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大肠癌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

郭剑;周淑卿;李杰;陈渊;郑少鹏

关键词:大肠癌, 开放式手术, 腹腔镜, 大肠癌根治术, 营养状况
摘要:目的:比较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从而选择佳治疗方案以改善其预后。方法90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2组患者生存及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26.5) min、(26.4±5.8) ml、(26.1±8.7) h、(9.8±3.9)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1.5±29.7) min、(148.6±16.5) ml、(37.8±7.6) h、(14.9±6.4)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者分别为3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7例,26.7%、1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CT和 MRI对肝癌合并癌栓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对肝癌合并癌栓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临床纳入50例经腹部B超确诊有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患者,均进行了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并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比较CT以及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脏增强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327,肝脏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707,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增强CT检查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00%、79.49%、42.80%,肝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4.87%、77.35%,差异有显著性(P<0.05)。CT与MRI共同检查确诊阳性病例30例,CT检查阳性而MRI检查阴性1例;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4例;CT与MRI检查共同确诊阴性病例8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MRI在肝癌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方面均明显高于肝脏增强CT,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肝癌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肝脏MRI检查;对于CT检查后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病例,应进行MRI检查。

    作者:孙世明;胡金发;杨大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术后随访患者 CEA和 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分析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均为45例。将复发及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组的CEA及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EA与CA19-9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作为术后胃癌复发的诊断指标。

    作者:朱蕾;丁显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非编码 RNA 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寻找与鼻咽癌相关的非编码RNA。方法采用荧光RT-PCR方法分析非编码RNA在鼻咽正常细胞、鼻咽癌细胞株及鼻咽癌活检组织、非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LINC00520在细胞株HK-1中呈低表达, MIR100HG、LINC00340、DNM30S、LINC01135则呈高表达,LINC00340、DNM30S在鼻咽癌组表达水平高于非鼻咽癌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05,LINC00520在非鼻咽癌组表达水平高于鼻咽癌组,P值为0.038。结论 ncRNA在鼻咽癌与鼻咽良性疾病中表达水平的改变提示差异表达的ncRNA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明政;邹学森;李金高;龚小昌;敖帆;陈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25例75~86岁的超高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年龄45~65岁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72例(57.60%)发生心律失常,对照组35例(35.00%)发生心律失常,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肺合并症、二氧化碳分压及手术范围是显著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手术相关因素中有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时间。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而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较低。其它因素如性别、肿瘤病变部位、淋巴结清扫及清扫之淋巴结有无阳性则与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心肺功能差、术式及低血容量等是引起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胡丽蓉;徐陶;甘辞海;薛钰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6年征稿征订启事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5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早期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对早期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半个月(第1、3、5、9、13、15天)及化疗结束时(约30天检查),接受DWI扫描并测量ADC值;同时在化疗前、化疗后第15天、化疗结束时三个时间点增加横轴位T1 WI及T2 WI扫描以测量肿瘤的大直径(长径)。按RESIST标准根据肿瘤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大直径变化情况将研究病例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肿瘤化疗早期不同监测时间点ADC值的变化差异。结果化疗有效组从治疗后第9天开始ADC值明显升高,第13天、第15天肿瘤ADC值继续升高,无效组无明显升高,两组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5天肿瘤直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淋巴瘤化疗后肿瘤ADC值变化早于其形态学的改变,应用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可作为早期评估淋巴瘤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岚;徐仁根;王索宇;周雪春;胡利平;孙美;周锋江;谢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7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序贯放化疗)与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分别为37例。随访6~60个月,平均为(42.6±9.4)个月。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及随访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5%(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9±4.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2.5±3.4)个月,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但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刘华;戴伟杰;徐丽娟;宋亚颀;陈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咽癌患者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对148例已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CD4+/CD8+值分为2组,正常值组( n=87例);另一组为低于正常值组(异常组),共61例。2组患者均行根治性放疗及化学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D4+/CD8+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2,P=0.0429。 CD4+/CD8+值正常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1.3%,异常组患者3年生存率6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8。结论鼻咽癌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一个预后因素,CD4+/CD8+值低于正常者其预后较差。

    作者: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淋巴结外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病理学检查,采用PV-6000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6例Rosai-Dorfman病患者中有3例肿块位于胸壁,1例位于鼻粘膜、中鼻甲,1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股骨。镜下示病变组织由淡染区和深染区构成的结节状病灶,淡染区为增生的组织细胞,细胞大,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深染区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构成,部分病例病变区夹杂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免疫组化结果示增生的组织细胞S-100阳性,CD68部分阳性或阴性,CD1α阴性。结论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是1种少见的组织细胞病变,有其独特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对增生组织细胞本质的认识是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王翠梅;肖芹;顾学文;朱长仁;刘丹;王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光整与否、侵犯范围、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骨质变化及邻近结构的改变。结果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以浸润性生长特点为主,可引起邻近骨质的压迫塑形或骨质吸收破坏改变。 CT平扫以等或稍低密度为主,MRI以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瘤体多表现为显著均匀性强化。 MRI显示瘤体内可见点条状血管流空信号影,形成典型的“椒盐征”。结论 CT结合MRI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定位及预后评估有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陈桂美;李先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革兰氏阴性菌( G-)的检出率为56.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G+)的检出率为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的检出率为15.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一、二代头孢类、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G+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性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李草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早期卵巢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分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分期上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化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子宫切除率低、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和分期上升率低等临床优势,在促进患者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恢复方面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可作为优选治疗手段。

