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肿瘤微钙化与纳米细菌的关系

李涛;潘晓燕;陈海鸣;张伟

关键词:乳腺癌, 微钙化, 纳米细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伴钙化和不伴钙化的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良恶性及是否伴钙化分组。 A组30例恶性伴钙化,B组30例恶性无钙化,C组20例良性伴钙化,D组30例良性无钙化。 ELA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A、B、C、D各组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3.3%,10.0%,5.0%,6.7%。 A、B、C、D各组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3.3%,13.3%,5.0%,0.0%。 A组血清与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纳米细菌可能和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相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诱导化疗 NSCLC 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120例;采用螺旋CT获取肿瘤的图像并采用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 TPS)自带的体积测量软件进行肿瘤体积的测量,分析诱导化疗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影响化疗1周期之后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诱导化疗NSCLC患者1周期后平均的原发灶的肿瘤体积比化疗之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化疗第2、3、4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第5周期后肿瘤的体积出现增大的现象,与第4周期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周期的肿瘤体积比第5周期体积无明显的变化。原始肿瘤体积大小和T分期是影响诱导化疗第1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肿瘤的原始体积≥124 cm3或分期T1-2的患者在化疗1周期之后的肿块的缩小更明显。结论诱导化疗NSCLC,在1周期之后疗效可能会达到佳,好不要连续化疗超过4个周期;肿瘤体积和T分期是肿瘤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翠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 MMP、HSP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60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60名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第3、5、7、14天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水平与对照组的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天和术后第3、5、7、14天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术前1天和术后第3、5、7天的血清MMP及HS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第14天2组的血清MMP及HSP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MP、HSP均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但是肿瘤标志物降低速度相对更慢。

    作者:谢贤才;徐晓波;王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选择性别、年龄、部位、手术方式等临床因素,用χ2-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病例中,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29例,总复发率为3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灶部位、手术方式、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ECOG评分、术前局部放疗、术后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术后敏感的全身治疗均与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性质、骨科并发症、骨外浸润、内脏转移、骨转移灶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是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是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在治疗上应综合评估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术后随访。

    作者:杨明清;余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微钙化与纳米细菌的关系

    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伴钙化和不伴钙化的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良恶性及是否伴钙化分组。 A组30例恶性伴钙化,B组30例恶性无钙化,C组20例良性伴钙化,D组30例良性无钙化。 ELA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A、B、C、D各组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3.3%,10.0%,5.0%,6.7%。 A、B、C、D各组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3.3%,13.3%,5.0%,0.0%。 A组血清与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纳米细菌可能和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相关。

    作者:李涛;潘晓燕;陈海鸣;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N方案与 CAV 方案治疗 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7例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IN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CAV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WHO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骨髓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IN方案治疗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炎良;吕赛平;蔡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连续2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43.3%,与对照组有效率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83.3%;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以Ⅰ~Ⅱ级为主,患者均耐受,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的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CD4+/CD8+免疫细胞:2组化疗后均较化疗前升高(P<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万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60例未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以单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剂量模式为60~63 Gy/30次/6周,试验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同期口服替吉奥。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18个月和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大朝;庄建发;魏天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IK 联合 DDP对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的杀伤效应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联合DDP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于培养14天收获CI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杀伤实验共分为A1~4 CIK作用组;B1~7 DDP作用组;C1~2 CIK联合DDP作用组;采用MTT法检测CIK和DDP对SKOV-3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CIK 细胞体外培养14 d时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8.7%;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 h及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CIK及DDP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和药物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两者联合对SKOV-3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单一因素。结论 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CIK治疗可明显增强DD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徐梅;张蓓;尹凤玲;成杰;刘洋;李丹;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PH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根据癌栓位置先行TACE治疗1~2次,1~4周后行3DCRT,或先行3DCRT,1~2周后再行TACE治疗1~2次;B组仅行TACE治疗1~2次。大体肿瘤体积( GTV)仅包括癌栓,照射剂量为40~50 Gy,单次剂量为2~3 Gy,5次/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1年生存率为28%,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有效率(CR+PR)为36%;B组1年生存率为24%,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有效率为24%;P>0.05。结论3DCRT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PVTT疗效略优于TACE,但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周媛媛;郑青平;罗展雄;李旌;于斌;李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术前PLR值将162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50)与低PLR组(PLR≤250),分析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PLR组及低PL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79.0%,高PLR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LR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而PLR计算方便简单,可用作判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亚;越太迁;傅移山;成正军;张可;饶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而PGSK-3β阳性表达率低于宫颈癌组织( P<0.05);DKK-1、PGSK-3β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GSK-3β蛋白表达量CIN 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CINⅠ中P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DKK-1、GSK-3β、PGSK-3β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裕;姜青明;唐郢;王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结节148例(70.48%),恶性结节62例(29.52%);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等均是影响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根据前后径与横径比值、结节性质、边缘形状、回声类型以及钙化类型等,能够有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超声鉴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冬亚;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DLBCL中CD10、bcl-6、MUMl和CD5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57例DLBCL中表达CD10、bcl-6、MUM1和CD5分别有9例(15.8%)、36例(63.2%)、34例(59.6%)、4例(7.0%);GCB型17例(29.8%)、non-GCB型40例(70.2%)。57例DLBCL中死亡19例,GCB型预后与non-GCB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2);CD5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但与CD5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4)。Ⅲ~Ⅳ期和年龄>60岁DLBCL患者死亡率高(P=0.001、P=0.017)。结论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与Hans分型无关。

