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逆转丝裂霉素对人胃癌 SGC7901/VCR祼鼠移植瘤耐药作用的研究

廖文秋;张琍;李国庆;刘小叶

关键词:罗格列酮, 多药耐药, 移植瘤, P-gp蛋白, MGr1-Ag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 ROS )逆转人胃癌 SGC7901/VCR 细胞裸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 MMC)的耐药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MMC组( MMC 2.5 mg/kg)、ROS组( ROS 100 mg/kg)、MMC+ROS中剂量组( MMC 2.5 mg/kg+ROS 50 mg/kg)、MMC+ROS高剂量组(MMC 2.5 mg/kg+ROS 100 mg/kg)、MMC+CSA组(MMC 2.5 mg/kg+CSA 50 mg/kg)。每组8只裸鼠;用药40天后,观察各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检测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MC组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高剂量组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MMC组比较,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MMC组中P-gp、MGr1-Ag蛋白表达强,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MMC组P-gp、MGr1-Ag蛋白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中其表达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瘤体生长,罗格列酮可下调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部分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的耐药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精子蛋白32前体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子蛋白32前体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检测54例脑胶质瘤患者精子蛋白32前体(OY.TES-1)mRNA和其表达的蛋白。常规治疗后对患者生存率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精子蛋白32前体与脑胶质瘤复发的关系。结果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阳性患者复发率为93.55%,其表达蛋白阳性复发率为94.44%。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与其表达蛋白复发率为78.26%。结论诊断脑胶质瘤时,检测精子蛋白32前体( OY.TES-1) mRNA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复发的情况。

    作者:段玲;黄廷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ERCC1蛋白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结果7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84%,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指数无关;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7.86%)低于阴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短于阴性组(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倪裕丰;丁罡;刘合代;赵其德;丁昭珩;梁洪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乳腺癌病灶的敏感性及其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疑似乳腺癌的患者在术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病理检查诊断乳腺癌56例,余4例为乳腺良性肿块。 X线、US、CT、MRI检查分别确诊乳腺癌40例、48例、49例、50例,其敏感度分别为71.4%、85.7%、87.5%、89.3%。特异度分别为50.0%、75.0%、75.0%、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8.0%、98.0%、9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1%、27.3%、30.0%、33.3%。 US、CT、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ROC线下面积与X线钼靶相比,P<0.05;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P均>0.05。结论与X线钼靶相比,US、CT、MRI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李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白血病患者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38例患者中,脾浸润83例,肝浸润14例,淋巴结浸润57例,软组织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7例,骨浸润6例,胸腺浸润6例,颅内浸润3例,胸腔浸润3例,直肠、眼、牙龈、前列腺、子宫颈、乳腺、甲状腺、鼻咽部、腮腺等浸润各1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局部病灶经病检证实。结论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早期诊断困难,需对这一类白血病提高警惕。

    作者:曹红花;吴娜;申政磊;梁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 EGFR 突变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PFS及 OS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疗交替靶向药物治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及OS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交替吉非替尼组,B组为单用吉非替尼组。比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总缓解率( ORR);对比A、B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期( OS)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5例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B组4例患者退出。 A组患者ORR为68.89%,B组ORR为4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的PFS、OS和QoL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交替靶向药物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顺欢;刘淳;蔡彦敏;郑锐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以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8水平,对比2组患者的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4.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93%,2组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6.90%,腹泻的发生率为13.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比值为(1.29±0.03),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4/CD8比值为(1.13±0.03),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4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素当中的肿瘤发现方式和身体状态是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因素中的静脉浸润和渗透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是否使用α干扰素辅助治疗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身体状态、静脉浸润、渗透方式及组织学分级为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的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沙键;郦俊生;李立;赵宏;潘良;程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组)与VATS肺叶切除术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VATS组),于术后第7与第14天(早期阶段)及术后1年(晚期阶段)进行对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容积1秒(FEV1.0),与峰值流速(PFR)进行测量。结果 VATS组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优于标准组:动脉氧分压测量(氧分压)(P=0.054),动脉血氧饱与度(O2SAT)(P=0.063),FVC(P=0.10),与FEV1.0(P=0.08)。 VATS组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PFR显著优于标准组,(P=0.008,P=0.03)。 VATS组与标准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VATS组(84.13±17.21)次/分,(73.67±10.32)次/分;标准组(86.13±19.67)次/分,(72.24±14.21)次/分,组间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4 d降至术前水平,标准组于术后第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比较,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具有优势,尤其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作者:赵纯诚;郭志强;王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19.3%。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高,为29.3%;单纯放疗组发生率为16.3%,单纯手术治疗组发生率为8.9%,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7.9%,术中无淋巴清扫者为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8%,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者发生率为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同治疗方式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淋巴水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术后联用放疗及放疗剂量。

