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伐单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秋华(综述);胡锡琮(审校)

关键词:贝伐单抗, 脑胶质瘤
摘要:原发性颅脑肿瘤中40%~50%为脑胶质瘤。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只有9.8%的生存时间能超过5年[1]。影响脑胶质瘤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原因之一就是肿瘤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2],抗血管生成治疗近年来成为实体肿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代表药物是贝伐单抗(bevazicumab,BEV)[3]。 BEV是由罗氏公司研发的1种单克隆抗体,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于2004年2月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上市,并于2009年3月被 FDA 批准可单药治疗复发性GBM[4]。现就BEV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治的1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中78例患者( A组)术前行放疗治疗,82例患者( B组)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别,并对患者预后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A组(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年龄、淋巴结转移、同步放化疗与患者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琦;黄桂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评估。结果咳嗽、咳痰是患者的主要首发症状(46.00%)。经单因素筛选与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80岁、体重减轻、接受佳支持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年龄过大、体重减轻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中山;严文辉;杨洲;李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参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DLBCL中CD10、bcl-6、MUMl和CD5的表达,根据Hans分型将其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57例DLBCL中表达CD10、bcl-6、MUM1和CD5分别有9例(15.8%)、36例(63.2%)、34例(59.6%)、4例(7.0%);GCB型17例(29.8%)、non-GCB型40例(70.2%)。57例DLBCL中死亡19例,GCB型预后与non-GCB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2);CD5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但与CD5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4)。Ⅲ~Ⅳ期和年龄>60岁DLBCL患者死亡率高(P=0.001、P=0.017)。结论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与Hans分型无关。

    作者:黄晖;黄传生;黄慧;杨文萍;郜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组)35例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组)35例,然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FACT-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FACT-L量表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古丽娜尔?吐尔地;朱成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诱导化疗 NSCLC 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120例;采用螺旋CT获取肿瘤的图像并采用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 TPS)自带的体积测量软件进行肿瘤体积的测量,分析诱导化疗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影响化疗1周期之后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诱导化疗NSCLC患者1周期后平均的原发灶的肿瘤体积比化疗之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化疗第2、3、4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第5周期后肿瘤的体积出现增大的现象,与第4周期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周期的肿瘤体积比第5周期体积无明显的变化。原始肿瘤体积大小和T分期是影响诱导化疗第1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肿瘤的原始体积≥124 cm3或分期T1-2的患者在化疗1周期之后的肿块的缩小更明显。结论诱导化疗NSCLC,在1周期之后疗效可能会达到佳,好不要连续化疗超过4个周期;肿瘤体积和T分期是肿瘤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翠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年轻妇女宫颈癌45例临床分析

    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疗效差,所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新发宫颈癌24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35岁以下宫颈癌45例,占同期宫颈癌人数的18.52%。现对这4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筛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资料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连续2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43.3%,与对照组有效率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83.3%;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以Ⅰ~Ⅱ级为主,患者均耐受,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的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CD4+/CD8+免疫细胞:2组化疗后均较化疗前升高(P<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万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选择性别、年龄、部位、手术方式等临床因素,用χ2-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病例中,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29例,总复发率为3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灶部位、手术方式、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ECOG评分、术前局部放疗、术后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术后敏感的全身治疗均与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性质、骨科并发症、骨外浸润、内脏转移、骨转移灶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是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是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在治疗上应综合评估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术后随访。

    作者:杨明清;余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 EGFR-TKI 用于 EGFR-TKI 治疗失败后晚期 NSCLC 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重复1次)联合原EGFR-TKI治疗,EGFR-TKI剂量不变。结果全组7例患者中6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R 2例,SD 2例,PD 2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6.7%。7例患者PFS 0.6~11个月,中位PFS 2.5个月。1例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后出现皮疹加重(2度),1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4度粒细胞减少及3度血小板减低,并出现2度粒缺性发热。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且易控制。

