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N方案与 CAV 方案治疗 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徐炎良;吕赛平;蔡云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伊立替康, 奈达铂, 迟发性腹泻
摘要:目的:探讨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7例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IN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CAV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WHO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骨髓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IN方案治疗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结节148例(70.48%),恶性结节62例(29.52%);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等均是影响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根据前后径与横径比值、结节性质、边缘形状、回声类型以及钙化类型等,能够有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超声鉴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冬亚;王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儿并发活动性结核疾病的诊治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并发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并分析华西第二医院感染科接诊的30例并发活动性结核病的白血病患儿(0~10岁)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较低(≤5岁)的女性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比例更大(P<0.05);不同诊断方法确诊结核病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8.093,P=0.001);年龄、性别、二病诊断时间间隔、一线抗结核方案效果、预后、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是白血病并发结核病患儿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若条件允许,可选择多种诊断方法以增强诊断的可靠性;根据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的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抗结核治疗的影响因素选择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毛文英;刘惠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微钙化与纳米细菌的关系

    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伴钙化和不伴钙化的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良恶性及是否伴钙化分组。 A组30例恶性伴钙化,B组30例恶性无钙化,C组20例良性伴钙化,D组30例良性无钙化。 ELA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A、B、C、D各组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3.3%,10.0%,5.0%,6.7%。 A、B、C、D各组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3.3%,13.3%,5.0%,0.0%。 A组血清与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纳米细菌可能和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相关。

    作者:李涛;潘晓燕;陈海鸣;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方法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结果肝癌总发生率为7.14%,HBeAg(-)患者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患者(P<0.05);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肝部癌变风险,HBeAg(-)对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影响显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张驰;甄海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学验证的研究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放疗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1]。目前鼻咽癌常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疗技术在增加肿瘤区域剂量同时又尽可能降低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的精准是保证治疗鼻咽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了Matrixx与三维水箱对我院的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进行绝对剂量验证,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贝伐单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原发性颅脑肿瘤中40%~50%为脑胶质瘤。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只有9.8%的生存时间能超过5年[1]。影响脑胶质瘤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原因之一就是肿瘤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2],抗血管生成治疗近年来成为实体肿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代表药物是贝伐单抗(bevazicumab,BEV)[3]。 BEV是由罗氏公司研发的1种单克隆抗体,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于2004年2月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上市,并于2009年3月被 FDA 批准可单药治疗复发性GBM[4]。现就BEV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秋华(综述);胡锡琮(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D105、Ki67联合表达对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意义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D105和Ki67蛋白在卵巢上皮癌( EOC)中的联合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中CD105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 CD105阳性表达率为75.9%(126/166),Ki67阳性表达率为66.3%(110/166),CD105、Ki67共同表达率为51.8%(86/166)。 CD105和Ki-67在EO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6,P=0.01),两者的表达与EO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但与其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及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性。 CD105和Ki67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 CD105和Ki67蛋白表达参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CD105和Ki67均为ECO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刘萍;郭海荣;王俊飞;陈轶群;孙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不可手术的食管癌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5-氟尿嘧啶(5-Fu)+顺铂( DDP)联合同期放疗,研究组采取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同期放疗。记录2组近期有效率、1年内局控率、1年内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年内局控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年内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61.3%(19/31),对照组为45.2%(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2=1.265,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期放疗比顺铂联合5-Fu同期放疗,在治疗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方面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轻且可控,患者治疗耐受性更好。

    作者:梁国华;吴建华;凌志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 EGFR-TKI 用于 EGFR-TKI 治疗失败后晚期 NSCLC 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重复1次)联合原EGFR-TKI治疗,EGFR-TKI剂量不变。结果全组7例患者中6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R 2例,SD 2例,PD 2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6.7%。7例患者PFS 0.6~11个月,中位PFS 2.5个月。1例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后出现皮疹加重(2度),1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4度粒细胞减少及3度血小板减低,并出现2度粒缺性发热。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且易控制。