    作者:黄晖;黄传生;黄慧;杨文萍;郜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病毒载体过表达 SATB1蛋白对乳腺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构建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1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87中,获得重组载体,经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载体GV287-SATB1,用GV287-SATB1转染人乳腺癌MCF-7,Western blot 分析转染前后SATB1表达情况,穿膜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性。结果成功构建人MCF-7细胞SATB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MCF-7细胞转染慢病毒载体后SAT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结论 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可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SATB1蛋白,并显著增强MCF-7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孙正魁;张超;邹学森;徐宗全;姜桂香;董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级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2例。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记录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12 h、24 h 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术后6 h、12 h、24 h、3 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术后6 h、术后12 h MMSE评分与七氟醚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快。

    作者:肖义荣;曾凯;林财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能够减轻毒副作用,降低原发性肝癌的病死率,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疏云;王洪云;陶黎明;吴燕玲;邹彩亮;胡贤春;乐薇;钟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环周切缘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 CRM)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跟CRM的关系。结果 CRM(<1 m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其远处转移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明显较高( P<0.05)。结论 CRM阳性是仅次于TNM分期的一个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D105、Ki67联合表达对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意义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D105和Ki67蛋白在卵巢上皮癌( EOC)中的联合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中CD105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 CD105阳性表达率为75.9%(126/166),Ki67阳性表达率为66.3%(110/166),CD105、Ki67共同表达率为51.8%(86/166)。 CD105和Ki-67在EO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6,P=0.01),两者的表达与EO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但与其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及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性。 CD105和Ki67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 CD105和Ki67蛋白表达参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CD105和Ki67均为ECO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刘萍;郭海荣;王俊飞;陈轶群;孙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分析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 IMRT)靶区以及心脏、同侧肺的照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对保乳术后接受调强放疗的37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取CT 定位并行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MRT 及3D-CRT 2种照射计划,总剂量均为50 Gy,1次/d,5 d/周,共照射25次。观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 计划D95剂量高于3D-CRT 计划,而IMRT 的V105%、V110%、HI 明显低于3D-CRT,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IMRT 的肺V20、V30、V40以及心脏V5、V30、V40均显著低于3D-CRT 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15例患者左侧乳腺体积超过500 cm3,22例小于500 cm3,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IMRT 计划的D95、V105、V110、HI 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MRT 靶区剂量更接近于处方剂量,靶区剂量分布较3D-CRT 更均匀,有更好的适形性,能更好地保护肺脏、心脏等周围组织,而且IMRT 放射治疗受CTV 影响较小,靶区内剂量均匀性较好。

    作者:艾秀清;木妮热?木沙江;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朱相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年轻妇女宫颈癌45例临床分析

    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疗效差,所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新发宫颈癌24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35岁以下宫颈癌45例,占同期宫颈癌人数的18.52%。现对这4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筛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资料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