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膜肽介导 p53抗原多肽致敏 DC 的体外抗瘤效应

孙青山;贾原;张俊萍

关键词:结肠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穿膜肽, P53, 肿瘤免疫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穿膜肽(cpps)介导 p53致敏树突状细胞(DC)获得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检测其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的杀伤效果。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 DC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将 Tat49-57-p53264-272致敏 DC 细胞,待 DC 细胞成熟后与 T 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 CTL,并设 PBS 与 P53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前后 DC 细胞的表型,并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抗原肽疫苗致敏 DC 后获得 CTL 对结肠癌细胞株 DLD1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与人白血病细胞株 jurkat 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致敏前 DC 中 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15.9±2.1)%、(19.1±2.3)%,而致敏后分别为(17.4±1.7)%、(18.7±1.1)%,致敏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穿膜肽可延长 p53抗原多肽在 DC 细胞内半衰期,从而增强与 DC 细胞质内的 MHC I 类分子的结合率,并提呈到细胞表面。实验组 CTL 对结肠癌 DLD1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强(P <0.05)。 Tat49-57-p53264-272多肽致敏 DC 活化 CTL 对 DLD1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对 DLD1的杀伤作用显著强于 jurkat 细胞(P <0.05)。结论穿膜肽可以增强 p53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Tat49-57-p53264-272多肽致敏 DC 能有效诱导抗结肠癌 DLD1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乳腺肿瘤的正确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乳腺肿瘤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维彩超诊断乳腺小肿瘤准确率为86.44%(102/118)。乳腺癌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良性肿瘤组(8.45±0.21 vs 10.42±3.22,15.42±0.59 vs 20.61±4.53)s,明显减退时间明显长于良性肿瘤组(64.25±15.68 vs 53.03±13.52)s,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51.59±3.29 vs 11.02±5.72)dB。结论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提高乳腺小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抽取湖北省西北地区肿瘤科食管癌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356例食管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合并感染发生率为19.94%。主要易感因素有:年龄>65岁,系统感染病史,免疫力低下、多个周期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长期应用抗菌素。结论年龄因素、合并慢性病、感染因素、化疗方法、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导致食管癌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增强意识,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是及时控制感染的有效途经。

    作者:熊玲;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KPS 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作用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作用,评估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8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500例女性的临床资料,所有体检者都接受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测假阳性患者有11例,阴道镜检测的特异性为97.39%(412/423),漏诊率为1.00%(5/500);液基细胞学诊断的假阳性患者有15例,由检测结果可知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癌的检测特异性为96.45%(408/423),漏诊率为6.40%(32/500)。结论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较液基细胞学高。

    作者:王清;胡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阴道超声检查(TVS)和宫腔镜检查(HS),在使用宫腔镜的情况下进行活检,或者术后经病理学确认,详细记录临床结果。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显示:60例诊断为内膜增生,3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6例患者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4例患者诊断为内膜萎缩,并且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有25例,无病变20例;192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增生61例,内膜息肉35例,粘膜下肌瘤25例,内膜癌12例,慢性非特异性内膜炎20例,正常者2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1例为异常;192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未见异常者22例,经病理证实其中18例未见异常。宫腔镜检查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8例为异常;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在宫内膜增生、内膜癌、内膜萎缩的诊断符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对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正常者的诊断符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但超声检查具有有效、简便、经济的特点,病理检查为确诊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李茂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变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变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9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化疗。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 AFP、CEA、CA19-9、CA125、CA72-4,观察化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改变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有9例(9.47%),部分缓解有15例(15.79%),稳定有40例(42.10%),进展有31例(32.63%)。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稳定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展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后较化疗前升高,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低能反映出胃癌化疗疗效情况。

    作者:周伟;魏平;王兴远;龙翔宇;李程;汪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静脉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静脉化疗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术后给予门静脉化疗。观察2组 T 细胞亚群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并分析门静脉化疗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 CD3+、CD4+、CD8+及 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化疗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显著性影响因素(P <0.05)。结论门静脉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提高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及生存率,门静脉化疗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作者:黄梦君;邹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因素,探讨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107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局部复发,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血流影74.8%、暗性液区45.8%、术中见分叶状结构83.2%;病理检查见裂隙状结构61.7%。单因素分析中,阳性手术切缘(P =0.0047)、间质增生(P =0.0021)和组织学类型(P =0.0019)都是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阳性手术残端是唯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RR 0.076;95% CI 0.03~0.752,P =0.035)。间质增生是阳性手术切缘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P =0.03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灶切除术中,获得阴性手术切缘对于良好的局部控制很重要。阳性手术切缘叶状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对恶性肿瘤患者建议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作者:秦悦农;陈莉颖;鲍以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头颈部放疗诱发肉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约60%的患者,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然而,粒子辐射目前已被公认具有致癌性,能够导致许多放疗诱发的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RIS),包括头颈部放疗诱发肉瘤( radiation-induced sarcoma of head and neck , RISHN )[1]。RISHN 是一种头颈部接受放疗后远期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低,但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且发生率在逐渐增高,目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 RISHN 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韦正波(综述);许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对并发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行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6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把患者分为3组,A 组26例行 BillrothⅠ式吻合术,B 组22例行 BillrothⅡ式吻合术,C 组16例行 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近期(1个月)、短期(3个月)、远期(6个月)的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体重、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随访发现,消化道重建术后3组患者体重、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P <0.05),B 组、C 组在术后所选时间内比 A 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而 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3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 A 组15.3%、B 组81.8%、C 组81.3%。结论3种消化道重建术对2型糖尿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 Billroth Ⅱ式或 Roux-en-Y 式疗效优于 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与 Roux-en-Y 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查体的已婚妇女3478例,其中343例宫颈 TCT 检查阳性患者和262例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患者,均行予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并根据相应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符合率。结果L-SIL、H-SIL 的 DNA 倍体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比 AS-CUS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测阳性率与病理检测阳性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CT 与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郑嵘;徐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复发转移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5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和55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不是影响胃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 分期、辅助化疗等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P =0.0421,0.0175,0.0342,0.0382)。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对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作者:张学伟;郑安斌;石炜;涂庭义;徐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磁共振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 CT 诊断结果和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和准确度。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磁共振和螺旋 CT 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0%和80.00%,两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70%,螺旋 CT 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8.60%,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VA 联合MRCP 技术诊断磁共振肝门胆管癌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结论多排螺旋 CT 和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 LAVA 和 MRCP 技术准确率更高。

