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的疗效及 Cyfra21-1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任光辉;郝晓妍;马斌林

关键词:口腔鳞癌, 手术联合化疗, CYFRA21-1, 预后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及相关肿瘤标志物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观察组)或常规化疗(对照组)联合手术治疗,各60例,收集血清样本并检测血清中Cyfra21-1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原发病灶大小变化、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淋巴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Cyfra21-1含量肿瘤复发及已死亡患者高于存活和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口腔鳞癌有效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前Cyfra21-1水平对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作用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健康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肺癌患者(病例组)化疗前PT、FIB、APTT、PLT、PCT、MPV、PDW值均显著大于健康组( 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PT、FIB、APTT、PLT、PCT、MPV、PDW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4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T、FIB、APTT、PLT、P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所改善,MPV、PDW值在化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化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巫翠华;黄立霞;陈延伟;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组)与VATS肺叶切除术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VATS组),于术后第7与第14天(早期阶段)及术后1年(晚期阶段)进行对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容积1秒(FEV1.0),与峰值流速(PFR)进行测量。结果 VATS组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优于标准组:动脉氧分压测量(氧分压)(P=0.054),动脉血氧饱与度(O2SAT)(P=0.063),FVC(P=0.10),与FEV1.0(P=0.08)。 VATS组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PFR显著优于标准组,(P=0.008,P=0.03)。 VATS组与标准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VATS组(84.13±17.21)次/分,(73.67±10.32)次/分;标准组(86.13±19.67)次/分,(72.24±14.21)次/分,组间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4 d降至术前水平,标准组于术后第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比较,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具有优势,尤其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作者:赵纯诚;郭志强;王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肾抗癌方对 TAM 诱导的小鼠 Lewis 肺癌中 VEGF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抗癌方对不同活化表型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诱导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不同活化表型TAM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TAM模型对照组;TAM中药组;活化TAM模型对照组;活化TAM中药组。于接种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21天处死各组小鼠,剥离皮下肿瘤,流式细胞仪检测TAM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在建模第21天,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各模型对照组,TAM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活化TAM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20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各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低于各模型对照组。结论补肾抗癌方可能通过抑制TAM和VEGF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作者:赵庆香;邓海滨;吴继;王中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腹膜浆液性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和P53印记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盆腔浆液性癌的病理形态学十分相似,输卵管上皮中Bcl-2表达及P53印记也证明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与输卵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实际包括了卵巢、输卵管和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它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很相似,输卵管可能是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发源地。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建议预防性切除输卵管,以减少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

    作者:聂波;陈琼荣;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4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素当中的肿瘤发现方式和身体状态是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因素中的静脉浸润和渗透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是否使用α干扰素辅助治疗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为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的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沙键;郦俊生;李立;赵宏;潘良;程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 HE4和 CA125检测及 ROMA 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清CA125、HE4检测及ROMA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04例盆腔包块待查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卵巢良性病变组和恶性卵巢癌组,并选取1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女性的CA125、HE4水平,并计算ROMA值。结果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分别为(478.53±930.42) U/ml、(228.02±374.24)pmol/L,卵巢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0.64±62.04)U/ml、(37.42±9.28)pmol/L。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卵巢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CA125、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未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5.6%,低风险性ROMA值<5.6%;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17.5%,低风险性ROMA值<17.50%。未绝经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2%、74.68%、35.04%、88.73%,绝经组分别为58.27%、71.43%、95.52%、14.26%,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1%、74.49%、67.88%、66.05%。结论血清HE4和CA125检测及ROMA模型,对评估恶性卵巢癌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恶性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作者:张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介素-11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的常见高发肿瘤,放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同期化疗能够增加其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由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放疗中断或总疗程延长,从而降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因此,防治鼻咽癌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白介素-11漱口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脉注射的方法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正清;俞根;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超声下钛夹基准标记对食管癌内扩边变化的评估作用

    目的:通过实时透视食管超声下置入的钛夹位移,评估食管病灶内扩边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超声探察病灶,病灶的上下端置入金属钛夹做基准标记,在模拟放疗体位下直接采集透视图像分析,分别记录平静呼吸和屏气状态下钛夹的空间位移。结果60例患者完成试验,74个病灶,137枚钛夹被置入。透视观察到134个(97.8%),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钛夹运动呈规律性振动,振动频率与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相关。在平静呼吸状态下,钛夹移动的极值和中值分别为:头脚方向:(0.7~14.0 mm,7.5 mm)、左右方向(0.4~5.6 mm,2.0 mm)、前后方向(0.6~9.0 mm,2.3 mm);在屏气状态下,钛夹移动的极值和中值分别为:头脚方向(0.2~3.3 mm,1.5 mm)、左右方向(0.2~3.3 mm,1.1 mm)、前后方向(0.3~3.7 mm,1.5 mm)。结论呼吸运动、心脏搏动、食管病灶位置影响食管病灶内扩边值,其中呼吸运动是主要因素。食管超声钛夹基准标记下的实时透视技术,安全可靠。

    作者:郭金栋;李明峰;赵蕾;王家明;吕长兴;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远期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180例患者中单纯行调强放疗73例,放化疗107例。对于锁骨上区以及下颈部选择常规的颈前半野技术照射,而上颈部以及鼻咽靶体积应用全程的调强放疗技术进行照射。比较各组间远期预后。结果18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4±4.7)个月,随访时间超过3年98例,3年OS、LRFR、DMFR以及PFS分别为82.8%、90.6%、83.3%和75.0%。38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不同亚组患者间远期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早则生存率越高,T3-4N2-3期患者疗效差。治疗方式不同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亚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远期疗效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分期越早其生存率越高,T3-4 N2-3期患者疗效差。