    作者:沈蓉;张蓓;徐梅;高建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组织中 Akt2、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及HER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将9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粘膜组织中的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Akt2、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病理学指标与HER2的关系。结果胃癌组Akt2、HER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1例(56.67%)、19例(21.1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Akt2、HER2均为阳性表达的患者有17例,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有37例,Akt2表达阳性而HER2阴性的患者有34例,HER2表达阳性而Akt2阴性的患者有2例。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HER2与Akt2表达具有相关性(γ=0.342,P=0.001<0.05)。 HER2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HER2表达与病理学指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迪丽努尔·阿西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64排螺旋 CT增强鉴别对胃肠道上皮内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效果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鉴别对胃肠道上皮内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接受手术和CT鉴别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CT鉴别结果均为肿瘤部位,胃壁的厚度,肿瘤的扩展,N1和N2淋巴结受累情况。比较螺旋CT鉴别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鉴别正确分期为20例(71.4%)。12例患者(42.9%)胃壁厚度<2 cm,其中10例(83.3%)浆膜受累,其余2例患者胃壁厚度分别为0.5和1.0 cm。16例(57.1%)患者胃壁厚度>2 cm,且均有浆膜受累。 CT评估胰腺侵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73.9%和78.6%。螺旋CT评估浆膜受累有(无)邻近器官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达到96.2%,100.0%和96.4%。螺旋CT评估病理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1%、50.0%和71.4%。结论螺旋CT是胃癌术前分期和早期胃癌诊断的优选技术。

    作者:梁远仲;罗家滨;普福顺;吴晶晶;舒毅;张自生;吴丽霞;罗金勇;彭义;王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IF-1α和 c-ME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HIF-1α和c-MET受体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组织6r65的关系,为判断胃癌的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和74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2-5 cm)中HIF-1α、c-MET受体及CD34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及c-Me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而c-Met受体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分期的影响(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c-Met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γ=0.365,P<0.05);HIF-1α及c-Met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 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或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HIF-1α与c-Met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c-Met的表达,诱导胃癌微环境中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张培新;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将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23例和观察组(全胸腔镜)27例,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手术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而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术后PaO2、DLCO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更少(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永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动、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1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顺铂注射液50 mg/m2静脉滴注化疗治疗。观察组于第1天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吉西他滨1000 mg/m2+顺铂50 mg/m2,于第8天再次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化疗治疗。分析2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鳞癌及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高于腺癌及周围型肺癌患者,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吉西他滨、顺铂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艳丽;刘鹏辉;赵冠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体会

    胸部肿瘤累及上腔静脉并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文献报道,采用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积极治疗这类重症病例可获得较好疗效[1-3]。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技术成功治疗4例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匡裕康;蔡锦根;王东升;黄建;何枝生;朱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和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LEEP术诊治及阴道镜多点活检110例CIN Ⅰ患者,所有对象术前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乳头瘤状病毒( HPV)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检测,探讨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与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和HPV检测及TCT分类的关联性。结果110例CIN 患者 LEEP术后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NILM)67例,CINⅠ27例,CINⅡ13例,CINⅢ2例,宫颈早期微浸润癌1例。②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与TCT分类呈正相关(r=0.254,P=0.007)。 TCT检查NILM 23例,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NILM 15例(65.2%);TCT检查为ASCUS 50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为NILM 37例(74.0%),CINⅠ10例(20.0%),CIN Ⅱ2例(4.0%), CIN Ⅲ及以上1例(2.0%)。③LEEP术后病理分级与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及术前HPV感染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查结果,在CIN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影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射野影像验证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的重复性误差。方法选取80例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拍摄0°、80°、280°的适时野图像一次。将每次的EP-ID图像与第一次的EPID图像进行融合比较,分别测量出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结果80例患者共测得1125个有效误差测定值,在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上均以各方向的大偏差作为该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三个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范围在-3.5~4.0 mm。在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误差≤1 mm的分别占83.7%、91.7%、76%,1 mm<误差≤2 mm的分别占13.9%、6.4%、19.2%,误差>2 mm的分别占2.4%、1.9%、4.8%,各方向间的偏差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具有一定的误差,通过多分次的拍摄EPID图像进行误差测量,可以纠正和控制每次摆位的重复性误差,也可提供治疗计划设计时估算因摆位误差所致的靶区的扩边值。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周元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