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梁国华;吴建华;凌志琴

关键词:奈达铂, 多西他赛, 同期放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不可手术的食管癌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5-氟尿嘧啶(5-Fu)+顺铂( DDP)联合同期放疗,研究组采取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同期放疗。记录2组近期有效率、1年内局控率、1年内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年内局控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年内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61.3%(19/31),对照组为45.2%(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2=1.265,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期放疗比顺铂联合5-Fu同期放疗,在治疗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方面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轻且可控,患者治疗耐受性更好。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分析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 IMRT)靶区以及心脏、同侧肺的照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对保乳术后接受调强放疗的37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取CT 定位并行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MRT 及3D-CRT 2种照射计划,总剂量均为50 Gy,1次/d,5 d/周,共照射25次。观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 计划D95剂量高于3D-CRT 计划,而IMRT 的V105%、V110%、HI 明显低于3D-CRT,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IMRT 的肺V20、V30、V40以及心脏V5、V30、V40均显著低于3D-CRT 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15例患者左侧乳腺体积超过500 cm3,22例小于500 cm3,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IMRT 计划的D95、V105、V110、HI 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MRT 靶区剂量更接近于处方剂量,靶区剂量分布较3D-CRT 更均匀,有更好的适形性,能更好地保护肺脏、心脏等周围组织,而且IMRT 放射治疗受CTV 影响较小,靶区内剂量均匀性较好。

    作者:艾秀清;木妮热?木沙江;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朱相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治的1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中78例患者( A组)术前行放疗治疗,82例患者( B组)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别,并对患者预后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A组(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年龄、淋巴结转移、同步放化疗与患者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琦;黄桂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病毒载体过表达 SATB1蛋白对乳腺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构建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1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87中,获得重组载体,经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载体GV287-SATB1,用GV287-SATB1转染人乳腺癌MCF-7,Western blot 分析转染前后SATB1表达情况,穿膜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性。结果成功构建人MCF-7细胞SATB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MCF-7细胞转染慢病毒载体后SAT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结论 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可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SATB1蛋白,并显著增强MCF-7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孙正魁;张超;邹学森;徐宗全;姜桂香;董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蕈样肉芽肿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蕈样肉芽肿的诊断治疗现状,加强对蕈样肉芽肿的认识,提高对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皆不明确,确诊均有赖于组织病理结果。1例ⅡA期患者行全身电子线照射,随访2年至今无复发。5例ⅡB期患者中1例行BACOP方案联合化疗、2例行全身电子线照射( TSEI)、2例行TSEI联合CHOP方案化疗,其中1例控制不佳随访8个月后死亡;另外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蕈样肉芽肿病变部位多样化,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具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与各项辅检结果,排除其它疾病作出诊断,组织病理学结果是关键性诊断依据。根据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可达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苏建淳;胡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IK 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经确诊并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以3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CIK细胞治疗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D3+、CD3+CD4+、CD56+( 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10.8)个月,生存期为(62.5±13.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6.2±8.3)个月,生存期为(35.6±10.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延长。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李晓玲;季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放疗治疗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20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化疗采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2~4个周期,平均3个周期。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肿瘤照射剂量:PGTV 56 Gy/28次,PTV 50 Gy/25次,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照射,2 Gy/次,每周5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均完成放疗及同步2~4周期化疗,其中14例(70%)如期完成,6例(30%)因不良反应延迟放疗。近期疗效观察:完全缓解(CR)17例(85%),2部分缓解(PR)2例(10%),有效率(ORR)95%;3年总生存( OS)率和无进展生存( PFS)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邹华;谢家印;余娴;彭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 MMP、HSP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60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60名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3、5、7、14天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水平与对照组的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天和术后第3、5、7、14天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术前1天和术后第3、5、7天的血清MMP及HS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第14天2组的血清MMP及HSP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均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但是肿瘤标志物降低速度相对更慢。

    作者:谢贤才;徐晓波;王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方法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结果肝癌总发生率为7.14%,HBeAg(-)患者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患者(P<0.05);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肝部癌变风险,HBeAg(-)对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影响显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张驰;甄海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多西他赛治疗)和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和耐受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6个月内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8%(14/32)、46.4%(13/28),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46.9%(15/32)、53.6%(15/28),近期有效率25.0%(8/32)、21.4%(6/28),疾病控制率62.5%(20/32)、53.6%(15/2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皮疹痤疮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吉非替尼相差不大,但多西他赛的耐受性较吉非替尼差,故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用吉非替尼替换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作者:曹磊;刘锋;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60例未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以单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剂量模式为60~63 Gy/30次/6周,试验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同期口服替吉奥。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18个月和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大朝;庄建发;魏天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术前PLR值将162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50)与低PLR组(PLR≤250),分析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PLR组及低PL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79.0%,高PLR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而PLR计算方便简单,可用作判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亚;越太迁;傅移山;成正军;张可;饶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结节148例(70.48%),恶性结节62例(29.52%);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等均是影响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根据前后径与横径比值、结节性质、边缘形状、回声类型以及钙化类型等,能够有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超声鉴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冬亚;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中 CO2吸收量的定量评估

    目的:分析经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中CO2吸收面积与吸收量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在实施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分别记录CO2吸收面积与CO2吸收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形成回归方程。结果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与吸收面积有相关性。回归方程:y=-83.097+0.925x。结论拟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时,可测量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面积,通过回归方程计算CO2吸收量,评估患者安全。

    作者:于婵娟;努尔波拉提;刘涛;刘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环周切缘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 CRM)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跟CRM的关系。结果 CRM(<1 m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其远处转移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明显较高( P<0.05)。结论 CRM阳性是仅次于TNM分期的一个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和希罗达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外科根治性切除术一直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40%,且39%~84%在局部复发诊断时常已侵及盆腔脏器或结构,无法再次采取外科根治性切除术,此时采用同步放化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逆向调强放射( IMRT)治疗联合伊立替康+希罗达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云;王志;刘秋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 EGFR-TKI 用于 EGFR-TKI 治疗失败后晚期 NSCLC 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重复1次)联合原EGFR-TKI治疗,EGFR-TKI剂量不变。结果全组7例患者中6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R 2例,SD 2例,PD 2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6.7%。7例患者PFS 0.6~11个月,中位PFS 2.5个月。1例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后出现皮疹加重(2度),1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4度粒细胞减少及3度血小板减低,并出现2度粒缺性发热。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且易控制。

    作者:寻琛;王琳;廖峰;张瑜;姚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级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2例。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12 h、24 h 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术后6 h、12 h、24 h、3 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术后12 h MMSE评分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快。

    作者:肖义荣;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而对照组则采用开放式的手术治疗。比较2组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的恢复情况和生存及复发率以及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中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的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和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ALB、PA和LC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大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新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DLBCL中CD10、bcl-6、MUMl和CD5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57例DLBCL中表达CD10、bcl-6、MUM1和CD5分别有9例(15.8%)、36例(63.2%)、34例(59.6%)、4例(7.0%);GCB型17例(29.8%)、non-GCB型40例(70.2%)。57例DLBCL中死亡19例,GCB型预后与non-GCB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2);CD5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但与CD5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4)。Ⅲ~Ⅳ期和年龄>60岁DLBCL患者死亡率高(P=0.001、P=0.017)。结论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与Hans分型无关。

    作者:黄晖;黄传生;黄慧;杨文萍;郜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呼吸运动对肺癌放疗体位精度的影响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便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放疗中,肺癌患者的呼吸运动会对肿瘤的位置造成影响,因此往往造成体位误差增大,严重影响其放疗效果。我们定量研究了呼吸运动对肺癌放疗体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