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蟾素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观察

徐冬梅;刘丽娟

关键词:华蟾素, 卡培他滨, 老年, 胃癌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对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华蟾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Karnofsky评分以及疼痛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改善和稳定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肯定,且可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一线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一线乳腺癌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2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两个治疗周期后依RECIST1.0标准评价疗效;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12个月生存函数。结果82例患者均完成2个以上疗程的化疗,治疗有效率为40.24%,疾病控制率为70.73%;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皮疹等,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年生存率为54.88%。结论美曲塞联合顺铂对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慧;黄海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 E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经子宫内膜活检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105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07例良性子宫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留取血清样本检测HE4和CA125水平。CA125的正常值界定为<35 kU/L。 HE4设定两个界值点分别为:70 pmol/L和150 pmol/L。结果 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为20.0%,而HE4以70 pmol/L和150 pmol/L作为界值点的敏感度分别为58.1%和35.2%。 HE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为100%,两个界值点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和61.2%),而CA125特异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35.0%,阴性预测值为44.7%)。结论 HE4可作为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HE4设定70 pmol/L为界值点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佳。

    作者:王杏芹;马潇潇;蒋凤军;黄泽俊;王长华;任瑞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1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与腔镜组,每组各76例。开腹组接受传统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腔镜组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5年生存率及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 FACT-G)评分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长(P<0.05),但出血量较少(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P<0.05),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2组术后1~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与年龄、性别、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腔镜组术后1~5年FACT-G评分高于开腹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术后短期及长期生存质量腹腔镜手术显著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宋丰杰;刘文杰;刘凌玉;李雷;谭先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代谢特点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代谢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和基线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有无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其年龄无组间差异,但是合并 DM胃癌患者的体重、BM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显著高于无DM患者;其余代谢指标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糖尿病呈正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代谢显著紊乱;糖代谢异常与胃癌的分期、浸润、转移呈正相关性。

    作者:程奎;张娟;胡淑芳;荣太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方案对低分化胃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低分化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低分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75例患者。治疗组1: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DOCOX组)=多西他赛60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组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 DOCOX+G)=DOCOX+替吉奥首次剂量400 mg/m2,后改为250 mg/m2,每7天为1个周期。以无进展生存期( PFS)为研究首要目标。缓解率,响应时间和安全的持续时间为次要研究目标。结果DOCOX组和DOCOX+G组:胃癌比例分别为44%、41%,胃食管交界处癌变分别为51%、55%。两种癌变皆有的比例分别为5%和4%。缓解速度分别为26.5%和3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7和5.1个月(95%可信区间(CI)3.0~5.6/4.3~5.9);1年生存率:39.1%和33.0%,中位总生存期:8.5和9.4个月;反应时间中位数:7.3和5.6个月。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0%,4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3%,19%),腹泻(12%,17%),疲劳(12%,17%)和白细胞减少症(7%,14%)。结论两药联合方案治疗疗效并不差于三药方案,并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更适合老年患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浮;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2.46±18.71)min、术中出血量(43.59±10.36)ml、切口长度(3.75±1.14)cm、术后引流量(367.35±108.54)ml、引流时间(3.24±1.06)d、术后住院时间(7.15±2.38)d,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6.37±30.69)min、术中出血量(128.71±20.40)ml、切口长度(18.46±2.81) cm、术后引流量(653.41±150.73) ml、引流时间(5.82±1.30) d、术后住院时间(11.34±3.62)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77%,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但切忌不可盲目追求“微创治疗”,应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陈有东;艾成;何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切断迷走神经干)和观察组(保留迷走神经干),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及胃的静息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胃酸分泌量、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胰多肽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返酸、嗳气、胸骨烧灼感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干能够提高早中期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患者术后消化功能。

    作者:车金泽;季福建;刘选文;赵阳;房学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J-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肺鳞癌细胞株SK-MES-1和HTB-182细胞株。构建DJ-1siRNA,siRNA感染细胞。采用WB验证DJ-1siRNA的干扰情况,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观察DJ-1 si RNA干扰情况、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DJ-1 siRNA干扰组中DJ-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组和BC组,DJ-1 siRNA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慢于NC组和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J-1基因能够抑制肺鳞癌细胞增殖,阻碍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锦章;黄维;郑大勇;李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华蟾素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对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华蟾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Karnofsky评分以及疼痛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改善和稳定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肯定,且可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冬梅;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C-CIK 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2例实验组和19例对照组。将实验组自体DC-CI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再过继回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维持治疗。对过继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诱导后CD表面CD1a、CD83、CD86和HLA-DR分子阳性率均较诱导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后DC-CIK表面CD3、CD8和CD56阳性率均较CIK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QOL、Ag-NOR和外周血IL-12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肾功能、24 h尿液轻链、血清M 蛋白、β2-M、骨髓瘤细胞比例均相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过继治疗难治性M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帮助患者带瘤长期生存,获得较大受益。