    作者:寻琛;王琳;廖峰;张瑜;姚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D133mRNA表达情况。结果CK19在大部分鼻咽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37/39,67.2%),黏膜慢性炎柱状上皮及化生鳞状上皮中均呈强阳性表达。CK19在5-8F、6-10B和CNE2裸鼠移植瘤中都有散在点巢状阳性,但在细胞株中呈阴性表达。39例鼻咽癌组织中8例仅有个别癌巢的边缘见散在CD133+细胞,2例黏膜上皮中主要是基底部细胞呈阳性。11例鼻咽黏膜组织中均未见CD133阳性细胞。 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基因在3种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 CK19在鼻咽癌组织和移植瘤中呈强表达及在细胞株中呈罕见表达的差异型,可能与微环境有关,而非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CD133在鼻咽癌肿瘤边缘组织中稀少表达,且在细胞株中检测出其RNA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江庆萍;谢思明;王爽;储兵;姚开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60例未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以单纯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剂量模式为60~63 Gy/30次/6周,试验组30例则在此基础上同期口服替吉奥。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18个月和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未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大朝;庄建发;魏天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而PGSK-3β阳性表达率低于宫颈癌组织( P<0.05);DKK-1、PGSK-3β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GSK-3β蛋白表达量CIN 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CINⅠ中P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DKK-1、GSK-3β、PGSK-3β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裕;姜青明;唐郢;王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二线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单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二线化疗药物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6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组、B组。 A组单用培美曲塞化疗,B组单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6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降低、贫血、恶性呕吐、皮疹等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A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6.67%、30.00%,B组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0%、2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二线化疗药物,但培美曲塞白细胞降低不良反应较多西他赛发生率低。

    作者:皇甫娟;李文永;马静;宋明霞;张慧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方法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HBeAg(-)/(+)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部癌变的影响。结果肝癌总发生率为7.14%,HBeAg(-)患者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患者(P<0.05);无肝硬化HBeAg(-)患者肝癌风险是无肝硬化HBeAg(+)患者的2.010倍(95%CI:1.100~3.673)。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肝部癌变风险,HBeAg(-)对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部癌变的影响显著,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张驰;甄海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防治知识对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与胃癌早期诊断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胃癌防治知识问卷对380例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平均得分为(11.29±2.85)分,0~8分者262例(68.9%),9~16分者94例(24.8%),17~24分者24例(6.3%);随着患者得分的升高,患者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胃癌与非胃癌患者在胃癌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用餐时间不规律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神创伤、睡眠情况及胃部疾病史方面无显著差别( P>0.05)。结论门诊患者普遍缺乏胃癌防治知识,医务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力度。针对胃癌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胃癌发生率。

    作者:涂铭;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放疗治疗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20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化疗采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2~4个周期,平均3个周期。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肿瘤照射剂量:PGTV 56 Gy/28次,PTV 50 Gy/25次,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照射,2 Gy/次,每周5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均完成放疗及同步2~4周期化疗,其中14例(70%)如期完成,6例(30%)因不良反应延迟放疗。近期疗效观察:完全缓解(CR)17例(85%),2部分缓解(PR)2例(10%),有效率(ORR)95%;3年总生存( OS)率和无进展生存( PFS)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邹华;谢家印;余娴;彭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治疗者(腔镜组)50例,传统保乳术(传统组)治疗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 TE)新辅助化疗方案。比较2组5年生存率、复发率、手术效果及美容效果,记录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腔镜组与传统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和95.7%,复发率为6.0%和6.5%( 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无显著差异(P>0.05);腔镜组乳房美容优良率、平均引流量及拔管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全组脱发、中性粒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6%、66.7%和41.7%,经对症处置后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理想,对机体损伤小,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秋生;韩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微钙化与纳米细菌的关系

    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伴钙化和不伴钙化的乳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良恶性及是否伴钙化分组。 A组30例恶性伴钙化,B组30例恶性无钙化,C组20例良性伴钙化,D组30例良性无钙化。 ELA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A、B、C、D各组血清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3.3%,10.0%,5.0%,6.7%。 A、B、C、D各组组织中纳米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93.3%,13.3%,5.0%,0.0%。 A组血清与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纳米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提示纳米细菌可能和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相关。

    作者:李涛;潘晓燕;陈海鸣;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红蛋白改变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改变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对化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改变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前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116.72±22.01) g/L和(111.28±18.97) g/L,肝转移的患者血红蛋白分别为(116.28±18.85) g/L 和(110.06±18.73) g/L,内脏转移的患者血红蛋白分别为(115.27±18.66) g/L 和(109.53±18.06)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和其他参数如年龄、ECOG评分、病理分型及腹膜转移等因素无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在化疗前出现贫血的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血红蛋白的改变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化疗后血红蛋白降低提示疗效较差,而化疗前无贫血的晚期胃癌患者显示出比较好的预后。

    作者:韩守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MP-9与 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肾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MMP-9与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和VEGF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肾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赵仕佳;叶向东;肖磊;连学雄;冯宇鹏;李峰;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