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琛;王琳;廖峰;张瑜;姚琳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外科根治性切除术一直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40%,且39%~84%在局部复发诊断时常已侵及盆腔脏器或结构,无法再次采取外科根治性切除术,此时采用同步放化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逆向调强放射( IMRT)治疗联合伊立替康+希罗达同步化疗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云;王志;刘秋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肾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MMP-9与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和VEGF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肾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赵仕佳;叶向东;肖磊;连学雄;冯宇鹏;李峰;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级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2例。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12 h、24 h 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术后6 h、12 h、24 h、3 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术后12 h MMSE评分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快。
作者:肖义荣;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IMRT)联合化疗的初步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初诊鼻咽癌患者99例,处方剂量为PGTVnx(鼻咽部))68~76 Gy/30-33 F,PGTVnd(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 Gy/30-33 F,PCTV1(临床靶区)60 Gy/30-33 F,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放疗50~54 Gy/25-27 F。58例Ⅲ~Ⅳa 期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8~77个月),随访率97.9%。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R)、总生存率(OSR)、无复发生存率(RFSR)、无转移生存率(DMSFR)及局部控制率(LCR)分别为83.5%、89.0%、86.8%、90.6%及92.8%。单因素分析显示N或T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化疗并不影响PFSR,RFSR,RFSR 和DMSFR(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患者年龄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2),说明同期化疗未能获益。结论单纯IMRT与IMRT联合化疗一样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复发、转移问题。
作者:舒禹先;敖帆;吴志瑛;汤轶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伴钙化和不伴钙化的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良恶性及是否伴钙化分组。 A组30例恶性伴钙化,B组30例恶性无钙化,C组20例良性伴钙化,D组30例良性无钙化。 ELA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A、B、C、D各组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3.3%,10.0%,5.0%,6.7%。 A、B、C、D各组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3.3%,13.3%,5.0%,0.0%。 A组血清与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纳米细菌可能和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相关。
作者:李涛;潘晓燕;陈海鸣;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而对照组则采用开放式的手术治疗。比较2组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的恢复情况和生存及复发率以及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中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的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和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ALB、PA和LC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大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新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经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中CO2吸收面积与吸收量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在实施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分别记录CO2吸收面积与CO2吸收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形成回归方程。结果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与吸收面积有相关性。回归方程:y=-83.097+0.925x。结论拟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时,可测量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面积,通过回归方程计算CO2吸收量,评估患者安全。
作者:于婵娟;努尔波拉提;刘涛;刘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已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已临床确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彩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结节性甲状腺瘤组20例,甲状腺癌组24例,甲状腺腺瘤组24例。将3组甲状腺肿瘤的回声区特点及肿瘤钙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比对3组肿瘤患者肿瘤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甲状腺癌组以高回声团为主,结节性甲状腺瘤组以低回声团为主,甲状腺腺瘤组低回声团与混合回声团出现均等,但3组相比,甲状腺腺瘤组出现混合回声团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钙化情况的比较上,甲状腺癌组主要为微钙化,结节性甲状腺瘤组主要为粗钙化,甲状腺腺瘤组以边缘钙化为主。在收缩期血流峰速及阻力指数的比较上,甲状腺癌组的收缩期血流峰速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组及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唐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 CRM)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跟CRM的关系。结果 CRM(<1 m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其远处转移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明显较高( P<0.05)。结论 CRM阳性是仅次于TNM分期的一个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60例未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以单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剂量模式为60~63 Gy/30次/6周,试验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同期口服替吉奥。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18个月和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大朝;庄建发;魏天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结节148例(70.48%),恶性结节62例(29.52%);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等均是影响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根据前后径与横径比值、结节性质、边缘形状、回声类型以及钙化类型等,能够有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超声鉴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冬亚;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评估。结果咳嗽、咳痰是患者的主要首发症状(46.00%)。经单因素筛选与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80岁、体重减轻、接受佳支持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年龄过大、体重减轻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中山;严文辉;杨洲;李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组)35例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组)35例,然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FACT-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FACT-L量表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古丽娜尔?吐尔地;朱成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COD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G-CSF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儿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便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放疗中,肺癌患者的呼吸运动会对肿瘤的位置造成影响,因此往往造成体位误差增大,严重影响其放疗效果。我们定量研究了呼吸运动对肺癌放疗体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选择性别、年龄、部位、手术方式等临床因素,用χ2-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病例中,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29例,总复发率为3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灶部位、手术方式、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ECOG评分、术前局部放疗、术后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术后敏感的全身治疗均与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性质、骨科并发症、骨外浸润、内脏转移、骨转移灶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是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是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在治疗上应综合评估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术后随访。
作者:杨明清;余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多西他赛治疗)和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和耐受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6个月内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8%(14/32)、46.4%(13/28),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46.9%(15/32)、53.6%(15/28),近期有效率25.0%(8/32)、21.4%(6/28),疾病控制率62.5%(20/32)、53.6%(15/2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皮疹痤疮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吉非替尼相差不大,但多西他赛的耐受性较吉非替尼差,故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用吉非替尼替换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作者:曹磊;刘锋;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方法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结果肝癌总发生率为7.14%,HBeAg(-)患者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患者(P<0.05);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肝部癌变风险,HBeAg(-)对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影响显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张驰;甄海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术前PLR值将162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50)与低PLR组(PLR≤250),分析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PLR组及低PL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79.0%,高PLR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而PLR计算方便简单,可用作判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亚;越太迁;傅移山;成正军;张可;饶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