    作者:徐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远端 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胃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胃癌的疗效。方法120例胃癌患者,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D2根治术51例(观察组),传统开腹手术69例(对照组)。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指标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施行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2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7例(P>0.05)。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D2胃癌根治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ACE 联合热学疗法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热学疗法高能聚焦超声( 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肝癌晚期患者,按照实际实施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TACE+HIFU)50例和对照组(TACE)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HIF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FP水平变化情况、病灶影像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复查肝功能,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行TACE治疗后CT平扫图像可见肿瘤区域内出现大量碘油沉积,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TACE术后行HIFU治疗后MRI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区域有明显凝固性坏死灶出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AFP,促进肝癌病灶缩小和坏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贾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对大肠癌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CEACAM1)对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60例大肠癌患者根据局部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远处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每组各30例。另选正常大肠粘膜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和免疫组学法分别检测血清中sICAM-1水平和肿瘤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EACAM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CEACAM1是防治大肠癌及其浸润转移的有效靶点,与大肠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肿瘤的转移情况。

    作者:蒋敦科;刘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臂皮瓣修复舌鳞状细胞癌术后舌缺损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观察

    目的:比较前臂皮瓣修复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术后舌缺损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52例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方案均为改良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MSOHND),舌部缺损分别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修复(研究组)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照组)。术后12个月,进行生存质量问卷( UW-QOL)调查,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另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结果 UW-QOL评分显示,研究组肩活动、吞咽、语言、肩功能以及总得分分别为(68.1±19.0)、(59.1±14.1)、(55.5±20.3)、(57.3±27.9)、(897.5± 65.2)分,对照组肩活动、吞咽、语言、肩功能以及总得分分别为(84.4±18.6)、(78.2±19.8)、(80.1±20.4)、(89.4± 16.0)、(754.2±101.3)分,上述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SES评分分别为(36.5±4.1)、(32.9±3.0)、(24.5±4.1)分,对照组SAS、SDS、SES评分分别为(42.0±4.2)、(39.6±4.1)、(18.4± 3.1)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MSOHND及前臂皮瓣修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隋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3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93例患者共出现13例14v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98%。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与病灶位置、肿瘤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灶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方面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Ⅲ~Ⅳ型、淋巴结转移数量N3及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均为影响胃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病死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具有上述指标的患者具有更高的14v组淋巴结转移风险,在术前应明确患者的各项指标,制定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在确保患者的淋巴屏障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清除癌灶,保证其预后及生存质量。

    作者:季良;屈陈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苦参碱及联合顺铂对宫颈癌 SiHa 细胞中 TSLC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及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TSL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株为试验材料,采取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并计算细胞抑制率。采取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分析TSLC1 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顺铂、苦参碱联合顺铂均可显著抑制SiHa细胞体外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抑制率高于苦参组、顺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TSLC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影响效果更强,组间不同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高于顺铂组、苦参碱组,同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与苦参碱组同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及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TSLC1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蕾;王纯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ESD与EMR(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EMR组(P<0.05);ESD组可能治愈性切除率、非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率和穿孔率分别为3.53%和2.35%,均显著低于EMR组的19.30%和8.77%(P<0.05);ESD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学队;沈静侠;王东江;崔庆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分析特定疾病,无病,转移(区域及远)无瘤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Wilcoxon 检验来比较存活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临床特征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腮腺恶性肿瘤,cT4分期是显著的临床预后因素( P=0.0055,对数秩),亦为面部神经受累的临床特征。49例腮腺肿瘤患者2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72%。2年和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3%和89%,Ⅶ神经切除和没有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79%)之间的5年生存率没有差异。疾病特异性存活显著因素为阳性/闭合边缘( P=0.01,对数秩)及诊断阶段的cT4分期( P=0.0055,对数秩)。涎腺恶性肿瘤比其他大多数头颈部位肿瘤更易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本研究建议在解剖和手术治疗腮腺恶性肿瘤中保持正常的第七颅神经。

    作者:李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 IL-6的影响

    目的:比较2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67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情况、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晶体液输注量以及胶体液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七氟醚吸入平均浓度和术后苏醒后即刻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于T2时开始逐渐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在T3时CD3+水平显著低于T1时,在T2~T5时CD4+水平显著低于T1时,在T2~T5时CD4+/CD8+水平显著低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在T3~T5时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4时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时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CD8+和NK细胞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IL-6水平均于T2时开始逐渐升高,T2~T5时2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2~T4时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和IL-6影响较小,较单纯全身麻醉更适合作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王言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CAF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CTX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生活质量、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和腋淋巴结复发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34)、2.94%(1/34)、41.18%(14/34),与对照组14.71%(5/34)、11.76%(4/34)、29.41%(10/34)比较,P均<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率及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 P均<0.05。结论临床采用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CTX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腋淋巴结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治疗期间所产生不良反应少,可提高患者耐受性,促进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鹏;岳天华;肖艳华;朱梁军;李晟;陈宝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