    作者:陈达桂;黄海欣;陈海辉;李桂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和 MRI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CT与MRI对于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并评估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在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中,CT准确率为82.1%,MRI准确率为94.6%。在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中,CT准确率为71.4%,MRI准确率为87.5%。在对卵巢癌的分期诊断中,CT准确率为73.2%,MRI准确率为89.3%。在对卵巢癌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中,CT总的准确率为49.2%,MRI总的准确率为84.1%。结论对卵巢癌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

    作者:程金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和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和43%,总生存率分别为43%和29%。输血,无肿瘤包膜和卫星灶与患者总生存率相关。且只有输血、无肿瘤包膜、卫星灶、切除缘<10 mm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肿块切除术仍是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早期复发率高。

    作者:李芳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 EGFR 突变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PFS及 OS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及OS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交替吉非替尼组,B组为单用吉非替尼组。比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总缓解率( ORR);对比A、B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期( OS)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5例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B组4例患者退出。 A组患者ORR为68.89%,B组ORR为4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的PFS、OS和QoL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交替靶向药物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顺欢;刘淳;蔡彦敏;郑锐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肿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尚未分化的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骨髓中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1]。某些研究表明[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在促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广泛的癌症模型作用。事实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上皮癌的亚型中已被证实为亲恶性,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皮肤癌或前列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驱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发现[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会促进某些间质癌的进展,诸如骨肉瘤,认为部分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恶变而来。

    作者:童春(综述);郭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iR-20 b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miR-20b对大肠癌( CR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miR-20b模拟物转染CRC细胞株HCT-116,qRT-PCR检测转染后miR-20b的表达,分别应用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cl-w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miR-20b模拟物后,HCT-116细胞中miR-20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HCT-116细胞增殖减弱(P<0.05),凋亡增强(P<0.05)。 miR-20b可作用于Bcl-w mRNA的3′-UTR,使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转染后Bcl-w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HCT-116细胞中miR-20b表达水平,可抑制其靶基因Bcl-w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增加凋亡的作用。

    作者:吴巍芸;周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FTY720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FTY720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FTY720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系OVCAR-3,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FTY720对OVCAR-3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FTY720作用时间的延长,OVCAR-3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且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上升。 Western-blot结果显示Caspase3和Caspase9都受到了激活。结论 FTY720可以诱导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发生凋亡,并且激活内源性Caspase途径和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这可能是FTY720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谭文华;刘巍;李委佳;麻世红;王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 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裸鼠随机分为3组:雌激素组(A组)10只、雌孕激素联合组(B 组)10只、对照组(C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联合黄体酮注射液0.06 ml、灭菌油剂0.06 ml,每3天给药,3周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在3组中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无影响。

    作者:王艺;帅经纬;李隆玉;罗海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外肺母细胞瘤文献计量和研究热点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状况,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至今发表的有关肺母细胞瘤研究文献的主题词,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统计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形成主题词共现矩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矩阵做聚类分析,得到该主题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有关肺母细胞瘤文献206篇,出现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29个,通过对这29个高频主题词聚类得到4个研究热点。结论目前国外对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病理、手术、诊断、基因等方面。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方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逆转丝裂霉素对人胃癌 SGC7901/VCR祼鼠移植瘤耐药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 ROS )逆转人胃癌 SGC7901/VCR 细胞裸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 MMC)的耐药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MMC组( MMC 2.5 mg/kg)、ROS组( ROS 100 mg/kg)、MMC+ROS中剂量组( MMC 2.5 mg/kg+ROS 50 mg/kg)、MMC+ROS高剂量组(MMC 2.5 mg/kg+ROS 100 mg/kg)、MMC+CSA组(MMC 2.5 mg/kg+CSA 50 mg/kg)。每组8只裸鼠;用药40天后,观察各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检测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MC组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高剂量组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MMC组比较,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MMC组中P-gp、MGr1-Ag蛋白表达强,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MMC组P-gp、MGr1-Ag蛋白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中其表达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瘤体生长,罗格列酮可下调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部分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的耐药性。

    作者:廖文秋;张琍;李国庆;刘小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温度 CO2气腹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血 pH、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不同温度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和二氧化碳分压[ p( CO2)]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各30例。 A组CO2气腹15℃,B组CO2气腹22℃,C组CO2气腹37℃。于术中10 min、30 min和60 min时分别测量并比较患者动脉血pH和p( CO2)的变化。结果各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H均显著下降,p( CO2)均显著上升,各时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变化愈加明显,60 min时,A组pH高(7.38±0.05)且p(CO2)低(42.58±2.35)mmHg,C组pH低(7.32±0.03)且p(CO2)高(47.42±2.63)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CO2气腹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则pH越低且p( CO2)越高,温度越低则pH越高且p( CO2)越低,适当控制温度可明显抑制pH下降和p( CO2)升高。

    作者:刘正清;郭立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ERCC1蛋白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结果7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84%,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指数无关;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7.86%)低于阴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短于阴性组(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倪裕丰;丁罡;刘合代;赵其德;丁昭珩;梁洪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