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和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比较研究

李琦;胡昌华;倪铭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多点活检, LEEP术, HPV, 病理学分级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LEEP术诊治及阴道镜多点活检110例CIN Ⅰ患者,所有对象术前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乳头瘤状病毒( HPV)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检测,探讨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与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和HPV检测及TCT分类的关联性。结果110例CIN 患者 LEEP术后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NILM)67例,CINⅠ27例,CINⅡ13例,CINⅢ2例,宫颈早期微浸润癌1例。②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与TCT分类呈正相关(r=0.254,P=0.007)。 TCT检查NILM 23例,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NILM 15例(65.2%);TCT检查为ASCUS 50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为NILM 37例(74.0%),CINⅠ10例(20.0%),CIN Ⅱ2例(4.0%), CIN Ⅲ及以上1例(2.0%)。③LEEP术后病理分级与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及术前HPV感染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查结果,在CIN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将其分为保留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结果术后2组均有患者出现感觉功能障碍。无论患者术中是否保留ICBN,术后在上臂内侧及腋窝发生疼痛及感觉功能障碍的情况都要远多于上臂前侧、外侧。上臂内侧和上臂外侧感觉障碍存在组间差异。保留组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则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P<0.05)。保留组的手术时间为(82.4±13.2)min,对照组则为(68.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5,P<0.05)。保留组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则为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6,P<0.01)。保留组针刺痛的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则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予以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降低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及针刺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灯杰;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中 NR4 A3和 CD13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NR4A3和CD13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来研究NR4A3的临床意义及与CD133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NR4 A3和CD133的表达。结果 NR4A3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0.5%,肺癌组织为19.0%(P<0.05)。 NR4A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吸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均无关(P>0.05)。 NR4A3和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γ=-0.219,P<0.05)。结论 NR4A3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调节肿瘤干细胞表面抗原CD133表达。

    作者:郭善娴;黄先明;蔡勇;简艳;刘志良;蔡云;詹勤元;钭方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预后及患者生存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预后及患者生存风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切除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8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术前AFP,HbsAg,肿瘤直径,肝功能,有无肝硬化和卫星灶。术后第1年每月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随后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3年。结果手术切除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术后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8%、55.0%和35.0%,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是8.2%,25.1%和50.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肝功能、肝硬化和卫星灶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HbsAg、肿瘤直径、肝功能、肝硬化和卫星灶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相关因素。 COX模型分析显示肝硬化和卫星灶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进展情况及肝脏储备能力是影响乙肝相关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欢送;袁博;齐敦峰;石奎;刘养岁;姜新春;张昕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评估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水肿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妇女发生乳房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高频率超声波( HFUS)评估54例保乳术乳腺癌患者在放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乳房水肿情况。结果2级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在放疗前出现乳房水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水肿加重,放疗后4~6个月达到高峰。乳房水肿的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术程度,术后伤口感染和局部放射治疗相关。多数水肿是由于排水淋巴管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引起的。结论 HFUS可量化保乳术并发症,如减少水肿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刚;杨超;王晶;李燕;陈文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IN Ⅲ级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实施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照组(53例)实施冷刀锥切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切缘阳性率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前病理结果一致情况、低于术前病理级别、阴性率、浸润癌情况以及切缘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治愈率、残留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 Ⅲ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对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为适应无氧环境,必须通过糖酵解获取生长的必要条件。 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在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 LDH和参与肿瘤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 HIF)关系密切[1]。大量研究证实,相当一部分肿瘤的预后与机体内LDH水平相关[2]。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平LD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以探讨高LDH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俐;杨华;高湘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 FIF和 DMPO-IMRT结合照射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常用野中野加调强照射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术后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左侧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经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并由同一医生进行靶区勾画。每例患者均采用FIF技术和两种不同角度的DM-PO-IMRT技术两者相结合的照射方式对靶区进行两种不同角度(计划Ⅰ与计划Ⅱ)的计划设计。在满足PTV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价2种调强照射方法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和靶区适形指数( CI)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 HI)。结果①靶区的大、小、平均剂量两者相似,且靶区剂量不均匀指数、适形指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对心脏保护,两种方式心脏接受的照射剂量除V5处计划Ⅰ优于Ⅱ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③对患肺的保护,两种计划的左肺受照平均剂量Dmean、以及高剂量照射区域V40、V50等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左肺接受的低剂量照射体积V5、V10、V15及中剂量照射体积V20、V25、V30计划Ⅰ明显小于计划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右肺的保护,在V5处右肺接受照射体积明显小于计划Ⅱ(P<0.05)。⑤对右侧乳腺的保护,两者右侧乳腺受照剂量体积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调强设野方法的靶区照射剂量差异不大,但是在对心脏、患肺及健肺等重要危机器官的保护上方法Ⅰ明显优于Ⅱ。因此计划Ⅰ中使用的野中野与IMRT相结合的射野方式对于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辐射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怀文;刘松;钟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1个月采用肛肠测压仪测定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并且评估患者肛门功能;随后,统计分析肛肠动力学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超低位前切除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顺应性以及肛门抑制反射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肛管直肠静息压(P=0.001、γs =0.493)、直肠大耐受容量(P=0.008、γs =0.426)、直肠顺应性(P=0.001、γs =0.536)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大收缩压与肛门功能不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示直肠癌患者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变化与肛肠动力学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呈正相关关系,且术后均显著下降。