    作者:孙小红;孔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采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TBNA)在对CT诊断后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癌患者87例,均进行TBNA检查,并与刷检和钳检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刷检阳性率59.77%,钳检阳性率58.62%,TBNA阳性率74.71%,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刷检、钳检阳性诊断患者均在TBNA中诊断为阳性。结论 TBNA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性佳,对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卜荣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 HE4和 CA125检测及 ROMA 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清CA125、HE4检测及ROMA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04例盆腔包块待查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卵巢良性病变组和恶性卵巢癌组,并选取1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女性的CA125、HE4水平,并计算ROMA值。结果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分别为(478.53±930.42) U/ml、(228.02±374.24)pmol/L,卵巢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0.64±62.04)U/ml、(37.42±9.28)pmol/L。恶性卵巢癌组患者CA125、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卵巢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CA125、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未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5.6%,低风险性ROMA值<5.6%;绝经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风险性ROMA值≥17.5%,低风险性ROMA值<17.50%。未绝经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2%、74.68%、35.04%、88.73%,绝经组分别为58.27%、71.43%、95.52%、14.26%,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1%、74.49%、67.88%、66.05%。结论血清HE4和CA125检测及ROMA模型,对评估恶性卵巢癌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恶性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作者:张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逆转丝裂霉素对人胃癌 SGC7901/VCR祼鼠移植瘤耐药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 ROS )逆转人胃癌 SGC7901/VCR 细胞裸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 MMC)的耐药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MMC组( MMC 2.5 mg/kg)、ROS组( ROS 100 mg/kg)、MMC+ROS中剂量组( MMC 2.5 mg/kg+ROS 50 mg/kg)、MMC+ROS高剂量组(MMC 2.5 mg/kg+ROS 100 mg/kg)、MMC+CSA组(MMC 2.5 mg/kg+CSA 50 mg/kg)。每组8只裸鼠;用药40天后,观察各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检测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MC组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高剂量组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MMC组比较,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MMC组中P-gp、MGr1-Ag蛋白表达强,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MMC组P-gp、MGr1-Ag蛋白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MMC+ROS大剂量组、MMC+CSA组中其表达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瘤体生长,罗格列酮可下调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gp和MGr1-Ag蛋白的表达。罗格列酮可部分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的耐药性。

    作者:廖文秋;张琍;李国庆;刘小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介素-11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的常见高发肿瘤,放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同期化疗能够增加其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由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放疗中断或总疗程延长,从而降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因此,防治鼻咽癌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白介素-11漱口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静脉注射的方法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正清;俞根;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20 ml)。记录手术前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微循环。

    作者:范昌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XPF 无义突变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XPF C2169A无义突变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及64例胃癌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应用Taqman MGB探针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XPF蛋白的情况。结果48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2169A无一发生突变,然而64例胃癌组织中发现32例(50%)发生突变,并导致XP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羧基端失去194个氨基酸;XPF C2169A突变仅出现在癌组织中,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没有突变;突变后表达的截断蛋白tXPF不能与ERCC1相互作用,迅速通过泛素化降解。结论胃癌中XPF C2169A主要是单等位基因突变,表明XPF是一个单倍型剂量不足修复基因,XPF C2169A突变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魏中华;黄琴;高军;金艳凤;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 FOLFOX 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1次/天;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 d1-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患者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1 mg,2次/周,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34/45)、55.56%(25/45)、37.78%(17/45),与对照组71.11%(32/45)、35.56%(16/45)、24.44%(11/45)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治疗组升高较为显著( P<0.05)。结论相比FOLFOX方案化疗来说,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提高患者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董霞;李欠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外肺母细胞瘤文献计量和研究热点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状况,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至今发表的有关肺母细胞瘤研究文献的主题词,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统计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形成主题词共现矩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矩阵做聚类分析,得到该主题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有关肺母细胞瘤文献206篇,出现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29个,通过对这29个高频主题词聚类得到4个研究热点。结论目前国外对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病理、手术、诊断、基因等方面。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方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对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TAI)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组有效率和控制率[76%(19/25)和92%(23/25)]均明显较TAI组[28%(7/25)和68%(17/25)]高(P<0.05);TACE组0.5、1、2生存率[92%(23/25)、56%(14/25)、16%(4/25)]均明显较TAI组[64%(16/25)、40%(10/25)、8%(2/25)]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9/25)、28%(7/25)]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较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好。

    作者:陆若飞;施海辉;黄桃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 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侵袭性B-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80.0%(16/2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8/20),P<0.05。不良反应发热例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麦柏坚;萧翠萍;宋颖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2.17%和4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3,P=0.449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96%和81.8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0,P=0.6345)。2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3~10个月,观察组平均进展期(5.78±2.12)个月;对照组平均进展期(5.82±2.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39,P=0.9494)。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的胃肠毒性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毒性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6,P=0.3494)。结论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郭敏;陈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