比,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潘睿;朱斌;谢志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CHPPC).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肿瘤标志含量、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Kt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PPC是结肠癌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作者:韩建军;贾霖;高飞;何君;贾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患者总共70个肿块使用超声引导,经过粗针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后,经过临床评估符合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标准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在采用化疗前l周以及化疗后手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肿瘤大小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组+PR组)和无效组(SD组+PD组),对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组有7例.在PR组中,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后病灶的RI值及血流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治疗前后病灶的PSV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效组化疗前后病灶内的RI值以及PSV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血流参数以及病灶大小检测,具有客观评价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潇;叶大才;关海天;朱伟强;梁银莉;黄秀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组织密度对IMRT计划验证通过率的影响,为临床调强计划设计优化提供更好的经验.方法 分别建立头部(120 KV,380 mAs)、胸部(140 KV,100 mAs)和参考均匀模体(120 KV,130 mAs)3种模式下CT电子密度表,选取20例鼻咽癌IMRT计划分别使用这3种CT电子密度表设计3组计划方案.结果 在OmniPro I'nRT软件中设置3 mm、3%、阈值5为分析限制条件,此20例鼻咽癌IMRT计划的head-head通过率均达到96.44%±2.3%:head-chest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78%±7.1%(P<0.05);head-water通过率与head-head通过率比较得到为83.26%±7%(P<0.05).结论 对于IMRT计划优化前选取正确的电子密度是实现大剂量通过率的保证.
作者:胡海芹;陈心得;张怀文;洪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分为同步放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组患者的相关实验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i)、缺氧诱导因子(HiF-1a)、Monototal、DKK-1]、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同步放疗组相关实验指标(VEGF、DKK-1)、治疗的总有效率、生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序贯放化疗组(P =0.008),其他不良反应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VEGF和DKK-1水平,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梅;王晓华;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肾细胞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icroRNA-421与肾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miR-421表达水平与肾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侵犯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R-421对不同程度的肾癌具有良好的判断效果,可作为不同病理期肾癌的潜在诊断标准.
作者:韩从华;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作者:冉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的变化,评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血钙降低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方法 9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颈淋巴清扫程度分为A、B、C3组,检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血液中PTH和钙离子水平.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时出现低值;各组水平间比较为仅甲状腺全切>单侧颈淋巴清扫>双侧颈淋巴清扫;.本后各组患者均有低PTH、低钙症和低血钙症发生,各组比较,双侧颈淋巴清扫>单侧颈淋巴清扫>单纯甲状腺切除(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且程度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术后第1天可选为检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的时间点.
作者:彭晓智;黎宗保;裴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恩度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会议及欧洲癌症大会的在线论文、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相关评论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关键词包括:“原发性肝癌”,“恩度”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果 TACE联合恩度治疗提高了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S)[相对危险度(RRs) =0.75,95%可信区间(CI):0.61 ~0.93,P=0.009]、2年OS(RRs=0.52,95% CI:0.29 ~0.93,P=0.03)、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RRs=0.59,95% CI:0.45~0.78,P=o.0002),未提高患者的半年OS.联合恩度治疗组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并降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联合恩度治疗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的升高及心电图ST-T改变均未见加重.在影像学上,联合恩度治疗组未减低患者的血流量、血容量、血管表面渗透面积.联合恩度治疗组减少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并在术后第7、14、21、30、35天减少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谢华英;陈海燕;徐欣;胡斌;黄仁华;叶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