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代军;康安发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病理学检查,采用PV-6000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6例Rosai-Dorfman病患者中有3例肿块位于胸壁,1例位于鼻粘膜、中鼻甲,1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股骨。镜下示病变组织由淡染区和深染区构成的结节状病灶,淡染区为增生的组织细胞,细胞大,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深染区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构成,部分病例病变区夹杂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免疫组化结果示增生的组织细胞S-100阳性,CD68部分阳性或阴性,CD1α阴性。结论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是1种少见的组织细胞病变,有其独特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对增生组织细胞本质的认识是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王翠梅;肖芹;顾学文;朱长仁;刘丹;王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对148例已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CD4+/CD8+值分为2组,正常值组( n=87例);另一组为低于正常值组(异常组),共61例。2组患者均行根治性放疗及化学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D4+/CD8+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2,P=0.0429。 CD4+/CD8+值正常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1.3%,异常组患者3年生存率6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8。结论鼻咽癌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一个预后因素,CD4+/CD8+值低于正常者其预后较差。
作者: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或组织结构的结直肠癌联合切除术。比较了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分别进行了60例和66例。6.7%的腹腔镜手术患者转换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71 min和227 min),但是平均失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40 ml和205 ml)。2组间的原发性肿瘤R0切除率(分别为95.0%和98.5%)、淋巴结切除数(均为18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24%)不相上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13.5天和18天)。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对于治疗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的结直肠癌安全可行。
作者:刘义武;龙运志;杨国栋;周洁;徐勇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肌成束蛋白( Fascin-1)、E-选择素( E-selectin)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共90例,资料分析过程中因数据遗失剔除4例,后完成86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Fascin-1和E-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鼻咽癌组患者血清Fascin-1和E-selectin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血清Fascin-1和E-selectin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1)。随访3年,20例死亡,66例存活。死亡者入院时血清Fascin-1和E-selec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者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Fascin-1和E-select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价临床治疗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邓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探讨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到2014年超声检查发现的1226例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前后径与横径比( AP/TR)、边缘、钙化类型、性质、回声、结节内及结节周边血流等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单发结节、AP/TR≥1、低回声、微小钙化、边缘不规整、结节内少或富含血流等超声影像特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若结节为单发结节、AP/TR≥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结节内少或富含血流时,则恶性结节发生的风险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显示AP/TR≥l、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为恶性结节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回声(P=0.016,OR=7.685)、微小钙化(P=0.005,OR=7.515)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结论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可提高对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罗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放疗与术前化疗治疗Ⅰb2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10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前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⑴放化疗前,2组患者宫颈肿块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观察组宫颈肿块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⑵放化疗过程中,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⑷随访期内,2组患者腹腔转移率、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阴道残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2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与术前化疗治疗Ⅰb2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但术前放疗的近期疗效更好。
作者:贺清波;闫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HIF-1α和c-MET受体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组织6r65的关系,为判断胃癌的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和74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2-5 cm)中HIF-1α、c-MET受体及CD34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及c-Me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而c-Met受体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分期的影响(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c-Met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γ=0.365,P<0.05);HIF-1α及c-Met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 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或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HIF-1α与c-Met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c-Met的表达,诱导胃癌微环境中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张培新;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对早期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半个月(第1、3、5、9、13、15天)及化疗结束时(约30天检查),接受DWI扫描并测量ADC值;同时在化疗前、化疗后第15天、化疗结束时三个时间点增加横轴位T1 WI及T2 WI扫描以测量肿瘤的大直径(长径)。按RESIST标准根据肿瘤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大直径变化情况将研究病例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肿瘤化疗早期不同监测时间点ADC值的变化差异。结果化疗有效组从治疗后第9天开始ADC值明显升高,第13天、第15天肿瘤ADC值继续升高,无效组无明显升高,两组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5天肿瘤直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淋巴瘤化疗后肿瘤ADC值变化早于其形态学的改变,应用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可作为早期评估淋巴瘤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岚;徐仁根;王索宇;周雪春;胡利平;孙美;周锋江;谢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25例75~86岁的超高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年龄45~65岁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72例(57.60%)发生心律失常,对照组35例(35.00%)发生心律失常,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肺合并症、二氧化碳分压及手术范围是显著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手术相关因素中有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时间。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而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较低。其它因素如性别、肿瘤病变部位、淋巴结清扫及清扫之淋巴结有无阳性则与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心肺功能差、术式及低血容量等是引起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胡丽蓉;徐陶;甘辞海;薛钰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小细胞肺癌( SCLC)占所有肺癌的13%~25%,临床上因其进展迅速、早期播散、对放化疗敏感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30年前就将其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相区分[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一种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异常增殖并浸润各组织脏器的造血系统克隆性疾病。