    作者:张捷;柳建;丁耀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复发生存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复发状况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0例。所有患者行外科治疗。应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独立影响结果的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估计采用 Kaplan-Meier 法,并使用对数秩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素可预测肿瘤复发:CEA,N 分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比例。淋巴结比例相关性强。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比例是肿瘤复发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29,危险比为74.887,95%置信区间1.550~17.011)。术后生存时间为4~12个月,1、3、6、1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43.3%(13/30)、30.0%(9/30)和13.3%(4/30)。术后生存时间>12个月的患者1例,无瘤生存;生存时间9个月时2例死于其他原因,8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再发肝转移3例,肝、肺转移2例,腹腔种植转移3例)。结论积极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清扫淋巴结可降低肿瘤复发。

    作者:王鲁英;王秋颖;唐金绍;习举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存在问题的研究

    目的:分析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近5年行TCT 宫颈癌筛查诊断中,检查结论为重新取样,需重新取样的原因。制定门诊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标本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实施标准化取样操作规程1年前设为对照组、1年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TCT 检查的重新取样复查率、制片工作人员对标本的评价结果、受检者对 TCT 检查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实施 TCT 宫颈癌筛查50143例,227例受检者出现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率为0.45%,分析重新取样原因主要有:受检者检查前禁忌行为193例(74.01%)、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4例(25.99%);实施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后重新取样复查率为0.2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46%、受检者对TCT 检查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上述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所取标本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可操作性。

    作者:甘穗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生存和复发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生存和复发状况。方法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保乳组)50例及改良根治术组(根治组)50例。对比分析保乳术与根治术的手术情况和预后以及影响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根治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保乳术组对乳房外形满意度较高;年龄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能获得良好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

    作者:章骏;赵怡;王群;张舟;邢戍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改变研究

    目的:探讨近10年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5692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共检查出1249例结直肠癌患者(7.96%)。从分期上看,结直肠癌患者的后一个 Dukes 分期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前一个分期的平均年龄,A 期与 B 期的平均年龄均显著低于 C1期、C2期、D 期的平均年龄(P 均<0.05)。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39∶1,从2010年起总体检出率和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呈缓慢增长趋势。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9.54±12.86)岁,从2009年起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呈缓慢增长趋势。从2010年起右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增加,而直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下降。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结直肠癌的总体检出率及女性患者的检出率近年来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有老龄化和发病部位右移的趋势。

    作者:朱双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 CD3+、CD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G(8.42±1.75) g/L、IgM(1.99±0.38) g/L、IgA (2.32±0.41) g/L 都高于对照组患者 IgG(7.01±1.33) g/L、IgM(1.23±0.30) g/L、IgA(1.39±0.3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副作用(30.1±7.2)分、躯体(59.3±9.8)分、心理(52.3±8.5)分、社会(33.3±5.5)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副作用(24.0±6.5)分、躯体(49.8±9.0)分、心理(44.0±7.2)分、社会(26.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应用于宫颈癌术后的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较一致的纤维性梭形细胞组成,呈席纹状生长,是1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骨性肿瘤。结论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与普通性骨化性纤维瘤不同,临床上呈一种进展性生长模式,可以出现侵袭性生长及广泛骨皮质破坏,切除不完全时容易复发。

    作者:聂波;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贲门癌同步放化疗对比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希罗达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希罗达并同步放疗治疗,其中希罗达的给药剂量按照1000 mg/m 2进行,每天早晚口服1次,连服2周,间隔1周再重复给药;同步进行的放疗为52~54 GY/200 cGY/次,进行6周。对照组患者的放疗同样为52~54 GY/200 cGY/次。观察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患者的1、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7%(P <0.05);实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7%(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骨髓抑制等,2组的不良反应均处于一个可耐受状态。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希罗达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处在一个可耐受的范围。

    作者:邓飞;黄薇隗;李拥军;蔡正斌;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