    作者:寻琛;王琳;廖峰;张瑜;姚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D133mRNA表达情况。结果CK19在大部分鼻咽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37/39,67.2%),黏膜慢性炎柱状上皮及化生鳞状上皮中均呈强阳性表达。CK19在5-8F、6-10B和CNE2裸鼠移植瘤中都有散在点巢状阳性,但在细胞株中呈阴性表达。39例鼻咽癌组织中8例仅有个别癌巢的边缘见散在CD133+细胞,2例黏膜上皮中主要是基底部细胞呈阳性。11例鼻咽黏膜组织中均未见CD133阳性细胞。 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基因在3种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 CK19在鼻咽癌组织和移植瘤中呈强表达及在细胞株中呈罕见表达的差异型,可能与微环境有关,而非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CD133在鼻咽癌肿瘤边缘组织中稀少表达,且在细胞株中检测出其RNA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江庆萍;谢思明;王爽;储兵;姚开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环周切缘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 CRM)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跟CRM的关系。结果 CRM(<1 mm)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其远处转移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明显较高( P<0.05)。结论 CRM阳性是仅次于TNM分期的一个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N方案与 CAV 方案治疗 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7例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IN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CAV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WHO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骨髓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IN方案治疗EP方案耐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炎良;吕赛平;蔡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多西他赛治疗)和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和耐受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6个月内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8%(14/32)、46.4%(13/28),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46.9%(15/32)、53.6%(15/28),近期有效率25.0%(8/32)、21.4%(6/28),疾病控制率62.5%(20/32)、53.6%(15/2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皮疹痤疮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吉非替尼相差不大,但多西他赛的耐受性较吉非替尼差,故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用吉非替尼替换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作者:曹磊;刘锋;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组)35例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组)35例,然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FACT-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FACT-L量表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古丽娜尔?吐尔地;朱成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连续2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43.3%,与对照组有效率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83.3%;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以Ⅰ~Ⅱ级为主,患者均耐受,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的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CD4+/CD8+免疫细胞:2组化疗后均较化疗前升高(P<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万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状况及放疗靶区研究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状况,为放疗靶区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发生复发的部位共有150个,吻合口复发多,占61.3%,术后不同分期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部位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部位具有差异性,应根据不同部位食管癌设计放疗靶区。Ⅲ期患者锁骨上区域是预防的重点。

    作者:刘美琴;王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蕈样肉芽肿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蕈样肉芽肿的诊断治疗现状,加强对蕈样肉芽肿的认识,提高对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皆不明确,确诊均有赖于组织病理结果。1例ⅡA期患者行全身电子线照射,随访2年至今无复发。5例ⅡB期患者中1例行BACOP方案联合化疗、2例行全身电子线照射( TSEI)、2例行TSEI联合CHOP方案化疗,其中1例控制不佳随访8个月后死亡;另外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蕈样肉芽肿病变部位多样化,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具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与各项辅检结果,排除其它疾病作出诊断,组织病理学结果是关键性诊断依据。根据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可达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苏建淳;胡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放疗治疗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20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化疗采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2~4个周期,平均3个周期。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肿瘤照射剂量:PGTV 56 Gy/28次,PTV 50 Gy/25次,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照射,2 Gy/次,每周5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均完成放疗及同步2~4周期化疗,其中14例(70%)如期完成,6例(30%)因不良反应延迟放疗。近期疗效观察:完全缓解(CR)17例(85%),2部分缓解(PR)2例(10%),有效率(ORR)95%;3年总生存( OS)率和无进展生存( PFS)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邹华;谢家印;余娴;彭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IK 联合 DDP对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的杀伤效应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联合DDP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于培养14天收获CI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杀伤实验共分为A1~4 CIK作用组;B1~7 DDP作用组;C1~2 CIK联合DDP作用组;采用MTT法检测CIK和DDP对SKOV-3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CIK 细胞体外培养14 d时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8.7%;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 h及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CIK及DDP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和药物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两者联合对SKOV-3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单一因素。结论 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CIK治疗可明显增强DD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徐梅;张蓓;尹凤玲;成杰;刘洋;李丹;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COD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G-CSF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儿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