临床上起病多急骤,有发热、中至重度贫血、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2]。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诱发急性白血病的病例罕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诱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秋莲;汤志谋;付春凤;万勇;刘梦;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实验组,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组织中 MMP-2、MMP-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 MMP-2阳性率73.26%, MMP-9阳性率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型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MP-2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翔;吴曙辉;陆宝华;袁杰;耿春华;曾小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5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鉴别对胃肠道上皮内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接受手术和CT鉴别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CT鉴别结果均为肿瘤部位,胃壁的厚度,肿瘤的扩展,N1和N2淋巴结受累情况。比较螺旋CT鉴别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鉴别正确分期为20例(71.4%)。12例患者(42.9%)胃壁厚度<2 cm,其中10例(83.3%)浆膜受累,其余2例患者胃壁厚度分别为0.5和1.0 cm。16例(57.1%)患者胃壁厚度>2 cm,且均有浆膜受累。 CT评估胰腺侵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73.9%和78.6%。螺旋CT评估浆膜受累有(无)邻近器官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达到96.2%,100.0%和96.4%。螺旋CT评估病理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1%、50.0%和71.4%。结论螺旋CT是胃癌术前分期和早期胃癌诊断的优选技术。
作者:梁远仲;罗家滨;普福顺;吴晶晶;舒毅;张自生;吴丽霞;罗金勇;彭义;王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伴有长期吸烟史的食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癌变组织标本和血样标本各80例,按性别不同,有无长期吸烟史进行分组并检测VEGF和Ki-67的表达。同时收集同期正常的食管组织和血清标本2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食管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吸烟史的食管癌男性患者比起无吸烟史的男性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伴有吸烟史的食管癌女性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的女性患者(P<0.05);伴长期吸烟史的男性食管癌和女性食管癌组之间,无吸烟史的男性和女性食管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性均不明显(P>0.05)。②Ki-67在食管癌患者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吸烟史的食管癌男性患者比起无吸烟史的男性患者,整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50%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伴吸烟史的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伴有吸烟史的食管癌女性患者比起无吸烟史的女性患者,整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50%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伴吸烟史的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伴长期吸烟史的男性食管癌组和女性食管癌组之间,无吸烟史的男性食管癌组和女性食管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性均不明显( P>0.05)。结论癌变的发展程度与VEGF和Ki-67呈正相关的趋势,并且吸烟在食管癌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变的发展中可明显加快癌变组织的恶化程度。
作者:孙小莉;曹晓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革兰氏阴性菌( G-)的检出率为56.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G+)的检出率为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的检出率为15.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一、二代头孢类、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G+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性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李草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LEEP术诊治及阴道镜多点活检110例CIN Ⅰ患者,所有对象术前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乳头瘤状病毒( HPV)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检测,探讨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与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和HPV检测及TCT分类的关联性。结果110例CIN 患者 LEEP术后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NILM)67例,CINⅠ27例,CINⅡ13例,CINⅢ2例,宫颈早期微浸润癌1例。②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与TCT分类呈正相关(r=0.254,P=0.007)。 TCT检查NILM 23例,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NILM 15例(65.2%);TCT检查为ASCUS 50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为NILM 37例(74.0%),CINⅠ10例(20.0%),CIN Ⅱ2例(4.0%), CIN Ⅲ及以上1例(2.0%)。③LEEP术后病理分级与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及术前HPV感染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查结果,在CIN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常用固定五野静态调强、七野静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三者之间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Pinnacle39.6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每例患者均采用3种不同射野方式进行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IMRT计划、7野IMRT计划、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比较分析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3种调强技术靶区适形度无明显差异,均匀性和靶区的平均剂量RapidArc略高于IMRT(P<0.05);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7野IMRT技术和5野IMRT技术无明显差异;左、右股骨头7野IMRT技术略好于5野IMRT技术,RapidArc技术好于IMRT技术。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3种调强计划肿瘤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要求,但RapidArc技术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要优于IMRT技术,且RapidArc技术同时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可大幅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导致靶区吸收剂量的误差。
作者:洪潮;陈小丹;张怀文;胡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和病理阴性的患者在钙化灶、肿瘤数量、大径及血流丰富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量多发或弥散、有钙化灶、血流丰富程度Ⅱ~Ⅲ级以及大径>2 cm是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肿瘤数量多发或弥散、有钙化灶、血流丰富程度Ⅱ~Ⅲ级以及大径>2 cm乳腺癌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应综合考虑以提高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
作者:孙薇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从而选择佳治疗方案以改善其预后。方法90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2组患者生存及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26.5) min、(26.4±5.8) ml、(26.1±8.7) h、(9.8±3.9)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1.5±29.7) min、(148.6±16.5) ml、(37.8±7.6) h、(14.9±6.4)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者分别为3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7例,26.7%、1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剑;周淑卿;李杰;陈渊;郑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早期卵巢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分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分期上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化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子宫切除率低、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和分期上升率低等临床优势,在促进患者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恢复方面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可作为优选治疗手段。
作者:沈蓉;张蓓;徐梅;高建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