    作者:赵耀;韩笑;唐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影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射野影像验证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的重复性误差。方法选取80例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拍摄0°、80°、280°的适时野图像一次。将每次的EP-ID图像与第一次的EPID图像进行融合比较,分别测量出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结果80例患者共测得1125个有效误差测定值,在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上均以各方向的大偏差作为该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三个方向的摆位重复性误差范围在-3.5~4.0 mm。在前后、左右、头脚三个方向误差≤1 mm的分别占83.7%、91.7%、76%,1 mm<误差≤2 mm的分别占13.9%、6.4%、19.2%,误差>2 mm的分别占2.4%、1.9%、4.8%,各方向间的偏差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具有一定的误差,通过多分次的拍摄EPID图像进行误差测量,可以纠正和控制每次摆位的重复性误差,也可提供治疗计划设计时估算因摆位误差所致的靶区的扩边值。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周元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组织中 Akt2、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及HER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将9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粘膜组织中的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Akt2、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病理学指标与HER2的关系。结果胃癌组Akt2、HER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1例(56.67%)、19例(21.1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Akt2、HER2均为阳性表达的患者有17例,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有37例,Akt2表达阳性而HER2阴性的患者有34例,HER2表达阳性而Akt2阴性的患者有2例。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HER2与Akt2表达具有相关性(γ=0.342,P=0.001<0.05)。 HER2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HER2表达与病理学指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迪丽努尔·阿西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6年征稿征订启事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5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将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23例和观察组(全胸腔镜)27例,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手术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而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术后PaO2、DLCO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更少(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永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48%),并且试验组1年内生存率(97.6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以及血红蛋白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疗效显著,生存率高,生存质量好,且未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明显增加,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作者: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杨林;王光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和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LEEP术诊治及阴道镜多点活检110例CIN Ⅰ患者,所有对象术前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乳头瘤状病毒( HPV)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检测,探讨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与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和HPV检测及TCT分类的关联性。结果110例CIN 患者 LEEP术后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NILM)67例,CINⅠ27例,CINⅡ13例,CINⅢ2例,宫颈早期微浸润癌1例。②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与TCT分类呈正相关(r=0.254,P=0.007)。 TCT检查NILM 23例,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NILM 15例(65.2%);TCT检查为ASCUS 50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为NILM 37例(74.0%),CINⅠ10例(20.0%),CIN Ⅱ2例(4.0%), CIN Ⅲ及以上1例(2.0%)。③LEEP术后病理分级与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及术前HPV感染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查结果,在CIN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镇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联合吗啡对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和鞘内注射吗啡镇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鞘内单纯注射吗啡(P<0.05),便秘、呕吐、恶心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吗啡(P<0.05),但嗜睡发生率高于单纯吗啡(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可以有效减少吗啡用量,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轻吗啡镇痛耐受作用,是临床用药的一种选择。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方法将593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491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24个月的随访。结果2组患者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患者术后易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这在选择甲状腺全切术时应给予重视。

    作者:赖敏栋;乐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癌术后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常用固定五野静态调强、七野静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三者之间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Pinnacle39.6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每例患者均采用3种不同射野方式进行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IMRT计划、7野IMRT计划、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比较分析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3种调强技术靶区适形度无明显差异,均匀性和靶区的平均剂量RapidArc略高于IMRT(P<0.05);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7野IMRT技术和5野IMRT技术无明显差异;左、右股骨头7野IMRT技术略好于5野IMRT技术,RapidArc技术好于IMRT技术。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3种调强计划肿瘤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要求,但RapidArc技术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要优于IMRT技术,且RapidArc技术同时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可大幅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导致靶区吸收剂量的误差。

    作者:洪潮;陈小丹;张怀文;胡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放式多脏器切除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结果比较

    目的:评估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或组织结构的结直肠癌联合切除术。比较了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分别进行了60例和66例。6.7%的腹腔镜手术患者转换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71 min和227 min),但是平均失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40 ml和205 ml)。2组间的原发性肿瘤R0切除率(分别为95.0%和98.5%)、淋巴结切除数(均为18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24%)不相上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13.5天和18天)。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对于治疗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的结直肠癌安全可行。

    作者:刘义武;龙运志;杨国栋;周洁;徐勇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胃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1]。根据胃癌的发病部位,临床上常将其分为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等。近年来,随着胃窦部肿瘤发病率的逐步下降,胃上部癌发病率却逐步上升[2]。与其他部位胃癌一样,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胃上部癌的主要手段,且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等微创术式逐步应用于胃上部癌的治疗。本研究即对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近期疗效进行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正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结节性硬化症与肾错构瘤相关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及肾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及其中37例合并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多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脑白质异常;肾错构瘤的CT表现为脂肪区与软组织区CT值的不同,MRI扫描能够确定肿瘤来源、明确显示脂肪成分并可检出肿瘤内有分支的粗大血管影。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及肾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各有优势,两者结合能够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

    作者:谢代军;康安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