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顺欢;刘淳;蔡彦敏;郑锐年
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术前PET-CT显像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柳阳春;徐全;章晔;林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裸鼠随机分为3组:雌激素组(A组)10只、雌孕激素联合组(B 组)10只、对照组(C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6 ml联合黄体酮注射液0.06 ml、灭菌油剂0.06 ml,每3天给药,3周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在3组中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雌孕激素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模型卵巢组织中Bcl-2表达无影响。
作者:王艺;帅经纬;李隆玉;罗海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子蛋白32前体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检测54例脑胶质瘤患者精子蛋白32前体(OY.TES-1)mRNA和其表达的蛋白。常规治疗后对患者生存率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精子蛋白32前体与脑胶质瘤复发的关系。结果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阳性患者复发率为93.55%,其表达蛋白阳性复发率为94.44%。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mRNA与其表达蛋白复发率为78.26%。结论诊断脑胶质瘤时,检测精子蛋白32前体( OY.TES-1) mRNA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复发的情况。
作者:段玲;黄廷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1次/天;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 d1-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患者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1 mg,2次/周,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34/45)、55.56%(25/45)、37.78%(17/45),与对照组71.11%(32/45)、35.56%(16/45)、24.44%(11/45)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治疗组升高较为显著( P<0.05)。结论相比FOLFOX方案化疗来说,采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提高患者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董霞;李欠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6q12 rs38036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罹患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 Ovi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应用Stata/SE 12.0对全部关于16q12 rs380366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检索到30篇相关文献,25篇纳入研究的文献中,累计病例69127例,对照95954例。总研究人群分析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16q12 rs3803662位点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群、亚洲人群和混合人群乳腺癌的罹患风险。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rs3803662 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罹患风险。与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相比,rs3803662 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携带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结论排除非洲人群,16q12 rs3803662位点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个体罹患乳腺癌风险。
作者:范艳玲;郭子健;杨晓丹;吴小红;余波;李莉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单纯睾丸切除与睾丸切除后联合大雄激素阻断( maximum androgen blockade,MAB)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划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睾丸切除治疗,共17例;第二组为睾丸切除加大雄激素阻断( MAB)治疗,共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尿流率、前列腺大小及生存时间和质量。结果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治疗组;而且两组在治疗12个月后,尿流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疗法降低血清中PSA水平效果更佳。结论睾丸切除联合大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不仅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汪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19.3%。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高,为29.3%;单纯放疗组发生率为16.3%,单纯手术治疗组发生率为8.9%,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7.9%,术中无淋巴清扫者为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8%,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者发生率为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同治疗方式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淋巴水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术后联用放疗及放疗剂量。
作者:孙小红;孔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腹膜浆液性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和P53印记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盆腔浆液性癌的病理形态学十分相似,输卵管上皮中Bcl-2表达及P53印记也证明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与输卵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实际包括了卵巢、输卵管和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它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很相似,输卵管可能是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发源地。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建议预防性切除输卵管,以减少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
作者:聂波;陈琼荣;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抗癌方对不同活化表型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诱导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不同活化表型TAM的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TAM模型对照组;TAM中药组;活化TAM模型对照组;活化TAM中药组。于接种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第21天处死各组小鼠,剥离皮下肿瘤,流式细胞仪检测TAM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在建模第21天,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各模型对照组,TAM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活化TAM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20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各模型对照组,各中药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低于各模型对照组。结论补肾抗癌方可能通过抑制TAM和VEGF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作者:赵庆香;邓海滨;吴继;王中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白血病患者髓外浸润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38例患者中,脾浸润83例,肝浸润14例,淋巴结浸润57例,软组织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7例,骨浸润6例,胸腺浸润6例,颅内浸润3例,胸腔浸润3例,直肠、眼、牙龈、前列腺、子宫颈、乳腺、甲状腺、鼻咽部、腮腺等浸润各1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局部病灶经病检证实。结论以髓外浸润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早期诊断困难,需对这一类白血病提高警惕。
作者:曹红花;吴娜;申政磊;梁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EA和CA19-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A和CA19-9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EA和CA19-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CEA表达与M分期显著相关,与其他临床参数无相关性。 CA19-9表达与性别、年龄、T期、N期、M期、Duke分期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CEA和CA19-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存期无相关性,但CEA和CA19-9联合检测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预后。结论 CEA表达与结直肠癌M分期显著相关, CEA和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作者:韩潞;江勇;谭卫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当前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状况,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至今发表的有关肺母细胞瘤研究文献的主题词,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统计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形成主题词共现矩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矩阵做聚类分析,得到该主题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有关肺母细胞瘤文献206篇,出现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29个,通过对这29个高频主题词聚类得到4个研究热点。结论目前国外对肺母细胞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病理、手术、诊断、基因等方面。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方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侵袭性B-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80.0%(16/2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8/20),P<0.05。不良反应发热例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麦柏坚;萧翠萍;宋颖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及相关肿瘤标志物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观察组)或常规化疗(对照组)联合手术治疗,各60例,收集血清样本并检测血清中Cyfra21-1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原发病灶大小变化、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淋巴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Cyfra21-1含量肿瘤复发及已死亡患者高于存活和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口腔鳞癌有效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前Cyfra21-1水平对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任光辉;郝晓妍;马斌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肿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尚未分化的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骨髓中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1]。某些研究表明[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在促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广泛的癌症模型作用。事实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上皮癌的亚型中已被证实为亲恶性,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皮肤癌或前列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驱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发现[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会促进某些间质癌的进展,诸如骨肉瘤,认为部分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恶变而来。
作者:童春(综述);郭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TBNA)在对CT诊断后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肺癌患者87例,均进行TBNA检查,并与刷检和钳检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刷检阳性率59.77%,钳检阳性率58.62%,TBNA阳性率74.71%,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刷检、钳检阳性诊断患者均在TBNA中诊断为阳性。结论 TBNA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性佳,对疑似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卜荣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不同性别的差异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6±11.2)岁,两种性别的发病高峰期均为60~69岁,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吸烟史48例(64.0%),男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乡镇发病比例为2.17∶1,主要以LD、中心型为主,不同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以及肺外症状,不同性别间首发症状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位置于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多,其中男性患者中以右肺上叶为多见,女性患者为右肺下叶为多见,略有差异。结论小细胞肺癌发病以男性为主,而吸烟史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多位于右肺上叶。
作者:顾凤华;顾国建;练玲芝;陈伟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TY720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增殖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FTY720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系OVCAR-3,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FTY720对OVCAR-3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FTY720作用时间的延长,OVCAR-3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且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上升。 Western-blot结果显示Caspase3和Caspase9都受到了激活。结论 FTY720可以诱导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发生凋亡,并且激活内源性Caspase途径和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这可能是FTY720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谭文华;刘巍;李委佳;麻世红;王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VAD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29%(29/34)、5.88%(2/34),与对照组67.65%(23/34)、20.59%(7/34)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骨髓浆细胞数和M蛋白值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和β2微球蛋白值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治疗组则变化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值和β2微球蛋白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徐荣香;邓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选择42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29例,单侧手术治疗者8例,未进行手术治疗者5例,采用WHOQOL-100量表做为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的标准。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为83.3%,双侧肾手术治疗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行双侧肾脏手术者WHOQOL-100量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行双侧肾手术治疗者(P<0.05)。结论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治疗应以双侧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为主,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童运涛;沈皓;罗进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